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当地气候 >> 高凌百年世事不胜悲奥地利三头政治溯源
百年世事不胜悲——奥地利三头政治溯源
作者:克罗采和春天(高凌)
本文为高凌先森去年发表的文章,全文共计字。撰文初衷是点评去年32岁的奥地利帅哥总理库尔茨上台的新闻,但高凌桑发挥了一贯的历(dong)史(la)素(xi)养(che),描绘了一百年前奥地利的政坛面貌。本文为作者校订版,本号首发。
如果你把年10月16日的奥地利大选结果和选票分布图给一个曾经目睹过年和年奥地利帝国议会大选的人看,那么除了地图上坚挺的“红色维也纳”和社会民主党,他可能什么都认不出来了。但假如你告诉他地图上满满的黑色所代表的“人民党”过去叫基督教社会党,这个人可能就恍然大悟了:因为这个今日的议会第一大党就是当年保二争一的角色,一战前它是帝国各党派里唯一效忠哈布斯堡王朝的。接着他又会问“为什么自由党跑到边境上去了?”你告诉他这个党只是名字叫做自由党,实际上更接近战前的德意志民族党,这时他想问的大概就是:“这真的是年?不是年?”
1“元首”舍内雷尔
奥地利的民族主义情绪实际上是德意志民族主义的一部分——更准确的名称应该是奥地利的德意志民族主义。年,匈牙利人起来反抗哈布斯堡王朝争取自己的独立,维也纳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用武装起义来响应匈牙利国民军。奥地利的革命者视哈布斯堡君主国为统一德意志的绊脚石,年的口号“自由和统一”意味着推翻君主制,建立德意志国家。具体到奥地利就意味着摧毁帝国,允许帝国的各民族独立,而帝国的德意志部分加入德意志国家。
年5月在法兰克福圣保罗教堂内召开的国民议会
这种民族主义运动随着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而发生了分流。在德意志帝国内,自由主义者需要对现实作出抉择:是否承认这个“既不统一也不自由”的德意志国家。其中极少数左派坚持了自己的原则,继续反对德意志帝国,而大多数民族主义者承认了德意志帝国,试图在帝国的框架内推进德意志的统一和民主化。这些向现实妥协的民族主义者作为民族自由派或者国家主义者成为帝国的重要合作者。
在德意志帝国外,被排斥在帝国以外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也同样面临一个抉择:这个新生的德意志国家里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承认哈布斯堡君主国意味着完全抛弃年的理想,但不承认这个帝国则意味着他们要追求一个异常艰巨的目标,那就是独自去摧毁奥匈帝国,而这一点甚至还遭到德意志帝国的反对。自德奥同盟缔结以来,俾斯麦就视奥匈帝国为维持中欧甚至欧洲局势必不可少的力量,因此对奥地利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者态度冷淡。
讽刺漫画:德国牵着奥匈,奥匈拖着意大利
而随着奥匈帝国民主化的推进,最先登上历史舞台的群众政治家,就是这样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乔治?舍内雷尔,他生于年,是奥地利最重要的铁路工程师马蒂亚斯?舍内雷尔的儿子。作为年代最叱咤风云的民粹政治家,舍内雷尔在历史上基本上被看作希特勒的预演。希特勒在很多地方模仿这个人,比如他精致的打扮、贵族化的举止和风度,对街头斗殴和群众暴力的推崇,最臭名昭著的排犹,甚至追随者送给他的尊号“元首”!
