当前位置: 奥地利 >> 地理位置 >> 英国告急,意大利告急气荒席卷欧洲,取暖
入冬以来,欧洲各地的气候都有些寒气逼人。过去两天,“卡洛琳”风暴给伦敦带来五年来第一场瑞雪;从阿尔卑斯山脚下的瑞士到挪威的峡湾,今年入冬以来的气温都低于往年平均水平。
▲伦敦标准晚报报道
英国气象预测部门MetOffice报告,今年冬天英国的气温有大概率“会相当低”。当地时间12日上午9点左右,距离奥地利维也纳仅25英里的鲍姆加登发生天然气管道爆炸,造成至少1死21伤。
▲当地媒体现场报道
我们注意到,发生事故的管道正是全欧洲最大的输气管道,也是俄罗斯天然气输入西欧的门户,全欧洲天然气消费量的十分之一都要通过这根管道输送。
事故发生后,全欧洲的油气商品价格全线飙涨!
在伦敦国际油气交易所,下月交割的天然气期货在半天时间内暴涨23%,报价一度冲到每克卡(therm)73.7便士;当日交割的天然气期货甚至暴涨了40%,每克卡价格为92便士。
▲伦敦天然气期货(下月交割)价格猛涨23%
布伦特原油价格也创造了两年半新高,达65.7美元/桶。在德国莱比锡交易的欧洲煤炭和天然气的价格也有上涨。
英国本周一(11日)刚关闭一条主要的北海油气管道,英国最大的储气基地也在今年关停。可以预见,这个冬天英国的能源缺口将令人头疼。“饥不择食”的英国人甚至开始从卡塔尔进口罐装液化天然气,航程要几周时间。
这场“气荒”也扩散到了欧洲中部和南部。意大利工业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意大利当日交割的天然气期货一度暴涨97%。
凛冬降至,欧洲各国的取暖成本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大幅上升,这个冬天对很多民众来说,可能会非常难熬。
欧洲最大输气管道发生爆炸
奥地利权威媒体APA报道,当地时间12月12日上午8点45分前后(北京时间16点45分),小镇鲍姆加登(BaumgartenanderMarch)传来一声巨响,随后被确定是输气管道发生爆炸。
▲网友上传现场视频截图
媒体最初报道可能有60余人卷入事故中受伤或身亡,其中一人失踪疑似死亡。警方稍后公布的数字为1死18伤。截至北京时间13日零点,华盛顿邮报公布的最新数字为1人死亡、21人受伤。
警方报告称,爆炸原因是管道出现“技术故障”。目前警方已疏散事故周边地区,并派出人警力维持秩序。
据英国邮报报道,鲍姆加登这条管道占据着欧洲天然气运输网络的关键位置,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要经过这里汇入奥地利天然气网,再输入欧洲其他国家。
欧洲能源涨价,意大利进入紧急状态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今年秋季德国电力批发价每千瓦时上涨34便士;法国电力批发价每千瓦时上涨40便士;而英国电力批发价每千瓦时则上涨50便士,约合人民币4.3元。
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在于市场对欧洲能源供应能力的担忧。德国很大程度上仍靠烧煤发电,未来随着煤矿的关停势必要影响电力供应;而法国20%的电力则是由法国电力集团(EDF)的核电站提供,今年法国政府勒令EDF重新审阅十几个核电站的防护措施,令外界担忧核电安全问题。像英国这样的国家,则是严重依赖欧洲大陆的能源进口。
▲英国媒体对EDF核电站的报道
12日爆炸事故发生后,欧洲能源商品价格也随之涨价。在在莱比锡的欧洲能源交易所,天然气价格上涨3.8%,煤炭价格上涨了2%左右。
受此影响,12日意大利工业部针发布声明,宣告意大利进入紧急状态,该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暂时冻结运输。
能源缺口巨大,英国满世界搜寻进口
今年6月,英国天然气公司的母集团Centrica宣布关停使用了32年的罗浮储气基地(Roughsite)。这个基地负责存放英国70%的天然气储备,相当于全英国在冬季高峰期间用量的10%。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对于关停这个基地带来的能源缺口,当时很多英国能源业人士认为,英国有着很大的“供应弹性”(supplyflexibility),可以方便进口能源,无需对此担心。
