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行政区划 >> 德国到底有没有机会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爆发初期德国是完全有机会赢得世界大战的,因为根据《施里芬作战》计划,德军主力将在俄国未动员前的“时间差”,集中兵力从比利时进攻法国,一举击溃英法比军队,占领法国巴黎迫使西线结束投降,而后在回过头来对付东线俄军。
德军早就在一战爆发前就已经按计划准备完毕。将德国全部作战兵力分为对俄国的东线和对法国的西线。其中,西线部队79个师,东线部队则仅设10个师夹杂一些地方部队。东西线兵力分配比例大致为1:8。西线又分为左右两翼,右翼部队为68个师,左翼部队11个师,比例又是1:8,左翼部队中一部分配在凡尔登中央地段,这里是巴黎的西北入口,(距巴黎仅仅英里)也是法国对德防御体系的重心所在。
其余则部署在长达公里的的法德边境线上。西线中的右翼,是德国主力中的主力,也是德国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按照“施里芬计划”,一旦战争打响,东线德军部队以其少数兵力与奥匈帝国军队遥相呼应,牵制俄军,目的在于将俄国限制于东普鲁士边境。
于此同时,集结于西线的右翼以凡尔登地区为轴心向西南方向旋转,取道欧洲的中立国比利时,由比法边界进入法国,在穿越比利时平原、横扫法国沿海后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包围巴黎,继而向东,从法军背后包抄其主力。而西线的左翼的任务,便是诱敌并抵御法军主力的攻击。
战争一开始,德军在西线的进攻还是非常顺利,很快突破了比利时进入了法国境内。意想不到事情便是俄军主力没等战争动员,提前发起东线战役,而奥地利军队与东线德军都被俄军击溃,俄军前锋大军进入了德奥境公里内。
德国此刻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主要是太紧张,主动停止西线攻势从西线抽掉部队,给了英法喘气机会。唯一好处是启用了兴登堡与鲁登道夫,他们二人同力合作仅仅依靠东线现有兵力就击溃,粉碎了俄军的攻势。而从西线战场赶来的部队,还没有抵达之前东线战役就结束稳定了,完全没有发挥的余地。恰恰这个错误,导致了《斯蒂芬计划》破产。英法在西线加强了战壕工事,战争陷入了可怕的消耗战。
德国一战的闪电战计划破产了,而二战后的德国吸取了一战两线作战的惨痛教训。在入侵波兰前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而且主动于苏联共同瓜分波兰,德军前锋部队在波兰战役中与苏军“会师”后,甚至按照约定又主动后撤。因此在法兰西战役中能将所有主力全部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