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历史沿革 >> 战争和平和童书出版业
童书行业的“局外人”
外来移民对美国图画书的崛起影响巨大。当然,对这个移民国家而言,也可以说所有的童书创作都来自移民。这里强调的是二十世纪,即现代意义的图画书诞生之后的移民,或至少是三代之内的移民。这个群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犹太移民,我们来试着数数看:
H.A.雷(-)、玛格丽特·雷(–),德裔犹太人,“好奇的乔治”系列创作者,年巴黎沦陷前夕逃离法国,后辗转到美国定居; 露丝·克劳斯(–),第三代匈牙利犹太移民,图画书文字作者,代表作:《胡萝卜种子》《洞是用来挖的》《一座特别的房子》等; 威廉·史塔克(-),第二代波兰犹太移民,自写自画图画书代表作:《驴小弟变石头》《老鼠牙医生》《怪物史莱克》等; 凯·汤普森(–),父亲是移民自奥地利的犹太人,她是所处年代最红的音乐明星之一,经典图画书“艾洛伊丝”系列的作者; 李欧·李奥尼(–),父亲是荷兰犹太商人,二战前夕他携家人移民到美国,图画书代表作:《小蓝和小黄》《田鼠阿佛》《小黑鱼》等; 悉德·霍夫(–),第二或第三代犹太移民,代表作:“丹尼和恐龙”系列; 夏洛特·佐罗托(–),第三代俄国犹太移民,图画书文字作者,代表作:《风到哪里去了》《暴风雨中的孩子》《兔子先生和美好的礼物》《威廉的洋娃娃》等; 艾兹拉·杰克·季兹(-),第二代波兰犹太移民,图画书代表作:《下雪天》《彼得的椅子》《彼得的口哨》《防风镜》等; 塔娜·赫班(-),第二代乌克兰犹太移民,摄影图画书创作者,代表作:《形状与东西》、“看看书系列”等; 拉塞尔·赫班(-),第二代乌克兰犹太移民,图画书文字作者,代表作:“弗朗西丝”系列;莫里斯·桑达克(-),第二代波兰犹太移民,图画书代表作:《野兽出没的地方》《午夜厨房》《在那遥远的地方》等; 谢尔·希尔弗斯坦(-),第二代东欧犹太移民,图画书代表作:《一只会开枪的狮子》《爱心树》《失落的一角》等; 艾洛·洛贝尔(-),第三代德国犹太移民,图画书代表作:“青蛙和蟾蜍”系列、《明锣移山》等; 安妮塔·洛贝尔(-),波兰犹太移民,集中营幸存者,图画书代表作:《在市场街》《安娜的新大衣》等; 尤里·舒利瓦茨(-),出生于波兰的犹太人,逃亡辗转多年,于年移民到美国,图画书代表作:《黎明》《世界第一傻瓜和飞船》《宝藏》等; 弗兰·马努什金(-),第二代东欧犹太移民,图画书代表作:《宝贝》、“卡蒂来了”系列等。……
是不是一个相当庞大的阵容?我曾经当面请教过马库斯先生(他本人就是第二代俄罗斯犹太移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他说,身为犹太人总有某种“局外人”的感觉。实际上回到年代以前,美国出版世界里完全没有犹太人,没有出版公司愿意雇请他们,于是一些有志犹太青年就自己创办了出版公司,比如兰登书屋、西蒙&舒斯特公司等,从此有了一批犹太出版人和编辑,很愿意去发现、接触犹太作家和画家。
“而在童书领域,故事里的角色常常都是局外人、地位低下者、弱者,而通常弱者总能战胜强者,我想这是有关少数族群的隐喻,犹太人恰好就是这样的少数族群。我觉得,对于许多犹太作家、插画家而言,写给儿童的故事是他们乐于讲述的故事,因为某种程度上那也是他们自己的故事。”马库斯的这段评述用在艾兹拉·杰克·季兹的身上特别恰当。季兹前半生的生活状况非常艰辛,他的原名是非常犹太化的雅各布·艾兹拉·卡兹,为隐藏犹太身份他甚至改了名字。他创作的最成功的图画书,都是在讲述底层黑人孩子的故事,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讲自己的故事。
“局外人”也是成功的秘诀之一。比如前面说到的《一百万只猫》也可以说是一个“局外人的故事”。又比如年从法国跑到美国的汤米·温格尔,他出生并成长于法德来回拉锯的阿尔萨斯地区,又刚刚经历了二战的洗礼,他用图画书讲的那些故事,如《三个强盗》《月亮先生》《季拉妲和食人怪》《克里克塔》等,其独特的视角完全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
再比如年到美国的杨志成,他的父亲是中国第一代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大师杨宽麟先生,而杨志成后来转向图画书创作后,他的标志性作品,比如《公主的风筝》《七只瞎老鼠》《叶限》《狼婆婆》《饥饿山的猫》等,都是具有浓郁中国文化气息的作品。也许“局外人”讲故事更有优势。
有这样一本书《-年:流亡中的德国儿童文学》(GermanChildrensandYouthLiteratureinExile–),书中整理了一百零一位被迫逃亡到国外的德国儿童文学作家与插画家的生平与创作。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没在本土燃起战火,是首选的移民目的地,不得不说它在这方面占尽了便宜。
战争、和平与童书
《人类简史》与《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提醒我们:绝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
生于阿尔萨斯地区的汤米·温格尔拥有法国、德国双重国籍。他说德语有法国口音,说法语有德国口音,后来说英语又有德法口音;他爱法国也爱德国,爱法语文化也爱德语文化。可是在水火不相容的日子,说法语要被拉进集中营,说德语会被看作“法奸”,阿尔萨斯的解放就意味着要将最优秀的德语书籍也毁之一炬……
大家都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都有证据证明自己是最优秀的民族,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带来的结果却是一场场比拼愚蠢的浩劫。为什么?
