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地理位置 >> 奥地利文化概况文学文化介绍
奥地利文学的开端追溯于一部年左右创作的诗集,它来源于施蒂里亚的福劳修道院里。12到13世纪,伴随着宗教文学,出现了骑士和宫廷文学。瓦尔特·冯·德尔·福格尔魏德的创作标志着骑士和宫廷文学发展的高潮。产生于年左右的《尼伯龙根之歌》是欧洲文化区域内流传下来的,影响最大的史诗之一。被称为“最后一个骑士”的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特别推动了戏剧艺术和舞台演出的发展。他本人也从事文学创作。17世纪盛行的豪华歌剧和讽喻性节日戏剧常常是在整个宫廷的参与下演出的,它们也带来了迄今依然活跃在乡村耶苏受难剧和狂欢节滑稽剧中的大众宗教戏剧的繁荣。早在16世纪,就出现了由天主教修道会推广的原罪剧。作为宗教内容的传授者和最广大民众阶层的教育承载者,这种原罪剧直到17世纪依然起着作用。直到当今,奥地利的艺术和文化始终带有巴洛克的印记。在这个时期,奥地利成了欧洲戏剧文化的一个中心。在维也纳宫廷里,人们采用富丽堂皇耀眼夺目的舞台布景演出歌剧和芭蕾舞。
古典主义和大众喜剧
与德国伟大的古典主义和后古典主义诗人并驾齐驱的是弗兰茨·格里尔帕策。他的戏剧使奥地利和西班牙巴洛克戏剧的形式要素与维也纳大众戏剧的艺术手法和古典主义的戏剧形式融为一体,表现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剧作中已经让人感到具有现代气息的问题和人物表现预示着戏剧未来的发展,超越了魏玛古典主义。维也纳大众喜剧的繁荣昌盛早就开始于约瑟夫·安东·施特拉尼茨基所塑造的小丑(Hanswurst)这个不朽的人物。19世纪维也纳大众喜剧的两个经典作家费迪南德·莱蒙德(《阿尔卑斯山山王与人类之敌》)和约翰·内斯特罗伊(《市侩小城的自由》)当今仍然是德语舞台上演最多的剧作家。如果说浓厚的戏剧传统迄今首先促进了戏剧作品的创作,那么随着查理·西尔费德(他的真实名字卡尔·波斯特尔,他死后才为人所知)和阿达贝特·施蒂夫特(《晚夏》)登上文坛,叙述文学上也产生了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玛利亚·冯·艾普纳-埃森巴赫的小说创作来自对社会现实深刻的感受,它们和费迪南德·冯·萨尔的小说一起构成了19世纪末奥地利叙述文学创作的高潮。尼克劳斯·雷瑙在匈牙利和海外为德语诗歌发现了新的表现素材。
世纪末情绪
奥地利文学的转换发生在年左右。文学家赫尔曼·巴尔是快速变换风格方向的倡导人。影响最大的是“脱离派”(Sezession,奥地利青年艺术风格),它为文学和绘画中的印象主义打开了大门。世纪转折时期,以胡格·冯·霍夫曼斯塔尔和阿图尔·施尼茨勒为代表,维也纳的氛围在文学创作里得到栩栩如生的细腻表现。霍夫曼斯塔尔也为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纳克索斯岛上的阿里阿德涅》和《厄勒克特拉》写脚本。然而,霍夫曼斯塔尔首先是因为复活了中世纪的神秘剧而出名。他的剧本《每个人》年年都是萨尔茨堡戏剧节的一个高潮。在阿图尔·施尼茨勒那心理化的,构思精巧的戏剧和小说里,维也纳心理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影响显而易见。“维也纳甜妞”的典型出自于施尼茨勒之笔。对心理过程出色的分析是施泰凡·茨威格小说创作(《作日的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茨威格首先以撰写历史名人传记而出类拔萃。遵循着追求真理和朴素的艺术观,从年以来,卡尔·克劳斯在其主办的杂志“火炬”上从事现实批判和纯语主义。与之遥相呼应的是路德维希·冯·费克尔在因斯布鲁克主办的杂志“火焰”。除了维也纳以外,布拉格构成了另一个文学中心。从这座城里涌现出了像弗兰茨·威尔弗,雷纳·玛利亚·里尔克和弗兰茨·卡夫卡如此重要的作家。尤其是卡夫卡,他以颇具说服力的譬喻描写了一个冷酷和极权主义世界。