然而12月11日,英国一条主要的北海油气管道FortiesPipeline出现裂痕,管道运营商英力士(Ineos)宣布临时关闭管道,进行技术检查。受此影响,拥有这条管道的Apache公司宣布今年无法完成生产目标,股价下跌10%;而布伦特原油的价格则创下两年半新高,一度达到65.7美元/桶。
▲布伦特原油价格攀升
去年冬天,英国40%的供暖能源来自北海油气。英国人现在不得不满世界寻找进口替代,但都“远水不解近渴”。
根据彭博社报道,英国目前正寻求从卡塔尔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但供应量很难保证。
根据航运网站SeaDistance数据,上个月只有一艘卡塔尔出发的货船装载罐装LNG抵达英国,另外一艘从俄罗斯北冰洋出发的LNG货船可能在这周到达。通过罐装形式进口液化天然气,运输时间可能长达几周之久。
华北告急,华中告急,
一场大规模“气荒”正席卷中国
01
《中国青年报》最近的一则新闻:保定多所农村小学的学生都搬到了零摄氏度的院子里写作业。不是院子里头不冷,而是屋里无气供暖,小学生们只能到院子里晒太阳写作业,冷了就靠跑步取暖。
一场始料未及的大规模“气荒”正在中国上演。
02
11月28日零时,河北首次拉响全省天然气供应橙色预警,天然气供应处于严重紧张状态,各地开始限气停气。
医院在12月1日形势危急,供气量连基本需求的七分之一都不到,医院一则向上级“请求支援”的内部文件在网络迅速流传。
室内温度过低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对于老人、心血管病人等特定人群来说,停暖增加了过早死亡的风险。医院这一缺气,威胁的可是上千条人命。保定新奥燃气赶紧和院方进行协商,医院供气。
但是,其他地区可没有这么“幸运”。
河北的保定、石家庄、唐山、廊坊、衡水这五个冬季污染重灾区城市,在今年6月份入选17年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名单,其中一项工程是用天然气供暖取代农村地区的散煤取暖。清洁空气似乎变得很近,事情听起来也很美好,轰轰烈烈的撤煤引气运动就此动员起来。
尴尬的是,冬天来了雪下了温降了,农村里的小煤炉也拆了,天然气却因为气源紧张、通气基础设施质量堪忧等问题迟迟未来,不少农村老人在被“煤改气”工程打成筛子的房屋里挨冻。
(来源:新京报)
《郑州晚报》称,在河南郑州中牟地区,不少居民睡到半夜被冻醒。在寒潮来临之时,数十个小区却出现供暖不足、间歇性停暖现象,当地热力公司的回应是:今年冬季尽量以天然气为能源,不许燃煤供暖,但是当地每天面临近百万立方的天然气缺口。
今冬,山西临汾设置了平方公里的“禁煤区”,势要告别“千年燃煤取暖”的历史,据山西新闻网,一男子郝某某因为拉三轮车卖散煤,被行政拘留。煤改气的热潮有多猛,如今市民家里就有多冰凉,十来天前早该接入集中供暖的小区,现在依然无气可用。
北方地区参加“煤改气”工程已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近20个省份,“2+26城市”冬季取暖全面禁煤,今年北方的空气清新了很多,北京自入冬以来,PM2.5的浓度至今没有超过。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可能遇见了21世纪以来最大范围的一次受冻现象。
12月7日上午,环保部已下发特急文件,要求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特殊情况可允许燃煤取暖。
03
据《沂蒙晚报》,山东临沂的的出租车司机最近一个月都在“抢气”。
的哥们不敢跑长途,担心跑远了找不到加气站。以前24小时供气的加气站有不少已经“无气可加”,早早打烊,而那些还有燃气的加气站外,供气时间只剩白天。
有的出租车断了气只能改喝油,但是每天加油比加气要贵出40-50块钱;挣不回烧油钱的,只能花三四个小时排长队等加气,而气价还在节节攀升,12月初已经窜升到3.66元/立方米,讨生计越来越难。
11月30日,《中国化工报》称,泰安市人民政府已向山东省经信委行函,恳请增加天然气用气指标。泰安市每日天然气缺口达20万立方米,当地企业遭遇停产潮。
山东一家化工企业,燃煤锅炉已经改为燃气锅炉。如今燃气供应不足甚至断气,企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减产或者停工,要么购买用汽车运输的高价天然气。