年德国被盟军占领后,流亡到英国的杰拉·莱普曼女士重返祖国,受命帮助重建。她是犹太人,曾是儿童文学作家、著名记者、妇女运动团体的领袖,在战后主要负责妇女工作与精神重建。一度近乎绝望后,她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希望,她想让德国的孩子通过童书看到各个国家与民族的优秀文化,但从那个年代上溯到战前,德国童书充斥着太多要命的民族主义。莱普曼女士想立刻在德国战后的废墟上举办国际童书展,她给国外知名的童书出版社逐个写信,请对方免费提供图书并授予简介的翻译权,要知道那些国家几个月前可都是“敌国”。
后来发生的一切堪称奇迹:各国出版社纷纷寄来了最优秀的童书;年国际童书展先后在慕尼黑与柏林举办;巡展过后,以这些书为基础成立了国际青少年图书馆,馆址定在慕尼黑,莱普曼担任馆长;在这家图书馆的基础上,莱普曼于至年间发起创办了国际青少年读物联盟(IBBY),总部设在苏黎世;年IBBY颁发了第一届国际安徒生奖(作家奖);年IBBY增设并颁发了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
IBBY与国际安徒生奖是为世界和平诞生的,宗旨就是帮助各国的孩子看到 别国最优秀的文化。虽然奖项的美誉度很高,被称为“小诺贝尔奖”,但它与诺贝尔奖颇有不同。以插画家奖为例,作为首屈一指的图画书大国的美国,到目前仅有桑达克一人获奖,而捷克的获奖插画家有四位,当然其中彼得·西斯的图画书创作主要是在美国完成的。以文化多元与世界和平为主旨的奖项,这种平衡是必要的。
以图画书医治狭隘民族主义
同样是战败国的日本也在反思。松居直是最有代表性的出版家。他很幸运,因为年龄不够而未能参战,战后在大学读的是国际政治专业,但他毕业后机缘巧合转向了童书出版,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在图画书领域。日本图画书就是在他这一代兴起的,他的开创性让他享有“日本绘本之父”的美名。
松居直对图画书出版的热衷并不仅仅因为他在这方面有特异的嗅觉与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抱负与使命感。他回顾半个多世纪所走过的路时,曾经断言:“专家一致公认:日本战后教育的成功完全归功于图画书。”他很可能是将图画书的出版与推广,看作医治狭隘民族主义劣根的良方。
日本图画书大师赤羽末吉与安野光雅,先后于年和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这两位都是由松居直挖掘并鼎力合作、培养的。前者擅长展现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后者更擅长融入西方的创作思路与手法,因此安野光雅的作品在英美获奖的次数远超过在日本。这都是松居直极力推崇的。
年代他非常热情地在中国推动图画书的出版,赞助并促成了中国最早的图画书 奖“小松树奖”的设立;后来还与世居湖南的插画家蔡皋合作完成了《桃花源 的故事》,于年作为日本福音馆(堪称世界最著名的童书出版社之一)五十周年社庆的主打图书推出。这本书后来入选了日本的小学生教材。
图画书出版与推广的国际化,可以说是童书出版史上特别迷人的一部分。有志于此的同道们,恐怕都会同意杰拉·莱普曼的感慨:“就算只是为了孩子,也不该再有战争了。”
▲
本文作者:阿甲
本文节选自《绘本大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