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历史沿革 >> ldquo拉赫rdquo交响舞曲
RUSSIANstyleII
俄罗斯风情II
/4/30周五20:00
贵阳大剧院·音乐厅
指挥:刘沙
小提琴:谢楠
曲目
鲍罗丁: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Borodin:IntheSteppesofCentralAsia
格拉祖诺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Glasunow:ViolinConcertoinaminor,Op.82
拉赫玛尼诺夫:交响舞曲
Rachmaninoff:SymphonicDances,Op.45
扫码购票
票价:15/99///
“爱、悲伤、苦涩、虔诚
它们都是我音乐的一部分
”拉赫玛尼诺夫晚期作品被人们认为有种苦涩的“虔诚”,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对平静的渴望。的确,相比早期作品,他晚期作品虽然也有悠长的旋律,但听起来就苦涩的多,少了一些直接了当,更多的体现内心的挣扎。这部作品由三首舞曲组成,但它们的意义远比舞曲要大得多,这部作品是拉赫玛尼诺夫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掺杂了很多个人私密的情感。创作《交响舞曲》之前,拉赫玛尼诺夫正遭遇着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得不逃离家乡、女儿又远在法国的经历。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女儿深切的担忧,让他的内心种下了病态的、消极的情绪,是他所有作品中非常具有精神震撼力的一部作品。“最后的乐章
贯穿一生的“愤怒的日子”
”拉赫玛尼诺夫所有的后期作品中,《愤怒的日子》(Diesirae)的旋律从年的《帕格尼尼狂想曲》开始到年的《第二交响曲》,年的《第三交响曲》,最后是《交响舞曲》都有出现。《愤怒的日子》中那种肃穆与神秘兼而有之的特质无疑意味着作曲家的晚年更加接近一种宿命感,《交响舞曲》则是这种想法在作曲手法中被体现的极致。《愤怒的日子》出现在第三乐章中,这个乐章的主题是对生的渴望与对死的畏惧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拉赫玛尼诺夫全部交响作品中最能让人感到颤栗的章节。拉赫玛尼诺夫卯足力气谱写自己最后的乐章,在写完这部作品之后的第三年,他就与世长辞了。在乐章行进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能够感知,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深刻的力量一层层堆积起来,一直到后部,它才无可遏制地全面爆发。在《交响舞曲》的写作背景中看,虽说作曲家的心病很深,可是我们今天在乐曲中完全听不出任何矫揉造作的情感,恰恰相反的是,在历经坎坷之后一种最深沉的、对于生命的赞美笼罩住了我们。拉赫玛尼诺夫在手稿上写着:我感谢您,上帝。作为听众,在聆听完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后,也不妨默念一句:感谢您,伟大的拉赫玛尼诺夫。
音乐家介绍
指挥:刘沙
中国当代最具活力的横跨中西的‘两栖指挥’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国家一级指挥
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
澳门中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
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硕士研究生导师
刘沙先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在俄罗斯以最高分的成绩毕业并获取歌剧-交响乐指挥专家文凭。先后受教于徐新教授和亚历山大?波利舒克教授(AlexzanderPolishuchuk)。曾参加过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Seijieozawa)、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Rostropovich)、约玛?帕努拉(JormaPanula)科林?梅特斯(ColinMeters)古斯塔夫?迈尔(GustavMeier)大师班。
近年来在交响乐领域里,尤其擅长演出俄罗斯、东欧作品,并开创性的扩展了演出曲目,其范围涵盖西方20世纪音乐和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其中还复排了很多中国作曲家的作品。民族管弦乐领域里,积极探索中国民族乐队的发展和创新以及培养专业的民族管弦乐队指挥,视奏、首演了近千部民族管弦乐作品。以独特的视角积极倡导、委约并演出中国最青年一代作曲家的新作品,其成绩受到中国和亚洲乐届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lsyg/2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