汽运天然气的价格现在已经超过4元/立方米,一烧起来,企业的热力成本达到燃煤时的三倍左右。而使用燃煤锅炉时,热力成本占造纸成本的5%,如果使用汽运天然气,就达到15%左右了。
12月6日,安徽淮南多处加气站闹气荒,网友拍摄的视频中显示,数百辆出租车排成两条长龙,等待加气。
中海油和中石油首次联手保天然气供应,将华南地区的海气和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至北方,目前已部分抵达河南、安徽、山东南部一带。
04
发改委正在平抑“气荒”带来的冲击波,这两个月来,LNG价格瞬间暴涨,创下几十年来绝无仅有的增速和高位。
9月底中石油发出的天然气涨价通知拉开了LNG涨价序幕。这一则通知,直接将发改委关于天然气价格从今年9月1日起下调0.1元/立方米的文件变成一纸空文。
管道气必须保障民用,LNG(液化天然气)则成了争夺对象,甚至出现有价无气现象。使用天然气作为发动燃料的LNG重卡最近销量一路下跌,开LNG重卡的司机都打算卖车了,因为烧气的经济效益与日俱减。
据中国能源网,这两个多月来,中国LNG市场供应价从元/吨,迅速窜高到多元/吨,涨幅超过%。
12月1日,大庆中瑞挂牌价报元/吨,创历史新高。
12月4日,国家发改委出面,要求各地发改委必须召开LNG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要求企业加强价格自律。
但是,在三桶油高度垄断气源的LNG市场,价格处于完全放开状态,告诫会只能成为一种指导,向市场发出降价信号,真要发改委直接干预价格已经变得很难。
由于中国富煤少油贫气的能源禀赋,天然气供应不足一直是老问题。
但这一次和往常不一样,供需已经彻底失衡,供应量频频告急,市场需求却在供暖季集中爆发。
05
据中国能源网,今冬北京比去年多用气16亿立方米,河北万户农民煤改气用气至少20亿立方米,山东比计划多出5亿立方米。据说因煤改气所需天然气消费量近亿立方米。
前不久有关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尽快建成三天的天然气储备能力。这也意味着一个严峻的形式:中国多地的天然气储备能力连三天都达不到。
年底,我国地下储气库实际工作量为76亿立方米,仅占当年亿立方米消费量的3.7%,大大低于国际16%的平均水平。
不仅储气量低,储气设施建设还严重滞后,冬季高峰和低谷的差值一大,调峰能力又太低,导致了一些家庭有气还烧上饭,“错峰做饭”都变成流行词汇。
单靠国产气,供需缺口只会越来越庞大,中国只能选择不断提升进口气比例。就LNG进口量,今年前10个月已经增长接近50%。
管道气运输上,中俄的“西伯利亚力量”东线已经在年开始施工,但是真正要帮上忙,达到每年运输亿立方米的目标,也得到年,而另一边的西线谈判目前还被无限期搁置。
大量LNG的运输,就目前中国的港口接受能力,也是一个极大挑战。但是,中国已经在积极寻求向美国进口LNG。今年11月9日,中国燃气公司还和美国一家LNG公司Delfin签署了一份无法律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表示了中国燃气有兴趣采购15年的长约LNG,每年约45亿立方米。
实际上,这次“气荒”的背后是一场能源革命的尝试——用油改气、煤改气等政策改变北方地区的能源消费格局,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只是用力过猛,短时间内制造了大量的燃气需求,另一边供应端紧张,造成气荒。在一个垄断市场完全放开LNG价格,气价不可避免走向失控。
未来几年里,国内天然气的消费量只会大幅提升,这场“气荒”也还远远没到头。
上市公司中:
广汇能源:持有哈萨克斯坦国境内的油气资源,并根据未来战略投资方向在北美及全球其他地区获取油气资源。预计到年末公司LNG加注站数量将达到0座。
金鸿控股:拥有河北张家口市燃气经营权,根据张家口市“煤改气”规划,年末新增天然气需求相当于公司年整体的天然气销量。此外,公司旗下宣化金鸿是国内第一家与发电厂签署年供气量超过10亿立方燃气供应合同的公司。
迪森股份:受益“煤改气”,壁挂炉业务持续爆发性增长。
赞赏
长按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dlwz/14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