两战期间
年多瑙河王朝的解体是奥地利精神和文学生活里一个重大事件。卡尔·克劳斯的世界末日剧《人类最后的日子》是这些事件一个批判的缩影。他所采用的蒙太奇手法把报道,访谈和报纸摘要浑然构成一体,为后来的戏剧形式开创了新的天地。同样,约塞夫·罗特和罗贝特·穆齐尔在他们的小说里着意表现的是奥匈帝国解体后的后果。罗特的小说《拉德茨基进行曲》和《先王之墓》为多瑙河王朝立下了一块充满神化色彩的纪念碑。罗贝特·穆齐尔所虚构的“卡卡尼亚国”(Kakanien)成了奥匈二元王朝(k.u.k.-Monarchie)的代码。他的小说《没有个性的人》是奥地利促成认同的作品之一。萨尔茨堡人格奥尔格·特拉克尔以其表现主义的诗歌创作成为时代最重要的诗人。他出于心灵深处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惧而自杀。画家诗人阿尔贝特·帕利斯·居特斯罗既当演员,又当导演。弗利茨·冯·海茨曼诺夫斯基-奥兰多的滑稽剧(《蔷薇栅网里受惊的马》)展示出一幅奥地利官宦显贵阶层的讽刺画,并且当今绝对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年,随着奥地利被合并到第三帝国,这个王朝才在精神上告终。直到这个时候,奥地利文化中还充满了许多巴洛克和毕德麦耶尔风格的蛛丝马迹。
从年到现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奥地利文坛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除了敞开通往国际先锋派的道路外,保守派文学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弗兰茨·台奥多·斯索克尔,马克斯·梅尔,弗兰茨·纳贝尔,保拉·格罗格尔和亚历山大·莱纳特-霍伦尼亚依然与传统息息相连。战后20多年之久,文坛上独领风骚的是小说家海米托·冯·多德尔。他在小说《斯特鲁德霍夫梯道》和《恶魔》里形神兼备地画出了精神上依然扎根于多瑙河王朝的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初期的肖像。女作家多罗特亚·策曼在小说《处女和爬行动物》里襟怀坦白和毫无禁忌地描写了自己与多德尔的关系。弗利德里希·托贝格是逐渐走向消逝的奥地利犹太人咖啡馆文学的最后一位继承人。他的轶事集《约勒施姑姑》从这种氛围里捕捉到了许许多多的画面。同流亡到美国的托贝格一样,面对纳粹的淫威,希尔德·施皮尔也不得不逃亡到英国。这位女批评家和小说家首先以回忆录《哪个世界是我的?》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50年代里,在H.C.阿尔特曼的领导下,围绕着维也纳“艺术俱乐部”的先锋派艺术家组成了“维也纳文学社”。年,随着康拉德·巴耶尔的自杀,这个密切合作便告终了。此外,“维也纳文学社”的成员还有弗利德里希·阿赫莱特纳,盖哈德·吕姆以及奥斯瓦尔德·温纳尔。惟利是图的小资产阶级市侩形象“卡尔先生”也出自于这些年代,是由赫尔姆特·克瓦廷格和卡尔·迈尔茨为卡巴莱小品剧创作的。以诗歌,广播剧和小说(《玛里纳》)脱颖而出的英格博格·巴赫曼同样来自先锋派。女作家巴巴拉·弗里施穆特创作的“现实童话”融幻想与社会意识于一体。作为这一代诗人的引路者,汉斯·魏格尔和盖哈特·弗利齐功不可没。弗利茨·霍赫威尔德和艾利亚斯·卡内蒂卓有成效的戏剧创作取得了国际声誉。名扬德语区外的还有克里斯蒂纳·拉万特和克里斯蒂纳·布斯塔的诗歌。盖特鲁德·福森艾格以描写波西米亚历史的小说显露头角。保尔·策兰表现纳粹集中营里受难者的诗“死亡赋格曲”是世界文学中感人肺腑的诗歌之一。