这个人喜欢把自己的大学生追随者组织得像军队,给他们配发棍棒、制服还有玩具喇叭,每当他在追随者的欢呼声和玩具喇叭的轰鸣声中走上讲台时,一个冷漠的旁观者都很难弄清他是真诚地在搞政治鼓动还是在开玩笑。但假如仔细观察这个人的政治主张,会发现除了疯狂地宣传反犹之外,他主张帝国的匈牙利和斯拉夫部分应该独立,以此摧毁奥匈帝国。而帝国的德意志部分奥地利、苏台德地区应该并入德意志国家,实际上这种主张依然是年德意志民族主义的继续。
年的乔治?舍内雷尔
舍内雷尔作为罗斯柴尔德银行董事会成员的儿子,于年被选入帝国议会,他最初的政治呼喊就是坚决反对罗斯柴尔德家族延长由他父亲修建的北方铁路的经营权。这种反对商业垄断和腐败的主张被包裹在浓厚的反犹色彩之下,让他一举成名。年马蒂亚斯?舍内雷尔去世,他继承财产时已经俨然成为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的旗手。在他眼中传统的奥地利保守主义者是一群地主,而反对这些保守主义者的自由主义者们是一群犹太人或者犹太人的帮凶和掮客,能够为德意志人民发声的只有他自己。
年他和一大批支持他的青年政治家发布了《林茨纲领》,很多日后的伟大人物都参与了这个纲领的制定,例如后文的维克托?阿德勒和基督教社会党未来的领袖罗伯特?帕特伊,还有自由主义历史学家弗雷德荣。由于这些人的参与,舍内雷尔的民族主义和排犹思想在纲领里表现得并不充分,因为包括阿德勒在内很多人自身就是犹太人。反对奥匈帝国的色彩也被淡化了,与之相对追求社会公平的色彩被强化了,所以舍内雷尔对这个纲领和纲领下的政治同盟并不感兴趣,对鼓吹个人崇拜的学生组织则更有兴趣。年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但也是转折点,虽然正兴高采烈地在议会里吹喇叭的舍内雷尔自己并没意识到这一点。
2英俊卡尔年首相塔菲伯爵修改了选举法,把选举人的纳税要求从十克朗下调到五克朗。五盾族登上政治舞台。哈布斯堡君主国原本使用盾币,后改为奥匈帝国克朗,但人们依然习惯把克朗叫做盾,纳税五克朗的人被叫做五盾族:基本就意味着城市中下层阶级,他们中有城市的小店主、靠出租房屋自己当女仆兼厨娘的寡妇(例如伟大的建筑师奥托?瓦格纳的母亲或《福尔摩斯》里的哈德逊太太)。而相比年以来的城市中产阶级,这些人的生活处境在和年代的经济高增长中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相反年股市崩盘带来的经济危机对他们的生活冲击更大。而自由派在遭到经济危机打击后,依靠裙带关系把持权力、收受贿赂弥补损失的行为,让他们更加愤怒。随着俄国的排犹而大量涌入维也纳的犹太人,尤其是这些犹太人从事街头零售的小生意,更让他们不满。这些年的新选民已经不在乎年的理想,对加入德意志大家庭也没有兴趣,他们更关心社会本身的公平,或者说他们自身处境的改善。
年维也纳世博会场馆入口,这次世博会在艺术文化上特别成功,但在财政上相当失败。这是多灾多难的一年。时值美国内战结束不久,北美经济飞速增长,其中大部分资金来自欧洲。融资活动都是通过票据信用完成,当英国银行首先意识到金融危机警告时,便停止了现金流,从而引起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年9月20日当天停止交易,银行的业务随之受阻。两个月后,伦敦同样遭受萧条,六个月后,世博会开场第九天,维也纳交易所受重挫,许多奥地利银行关闭,经济危机导致一些大银行、大公司破产。
卡尔?鲁格——一个贫苦的学霸此时登上舞台,因为长得帅被维也纳人叫做英俊卡尔。卡尔?鲁格比舍内雷尔小两岁,在政治生涯的轨迹上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点:他们最初都是自由主义者,都有排犹倾向。但除了反对罗斯柴尔德家族继续经营北方铁路的问题,大部分时间里卡尔?鲁格都对舍内雷尔保持着距离。
舍内雷尔是一个富二代,而且因为父亲受封贵族,他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贵二代,父亲给他设计的人生路线也是贵族化的,他很早就被送去施瓦岑贝格家族学习庄园管理。而卡尔?鲁格是维也纳综合理工学院看门人的儿子,典型的穷二代,除了好好学习别无选择,而且他的天赋还让他凭借学习成绩成了培养帝国精英的特蕾莎中学的走读生,之后成为罗马法学博士、考取律师资格,作为自由党的新星进入维也纳市议会。从各方面说他走的都是一条典型的自由主义政治家路线。
英俊卡尔,(-)好像也不怎么英俊
但他和舍内雷尔不同,他作为贵族学校的走读生就已经意识到和同学的身份差异。他并没被这种差异压倒,相反却骄傲于自己的贫寒出身,他一生都没有离开维也纳的下层市民社会。年终于被皇帝任命为市长,在搬进维也纳市政厅的市长公寓前,他一直都和母亲住在公用卫生间的简陋公寓里。他会讲也坚持讲维也纳下层阶级口音的德语。这些让他成为维也纳中下层市民的偶像。
依靠奖学金读书提升社会地位的他,感受到的是帝国的温暖,而不是抽象的德意志大家庭。所以卡尔?鲁格对皇帝和哈布斯堡王朝怀有一种舍内雷尔所没有的敬意和爱戴。他常说“如果你们把我的脑袋切开,看到的只能是帝国的金黑两色”。这种对君主国的认同感,令他走上了把面对现实的民族主义者和帝国的保守主义相结合的道路。
卡尔鲁格在市政厅的舞会上,年
