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历史沿革 >> 游记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3
每次出门旅游,我们的旅游计划,几乎都是从搜索在目的地“必做的事”(topthingstodo)开始的,浏览一堆景点信息,选出自己感兴趣的,查查地点、门票、营业时间等,再拿着地图制定游览路线。
今年因为新冠,很多地方都旅游受限,旅游业重创
对于特别喜欢的地方,重游故地也是不错的,所以两次维也纳之行,打卡的景点中既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一、故地重游
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打卡的景点:多瑙公园、自然历史博物馆。
1、多瑙公园(DonauPark)
因为Y爸工作的地方在多瑙公园附近,所以我们常在公园等Y爸下班。公园里有大片、大片的草地,草地上开着各种小花。另外,还有很多花坛,种着各种颜色的郁金香和其他说不上名字的花。我们喜欢在大树下的长椅上坐着,吃面包、牛奶当作午餐,然后在公园里走走,晒太阳也是很舒服的。公园里还有轨道小火车,可以带游人观光,似乎是要买票的,我们没坐过,只是看到过。其余的与国内公园相似。
4、5月的维也纳,早晚比较冷,穿羽绒服,中午出太阳,太阳晒着就比较暖和,穿件毛衣即可,如果不下雨,空气是比较干的,感觉有些像广州的冬季。(题外话,春季的空气干燥程度:马德里最干,维也纳次之,香港最不干。因为,从香港到维也纳,我们的脸都裂得疼,护肤霜得用特别保湿的,然而从马德里到维也纳,脸没有疼,并且,我发现手表的镜面内部始终有细细的水汽珠子,回马德里就消失了。)
多瑙公园的景色
左图:躺在婴儿车里露出小脚的小Y。右图:站在花圃旁看花的小Y。
2、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historischesMuseum)
这是一个超级推荐室内游的地方,地方很大,展品既多又全,大人、小孩都喜欢,票价比较合理(每人7欧元,19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免费)。
维基百科上的介绍如下:
“自然史博物馆是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座大型博物馆,创立于年。展出空间达到平方米,是世界级的重要博物馆之一。截至年,万件物品受到科学维护。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是一个装饰华丽的宫殿,收藏的藏品自年启用以来不断增加。其中一些藏品来自更为老旧的建筑物,例如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该馆著名的展品,包括有年历史的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梁龙的骨架,以及2亿年前灭绝的动植物标本,有39个展厅同时展出。”
小Y很喜欢这个博物馆,有各种动物标本,尤其是恐龙。
二、其他景点打卡
此外,我们还打卡了:闲逛中心老城区、坐船游多瑙河、游览美泉宫、参观音乐博物馆、参加儿童主题馆的活动。
在我的大脑中,“维也纳”、“金色大厅”、“蓝色多瑙河”、“音乐之都”几个词基本上是关联在一块的。所以第一次到维也纳,首先计划好去看看“金色大厅”和“多瑙河”,后来朋友推荐去了美泉宫。
第二次到维也纳,才拓展游览了些小Y可参与互动的博物馆或者主题馆,于是“音乐博物馆”首当其冲,“儿童主题馆”则是朋友推荐的。
1、走街串巷
第一次到维也纳,秉持着“少花钱,多看景,高性价比”的旅行原则,在老城区闲逛是最优选项。
闲逛之前,先查了感兴趣的打卡景点,附近的免费景点(公园、博物馆),拿着地图,制定闲逛路线。我们的路线方案基本上是“走一段”+“坐一段”,具体就是“走街串巷”+“公园坐坐”/“博物馆坐坐”。(中心城区很多博物馆,有些博物馆是免费的,或者是有免费时段,所以制定计划的时候,若是有感兴趣的,在网上调查一番,还是很划算的。题外话:马德里有不少博物馆周日免费,或者傍晚某些时段免费。)古老的街区和建筑,川流不息的行人和车马,花上大半天,推着婴儿车,在街上闲逛,走马观花,期间逛累了,在路边长凳坐坐,或者到公园里休息,放松酸痛的老腿、老腰,饿了吃自带干粮,或是在街头小吃亭买个大热狗,坐在街边悠闲地品尝,看街头艺人的表演,在著名的建筑外拍照打卡。