80年代上演最多和最多产的作家是托马斯·贝恩哈德,其譬喻式的戏剧和小说表现无不围绕着一个极其阴暗的世界现状的主题。他使人想到了萨姆艾尔·贝克特。他的戏剧(如《鲍利斯的生日》,《狩猎人》,《戏剧导演》,《骑士,岱纳,福斯》和《英雄广场》)展现了对生存的否定,带有巴洛克式的雄辩。对托马斯·贝恩哈德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奥地利英籍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哲学。当许多作家转向外在的政治陈述时,彼得·汉特克在60和70年代创作的作品明显地带有一种“内省”(Insichgekehrtsein)的特点。描写母亲走向自杀的小说《无愿望的不幸》成了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剧作《骂观众》和《卡斯帕》使他名声大震。他后来创作的戏剧也很成功:《论乡村》,《问题游戏》,《我们相互一无所知的时刻》—无声的演出—和《永生的准备》。另外,汉特克还翻译了两位讲斯洛文尼亚语的凯恩藤同胞的作品:福罗严·里普施和古斯塔夫·雅努施。
奥地利语言文化和语言创造的传统使伊塞·艾兴格,尤里安·舒亭,阿洛伊斯·布兰德施泰特和彼得·罗塞继续保持旺盛的创造性。语言实验也标志着恩斯特·严德尔和弗利德里克·迈洛克的诗歌。台奥多·克拉莫的诗歌以社会批判的方式表现了乡村的怪人。埃利希·弗里德的政治诗对许多人来说是“公众的良知”。几个在两次大战期间就已经写作的文学家很晚以后才被发现了。雪顿·冯·霍尔瓦特的大众批判剧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市侩的奸刁。尤拉·索夫是3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政治诗人之一,其卡巴莱小品式的剧作今天特别受到小舞台的青睐。到了80年代,已经步入晚年的律师阿尔贝特·德拉赫以其年创作的,具有辛辣讽刺意味的小说《开给李子树的大罚单》而成名。同样,莱奥·佩鲁茨的历史小说也获得了新的评价。除了文坛上的两个主角汉特克和贝恩哈德以外,年轻作家也是硕果累累。克利斯多夫·兰斯迈尔的小说《最终的世界》和《摩尔布斯·基塔哈拉》受到欧洲文学批评界热情的褒扬。艾尔弗里德·耶林讷克以其批判和打破束缚的剧作和小说(《情欲》)揭露了妇女在社会上被扭曲的角色。盖哈德·罗特系列小说《沉没的档案》力图表现故乡的精神心理状态。费利克斯·米特勒尔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戏剧作家,他把现实主题卓有成效地搬上戏剧舞台。约翰内斯·马里奥·西梅尔同样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他是最成功的德语流行作家之一(《不必总是鱼子酱》),但有时候也因为采用流行的艺术模式表现主题而遭到攻击。作家玛里阿纳·弗利茨,伊利莎白·莱夏特,埃利希·哈克尔,约瑟夫·温克勒,米夏艾尔·科尔迈耶和玛伦纳·施特雷鲁维茨是当代文学的希望之星。维尔纳·施瓦普是当代最成功的德语戏剧作家。
梧桐海外
你做好准备了么?戳下方,梧桐将给您提供最适合您的方案!
如果您对全球置业,移民感兴趣,请回复“姓名+城市+电话”至梧桐海外订阅号即可。我们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赞赏
长按北京平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dlwz/14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