保守社会改革的主张在最初承认选举权和召开帝国会议的时期已经出现,霍亨瓦尔特男爵的内阁里,已经有人鼓吹社会改革。但这种社会改革还没能引起群众的兴趣,随着年第一届梵蒂冈公会议的召开,及随之而来遍及欧洲的文化斗争才开始加剧。在整个欧洲自由主义者都反对天主教会,奥地利的自由主义者也一样,但奥地利自由主义的衰退,让他们的这种反对主要起了唤醒沉睡的天主教会的作用。年,改宗天主教的贵族福格尔桑开始以《祖国日报》为基地,鼓吹建立在天主教精神基础上的社会改革。
这一运动在保守的天主教会内部遭到压制,但随着驻维也纳教皇使节和列支敦士登王子的加入,开始蓬勃发展。年在列支敦士登王子的推动下,卡尔?鲁格在梅特涅公主的别墅里与神学家申德勒、列支敦士登王子、举行了长时间会谈,最终结果就是天主教社会党的前身天主教社会运动。
维也纳的卡尔鲁格纪念碑
卡尔?鲁格的舞台在维也纳,他鼓吹城市改造,尤其是改善公共交通、供水和照明。奥托?瓦格纳的维也纳改造背后很大程度上就依靠卡尔?鲁格和他的基督教社会党的支持。他积极地参加维也纳市民的婚礼、孩子的洗礼和逝者的葬礼。他嘴里的“维也纳腔”和维也纳引入的洁净水源、修建的公园带来的新鲜空气一起让他深受维也纳人的爱戴。
而更重要的是舍内雷尔自己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年他率领他的玩具军队,闯进《新维也纳日报》报社,捣毁了这家报纸的编辑部。而这家报纸的背后,站着曾经冷漠地打量他儿戏般的群众聚会的众多大人物之一皇储鲁道夫大公。舍内雷尔马上被逮捕,被判入狱、被禁止从事政治活动五年,他的贵族头衔和议会议席也被剥夺。德意志民族党人失去了领袖。于是大部分乐于与帝国和解的人都加入了卡尔?鲁格的基督教社会党。
讽刺舍内雷尔的漫画
卡尔?鲁格在排犹问题上的态度也是机会主义的。和法国的排犹分子巴雷斯说的“谁是犹太人我说了算”相对照,卡尔?鲁格每次发表排犹言论都喜欢补充一句“维也纳没有犹太人!”他的党代表着奥地利国家认同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妥协,天主教传统与社会主义的妥协,很快成为奥地利保守派和群众运动结合的典范,而这个党在年依然是第一大党,虽然名字已经改成了人民党。
3赤色维也纳
相比传统的中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和维也纳中下层市民,最晚登上历史舞台的是奥地利的工人阶级。年选举赋予五盾族以投票权,但此时的工人阶级连五盾族都够不上。年的劳动法终于把奥地利工人的劳动时间缩短为每周七天每天十小时。这样的限制日后并没有公开的放宽,但是每周工人都会以集体旷工一天的方式来加以修正,而雇主也不加处罚。
基督教社会党虽然追求社会公平,但它们不愿意去冒犯自己的主要支持者,那些维也纳小店主和小房产主,所以市政改造没有缓解维也纳的住房紧张局面,相反他们改善公共照明、改善供水、改善公共交通甚至改善了维也纳的空气,这一切进步在房屋本身没有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只能导致房价上涨,房租高昂。维也纳的工人甚至开始露宿街头:铁路涵洞、路基下、桥下、多瑙河运河的船上,到处都有人居住,一个年代在维也纳流浪的林茨人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他的名字是阿道夫?希特勒。
维也纳市政府发行的债券,年
而这些人的声音其实从年就已经出现,埃森纳赫大会上就有奥地利社会主义代表出席,年奥地利工人甚至通过示威取得了结社权。此时的奥地利社会主义运动主要是拉萨尔主义的,而且因为组织涣散、而且分裂为激进派和温和派而显得无足轻重。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加剧和社会矛盾的积聚,一个天才的工人鼓动家随之登上舞台。
维克托?阿德勒生于年,比舍内雷尔小十岁比卡尔?鲁格小八岁。年制定《林茨纲领》时,他和另一个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弗雷德荣都是当事人。但很快他和舍内雷尔分道扬镳了,舍内雷尔更在乎反犹,而维克托?阿德勒敏锐地意识到站在台下的大众并不在乎排犹问题,相反他们感兴趣的是更实际的遏制资本和社会公平。年阿德勒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然后发挥了他奇迹般的组织能力。彼得?德鲁克说年以前没有哪个维也纳人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但到了世纪末阿德勒这个神经科大夫成功地把多数信奉拉萨尔主义、内部纷争不断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改成了一个强大、统一、充满战斗力和群众基础,尤其是在维也纳的群众中间广受爱戴的中欧马克思主义政党。
阿德勒大夫,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领袖
年天主教社会党决定在维也纳环城大道上举行游行,庆祝英俊卡尔的六十岁生日。而对此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号召维也纳的无产阶级走上街头举行抗议卡尔?鲁格的群众游行。维也纳的左翼工人终于要在环城大道上正面对阵维也纳的房东、小酒馆老板或者杂货店主了!但皇帝担心局势会失控,所以严令卡尔?鲁格取消他的生日游行,但警察机构却批准了社会民主党的游行。于是年卡尔?鲁格生日当天,维也纳的工人走上环城大道,高喊“打倒卡尔?鲁格”,赤色维也纳的基调形成了!