以闲散的心情,感受这个古老城市的气息。欧洲城市的老街区建筑,对于我们这些外行人来说,大多是相似的,尖尖顶的哥特式、富丽浮夸的巴洛克式、圆形拱顶的罗马式。
打卡景点:金色大厅(忘了拍照,用网络图片替代)、安可钟(Ankeruhr,在金色大厅附近)、圣斯蒂芬大教堂(网络图片)
安可钟是我们的意外收获。从金色大厅往古城区走的路上,在一处街角小广场发现很多人在聚集并向一处仰望,这才发现这个装置,上网一查,原来这是个古老的艺术品,还是个旅游景点。看看时间也快到中午12点了,索性在街边热狗亭买了热狗,吃着坐等敲钟。
维基百科介绍:“安可钟,是由新艺术运动画家FranzMatsch设计,创作于-年。所在的天桥跨度10米,高7.5米,钟本身直径4米。每到整点,会出现一个维也纳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音乐。这些人物来自不同的历史时期,包括古罗马皇帝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查理大帝、鲁道夫一世、欧根亲王(萨伏伊)、弗朗茨一世、约瑟夫·海顿等,中午12点,所有人物会一起出现。”
“圣斯蒂芬大教堂是维也纳的象征,它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的中央,故又有”维也纳心脏”之称,教堂塔高.7m,其高度仅次于科隆教堂和乌尔姆教堂,居世界第三。”来自百度百科的介绍。
2、坐船游多瑙河
这是第一次游维也纳时的活动。
中外凡是有大江、大河从城市中穿过的,大多都有一个旅游项目:坐船游览城市风光。
广州如此,巴黎如此,维也纳也是如此。
维也纳的大河就是著名的多瑙河。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必有一个曲目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维基百科上的介绍:“此曲已被视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之一,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另一曲目是老约翰·斯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从年开始这两支曲目作为常演项目,然后它们就成为了音乐会的必演项目。”)
维基百科关于多瑙河的介绍如下:
“多瑙河(德文:Donau)是欧洲第二大河,次于俄罗斯的伏尔加河,发源于德国黑森林地区,最后注入黑海,全长千米,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千米,平均流量为立方米/秒。
多瑙河是中东欧极为重要的国际河道,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等10个中欧及东欧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维也纳的游船公司,路线不同,航程时间不同,票价也不同。我们选了经典的市内河道观光路线,时间大约1个小时,票价大约25欧。我们在游船码头登船,沿着城市河道绕了一圈,又回到起点处下船,期间,在船上吃了些小吃,小Y打了个盹,我们还在船头观光甲板上遇到了英国牛津来度假的一对老夫妇,看到小小的小Y,跟我们聊了几句。
游船沿着城市河道缓缓前行,感觉像阅兵似的,两岸的建筑列着队依次展现在眼前,既有古老的房子、教堂、政府大楼、博物馆,也有现代化的办公大楼,有街道、店铺,也有树林公园,还有河堤桥洞上的涂鸦。(忘了拍照,用网络图片替代。)
3、美泉宫
如果说走街串巷是为了近距离细致地观察这个城市,那么到稍微郊区一些的美泉宫,则是为了从远处、高处眺望这座城市,品味其全景之美。
坐地铁到美泉宫,美泉宫门口很多人排队买票进宫殿参观。
我们没进宫殿参观,只游览了宫殿的花园,推着小Y上了宫殿后的花园山坡,虽然有些累,不过当我们上到坡顶,转过身眺望远处,就觉得值了,整个古老城区尽收眼底,老城没有高大的建筑,都是几层高的矮楼,唯一高的建筑就是那个著名的圣斯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尖尖顶,高高大大的,鹤立鸡群。
很多游人在山坡上晒太阳、拍照。
花上2、3小时在花园里散步,到处走走看看,青草、绿树、各色的花、各式的喷泉和雕塑,拍拍照,心满意足。
