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当地气候 >> 故事里的中国共产党出现在维也
初夏的维也纳,最为宜人,也最为迷人。每年这个时节,游人从四面八方拥向这座古城,自从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共和国在年宣告成立,这儿成了奥地利共和国的首都。
湛蓝的多瑙河从市区缓缓穿过。古色古香的皇宫、议会厅以及直插碧空的教堂尖顶,在金色的阳光下发出璀璨的光芒。
在繁华的街头的广场上,矗立着贝多芬的雕像。而在皇宫花园里,莫扎特的石像矜持轩昂。这座音乐之都,与舒伯特、勃拉姆斯、海顿、施特劳斯以及贝多芬、莫扎特的大名紧紧相连。在游人最盛的日子里,音乐节在这儿举行,空气中飘荡的音符更增添了欢乐悦耳的气氛。
年,在音乐节前夕,一列蒸汽机车呼哧呼哧喘着粗气,驶入维也纳车站。在一大群下车旅客之中,一位步履匆匆的旅客显得与众不同。
此人马林,年近四十,虎背熊腰,身材高大,连鬓胡子,衣着随便,看上去一派军人气质,或者工人模样。可是那一副金丝边框近视眼镜,开阔的前额,却又显示出知识分子风度。
他双手拎着一大一小两只箱子,走出车站,跳上一辆马车。来到一家中等的旅馆里,他订房间时用德语说道:“给我顶层的单人房间。”
“好的,先生。”老板用德语答道,满足了他的要求。德语是这里通行的语言。
他在房间里放好箱子,锁上房门,外出办事。奇怪,此人竟没有来过夜。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那房间仍然空荡荡的,不见那位旅客的踪影。
难道他在奥地利有亲朋好友的家住?既然他有住处,为什么又要在旅馆里租房间呢?真是一位奇怪的旅客!
旅店的老板压根儿没想到:这位旅客此刻正在一个特殊的“住处”---维也纳警察局的监牢里!
马林在申请前往中国的签证时被拘捕的。他持有荷兰护照,在旅馆的旅客登记册上签了“Andresen”(安德烈森)这样的名字,而他的护照上则写着他的姓名叫“HendricusJ.F.M.Sneevliet”(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
其实,对于他来说,由于工作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改名换姓犹如在不同的季节改换衣服一样,毫不足奇。他的化名,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不久前,他在苏俄莫斯科,用的是“Maring”(马林)。
显而易见,此人非等闲之辈,从事特殊的工作。他来自莫斯科,要前往中国上海,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奥地利警方的注意。刚刚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红色政权才三年多的苏俄,震撼着欧洲,引起资本主义世界的“地震”。从年3月15日开始,英军在摩尔曼斯克登陆,协约国(即包括美、英、法、意、日等十五国)开始公开干涉俄国革命。4月5日,日本和英国的海军陆战队在苏俄东方的海参崴登陆。8月16日,美军也在海参崴登陆。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新生的苏维埃没有被外敌的铁腕卡死在摇篮里,反而在反击侵略者的战斗中变得壮实、强大。
虽然入侵者被赶出了苏俄国土,但是,资本主义世界跟这个初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敌意愈发加深了。特别是从年3月起,到年初夏,短短一年多时间,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美国、墨西哥、丹麦、英国、法国这七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共产党,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深深的不安。各国共产党纷纷成立,革命浪潮此起彼伏:年1月27日芬兰共产党领导了芬兰革命,芬兰赤卫队占领了首都赫尔辛基的政府机关。翌日,宣告芬兰革命政府------人民代表苏维埃成立。芬兰苏维埃政权存在了三个月,最终被消灭。紧接者,年6月24日,匈牙利共产党夺取政权,在首都布达佩斯宣布成立工人苏维埃。这一红色政权遭到镇压之后,同年11月3日德国基尔港水兵在德国共产党领导下起义,升起了红旗,宣布成立苏维埃....
地处中欧,与苏俄只隔者捷克和匈牙利的奥地利,时时提防着苏俄的影响。即便是在琴声四起,《蓝色的多瑞河》旋律在“音乐之都”维也纳飘荡的歌舞升平时节,维也纳警察局仍以警惕的目光,注视者那些夹杂在游人之中、来自苏俄的“赤色分子”。
维也纳外事局的专员带着斯内夫利特的荷兰护照,特地来荷兰王国驻奥地利的大使馆。大使先生很明确地作出答复:“此人是共产党!”
于是,斯内夫利特被押进了维也的警察局看守所。
得到了风声,斯内夫利特的朋友弗里德里希·阿德勃带着一位奥地利律师,赶到了维也纳警察局。
“你们为什么拘捕斯内夫利特?”阿德勃质问道。
“因为他是共产党!”警官傲慢地答道。
“你们有什么证据证明他是共产党?”阿德勃反驳道,“你们别忘了,他是外国人---荷兰人!这儿不是荷兰!他只是路过奥地利,希望得到前往中国的签证。他是奥地利的客人。他在维也纳,也没有触犯奥地利的任何法律,你们怎么可以随便拘捕一个外国人?”
“警官先生,恰恰是你们的行为,违反了奥地利法律!”这时,那位律师也发话了。
警官无言以对。两道浓眉,这时紧紧地拧在一起。过了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我们研究一下,给予答复。”
“在你们没有释放斯内夫利特之前,我每天都要和律师一起,到这里跟你们交涉一次,表示我们的抗议!”阿德勃用非常坚定的语气说道。
那家旅馆顶层的单人房间空置了六个昼夜,终于响起了开门声。斯内夫利特终于回来了。他的身后跟着四个人,阿德勃和律师,还有两名奥地利佩枪的警察。
斯内夫利特用粗壮有力的手,拎起两只皮箱,就离开了那个房间竟然没有在那里住过一夜。
他在警察的押送下,来到维也纳火车站。因为奥地利政府下了“逐客令”---把斯内夫利特驱逐出境!
斯内夫利特于年4月15日离开维也纳,4月21日从意大利威尼斯踏上意大利的“英斯布鲁克”号轮船,朝东方进发,驶向上海....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