4三头政治的形成
世纪末的20年,是奥地利选举权不断扩大的20年。年塔菲伯爵把五盾族的代表放进帝国议会。年巴德尼伯爵的新选举法,在传统的地主、城市、市镇和村庄四个选举人团之外增加了一个由全体成年男性普选产生的“总代表团”,帝国议会里的72个席位被分配给这第五个选举人团。在依据这个选举法举行的选举中,社民党第一次进入帝国议会获得15席,基督教社会党获得26席,德意志民族党47席,而传统的自由党依然有77席,保持着自己第一大党的地位。
克贝尔首相,年
但是自由党的衰退已经不可避免,年卡尔?鲁格终于被皇帝任命为维也纳市长,自由主义者对维也纳持续20年的统治宣告终结。年克贝尔内阁再次颁布新的选举法,五个选举人团被废除,奥地利帝国境内成年男性的普选权被承认。年举行的第一次也是倒数第二次普选中,天主教社会党得票第一取得96席,德意志民族联盟第二90席,社民党87席,而自由党和保守党已经无足轻重。此后一百年奥地利民族党、宗教党和阶级党三头政治的格局已经形成。
年大选产生的议会勉强维持到任期结束,年举行了君主国历史上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成年男性普选,在这次普选中基督教社会党因为卡尔?鲁格死后的内部分裂而失去了第一大党的地位,只获得74个议席,德意志民族联盟则增长到90席成为第一大党,社民党依然维持第三位,但席位获得44席,这届议会在年被弗兰茨?约瑟夫皇帝解散,之后帝国实行了两年多无议会统治。年新皇帝卡尔没有举行新的大选,而是重新召开了年被解散的议会,但是属于帝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年大选后的议会席位
年的奥地利共和国是一个被动的产物。随着《威尔逊纲领》对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决的鼓励,帝国的各个部分纷纷独立。直到十月底还在谋求以联邦制改革挽救帝国的卡尔皇帝到11月11日终于退出帝国的政治。11月12日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宣布成立,随着五千万人口的帝国的破碎,几百万被其他各民族抛弃的人组成了奥地利国家,其中接近半数都聚集在还能找到食物的首都维也纳。
年奥地利共和国颁布了宪法,这部宪法最深远的影响是,让维也纳脱离下奥地利成为一个联邦州。赤色维也纳从此成为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大本营。在年的选举中,三头政治里的民族党陷于分裂和衰退,各党派总共只得到18席,而基督教社会党再次成为第一大党,取得议会中的79个席位,社民党紧随其后,获得62席。
奥地利众议院内
哈布斯堡君主国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打下了过于深刻的烙印,五千万人口的帝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撕裂了这个君主国的社会,也决定了这个君主国崩溃之后孤岛般的奥地利共和国的政治格局。对这个新生的共和国而言,二十世纪又显得过于短促,它既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抚平战争的创伤,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弥合旧帝国撕裂的社会。所以虽然时隔一百一十年,帝国时期形成的政治格局依然影响着奥地利的选举。一个旧帝国的亲历者如果置身今天的维也纳,他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历史的无奈,而不是沧海桑田。
了解更多今天的奥地利政坛,请点链接:32岁的奥地利总理和他的封疆大吏们
YoungVienna
-你的钱不是金黑两色的-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帐号快点阅读原文去微店~
高凌你的钱不是金黑两色的
赞赏
人赞赏
长按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治的好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ddqh/1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