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

申请即将截止2023年秋季AFS中学生项

发布时间:2025/3/19 10:40:23   点击数:
皮肤科医生刘军连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901/9393598.html
PART#01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简介为丰富中外人文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根据教外司际号(《关于做好“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相关工作》的函),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负责执行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以下简称AFS项目)。03-04年度,AFS项目计划选派中学生赴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美国、日本等十九国参加年度/学期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含奖学金项目)。项目选派的学生将与来自世界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生分赴各接待国,入住经接待国AFS组织根据国际标准严格遴选的当地志愿接待家庭、就读当地学校,进行为期10个月的沉浸式交流与学习,在跨文化环境中深度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精通多门外语的能力、跨文化适应和沟通能力及全球胜任力。

申请截止时间:03年3月5日

还在犹豫什么,快来抓住最后的报名机会

随AFS一起出发

改变自己,领略世界大不同!

PART#0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品德良好、身心健康、积极进取,有意愿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出生日期要求:年4月18日至年3月18日;

3.项目申请者需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会接待国语言或具备较好的英语交流能力者优先;

4.有独立生活能力,父母有能力承担相关费用。

孟祥昊,天津外大附属滨海外国语高中

0-03年度日本奖学金项目获得者

目前正在日本交流

NEWTERM

0,我在日本交流

不知不觉已经快过完了来日本的第四个月了,回首刚刚得到入选交换项目通知时的我还有点手足无措。“一个人要走多远才能寻回最初的自己?”是曾困扰了我许久的谜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看到或者被潜移默化地暗示什么样的选择是合理的,什么样的道路是正确的。而我们往往会在迎来一些重大选择之后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我希望至少在我的青春时光中,我可以大胆地尝试与探索,不必作茧自缚。我希望我对世界的理解并不是出于我所被动接受到的信息,而是通过双眼观察,亲身体验而沉淀下来的东西。他们就像一摞书本,等待着你去整理翻阅。如果你的书柜中全都是他人的整理,你只去看书评却不亲自去阅读内容,那么当你想查阅什么的时候也只能看到琳琅满目却让人无从下手的书柜。这样的书柜和一个空柜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路边野花)

来到日本时已经是六月末了,燥热的天气无时不在向我们宣示着夏天的到来。在燥热之余,我不免由夏天这一意象联想到文学作者们借其所表述的热烈的亦或鲜活的生命。就像泰戈尔相信自己“生如璀璨的夏花”,我对自己的青春也抱有着一种特别的憧憬。这种憧憬也许来自前人对青春的歌颂,也许来自对未来的期待和一种孩童般的兴奋。每当我陷入思考之中,就像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所说:“在那个年龄,无论我们目睹什么感受什么还是思考什么,最终都会像回旋镖一样回到自己的手上。”17岁的我仍然对自己和世界充满疑问,也许正是要寻找答案,我才踏上了旅途。

(森林)

刚来到日本时我非常期待自己在社交与自我提升上能做出成果,但每天三个小时的通勤时间,用一种陌生的语言学习的困难与几乎毫无成效的社交好似生活和你开的玩笑,故意把节奏拖的很慢。你可以说牢固的人际关系不是一日而蹴,但文化与语言的差异无疑加大了心与心之间接近的难度,每天不断完善我的“工地日语”并斟酌自己的礼仪举止是否得体简直消耗掉了我所有的精力。更让我力不从心的是我所接触的同学们并不是那么美好。从我真正开始想要努力的那一刻起就是为了能让自己到更高层次的地方去,这就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与我抱有相似甚至相同想法的人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来到日本后我被分配到的学校并不是那么的重视学习,不如说按照本校老师说教的话来说:“我们并不是什么好学校,大家要努力争取有大学上,才能有更好的出路。”在这种环境中,并不是说大家待我冷漠或是谴责学校风气不佳,但确实很难找到情投意合的朋友。前几个月的时光中文化语言差异与素质参差这两座高山一时间让我对社交无从下手,我努力的让自己参加我所能参加的一切活动,每天都以阳光积极的态度面对大家,与此同时却仍旧孤独。

(明和県央高等学校的傍晚)

无论国籍出身,我总相信教师这个职业的人们都是极其善良包容的,我所在学校的老师们也并不例外。最不可思议的是我来日的第一个朋友是我年过花甲的社会学老师,一个头发花白,有些微胖的和蔼老人。同学们都告诉我他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上课时语速也很快,仿佛有说不完的故事。虽然第一开始听不懂他的课,但我常在课下搜肠刮肚找他问些经济学的问题。一来二去熟识了之后他经常像个孩子一样和我分享他的小零食和手工,有时候我们甚至会一起在周末去附近大学的文化祭闲逛,见见他之前教过的学生,累了就一起坐在长椅上吃各种小吃。这期间我向他倾诉过我的一些烦恼,他的答复里面有两句我颇有共鸣的话,摘送给读者:“有时我们想要的答案会存在于‘外面’,所以我们不能仅是通过思考向内求索,也要勇敢地向外寻找。”“在任何旅途中,重要的都不是你去了哪里,而是你和怎样的人相伴而行。”

(在高崎经济大学中参加文化祭的笔者与笔者的老师石坂雅志先生)

随着我认识的老师越多,我也更多地认识了一些与老师同样交好的同学们,渐渐的有了自己小小的朋友圈。虽然这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成就花了我太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达成,但也许每个人都有各自生活的节奏,如今我也没有那么着急的要做出什么成果了。本以为自己足够成熟的我在独自的异国生活中仍学到了很多,不仅是通过闲暇时候与书本的交流,也是与我所见到的各种各样的人,遇到的事。“一个人到底要走多远才能在时光的尽头寻回最初的自己?”我想答案仍在我们的旅途中。

(高崎站)

注:本篇中所有照片均由笔者拍摄

报名请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lsyg/269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