4、参观音乐博物馆
这是第二次维也纳之旅的活动。
我们去过西班牙Málaga的音乐互动博物馆,小Y玩得很尽兴,上网查到“音乐之都”也有音乐博物馆,便决定去一去。
从我们的郊区酒店出发,坐郊区小火车到达市中心,再转乘有轨电车到音乐博物馆(houseofmusic)。
相比之前在Málaga的音乐博物馆,Vienna的这个比较有趣的是有钢琴阶梯,小Y玩了好几次,还有儿童音乐剧视频看。总体上,还是喜欢Málaga的那个,可以玩各种乐器,价格还便宜些,貌似5欧一成人(Vienna的要13欧一成人,3岁以下免费)。玩了一个小时,给小Y买了个竹子口哨作纪念。
小Y在走钢琴阶梯
5、参加儿童主题馆的活动
这是第二次维也纳之旅的活动,Y爸的西班牙伙伴推荐的,因为她们也带了小娃出行,推荐我们一试。
儿童主题馆(ZOOMKindermuseum)需要提前网上订票。我们预订的是OCEAN主题的活动区门票,一张成人票5欧,小Y不用钱,下午1点进场,可以玩一个小时。
儿童主题馆距离音乐博物馆很近,路程大约20分钟(1公里多),所以两个馆在同一天游览了。音乐博物馆出来,抱着小Y狂奔到儿童主题馆,终于赶在12点45分到达并领到票。
儿童主题馆,有好几个主题活动区,主题有OCEAN(海洋)、地球与土壤、艺术等等。因为小Y才2岁,3岁以下的宝宝能参加的只有OCEAN主题的活动区。
OCEAN主题是一个船型的活动区,配备各种小玩具设备,例如,模拟驾驶室里有各种按钮和船舵,模拟潜水艇里有潜望镜和各种按钮,在船舱的某个角落里还装饰成热带雨林的样子,放了很多可以挪动的软垫子,小朋友可以用来搭小房子。小Y玩得很开心。
活动结束后,在附近吃过午餐,打道回“府”。估计是之前玩得太累,小Y走几步就闹着要抱。刚抱上,没走几步,小Y就在我肩上睡着了,睡得特别沉,连我调整姿势,他都没醒。
我抱着小Y走了1公里多去找小火车回酒店。路过一个有各种餐馆的露天市场。不过因为小Y睡着了,没停留,直接坐小火车40分钟回到酒店休息。(后悔没带婴儿车,负重跑断腿。)
ZOOMKindermuseum
三、其它小事
1、纪念T恤
第一次维也纳之旅,当时小Y还不到半岁,给他买了两件纪念T恤,特地买大些。每年夏天都拿出来穿穿,再带着小Y回忆一下,讲故事。三年过去了衣服还能穿。
2、认识新朋友
第二次维也纳之旅,酒店附近有个网球场。某天傍晚带着小Y溜达,等Y爸下班,在球场遇到一家人在打网球。他们家有个比小Y大些的小朋友,热情邀请小Y一起玩网球。那是个名叫“Anna”的小姐姐,带着小Y一块玩,一边唱歌一边玩球,很是开心。小Y结识了新朋友,并初次体验了网球。
3、品尝蓝乳酪
第二次维也纳之旅,在酒店吃早餐,看到有一种奶酪发霉了,但是大家都拿来吃。出于好奇,我也拿了一小块,啃了一口,现在已经不记得味道了,只记得不好吃,不想再吃第二口。
维基百科上说,这是蓝乳酪。介绍如下:“蓝乳酪(Bluecheese)又称蓝纹干酪、蓝芝士、蓝起司,是干酪的一种,特点是以青霉菌发酵而成,使其表面有一些蓝色的斑纹。蓝干酪可以用牛奶或羊奶制成。较著名的蓝干酪种类包括法国出产的布勒·德·奥福格芝士以及罗克福干酪,还有意大利出产的古冈左拉芝士。蓝干酪因为青霉菌发酵的作用,味道偏咸,除了单独食用外,也常用于烹饪,为酱汁等的佐料。蓝干酪据说是意外被发现,当储藏于洞穴中的干酪因潮湿,而长出霉菌。”
至此,终于把两次维也纳旅游的经历写完了。3篇小文写了快2个月,慢慢整理和回忆旅游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时不时跟Y爸一起聊聊当时的经历,带着小Y看照片讲故事。这几个月抗疫在家,一家人宅在一起,日子过得也很充实。
《游记: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流水账
完结
这周,西班牙持续了99天的警报状态(Estadodealarm)结束。大家现在基本上都带口罩出行,街上的人也多了起来,Y爸说西班牙现在自行车热销。小朋友们的暑假也开始了,Y爸还在家办公,我还在家上课。不知道未来会怎样,珍惜当下相互陪伴的时光,希望大家一切安好!
J.M.
年6月22日
相关游记
游记: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1)
游记: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2)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