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旅游景点 >> 奥地利经济学派没有市场就没有自由
米塞斯:没有市场就没有自由。
哈耶克:1)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鲜花铺就的。
2)商业是最大的公益。
3)平等地对待每个人,而不是使每个人平等。
4)愿意放弃自由来换取保障的人,他最终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
目录
0概述
1历史
2分析的框架
3贡献
4其他
1概述
奥地利经济学派(英语:AustrianSchool;在经济界也可以简称“奥派”)是一种经济学派,源自19世纪末的奥地利,延续至20世纪的美国等地,代表人物包括了卡尔·门格尔、欧根·博姆-巴维克、弗里德里克·哈耶克、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穆瑞·罗斯巴德和汉斯-赫尔曼·霍普等人。
路德维希·海因里希·埃德勒·冯·米塞斯
(德语:LudwigHeinrichEdlervonMises,年9月29日-年10月10日)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CH
(德语:FriedrichAugustvonHayek,年5月8日-年3月23日)
*米塞斯和哈耶克都活90岁以上了。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研究方式和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相同。也因此,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研究方法可以视为是延续了15世纪以来的经济思想,包含了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弗雷德里克·巴斯夏等主要的经济学家。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只有在逻辑上出自于人类行为原则的经济理论才是真实的。这种理论的正式名称是人类行为学(praxeology),而奥地利经济学派长期以来便提倡一种从这种理论所衍生的解释方式。人类行为学的方法使得经济学家们能以此探索适用于所有人类的经济规律,而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解释方式则可以用于针对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研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与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等人,认为奥地利学派在研究方法上坚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是他们的特点。
奥地利经济学派所采用的亚里士多德派/逻辑实证主义研究方式,与目前主流的新古典主义所采用的柏拉图主义/理性主义不同,也与德国的经济历史学派所采用的历史决定论(Historicism)不同。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往往极具争议性,而且也与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理论不同,同时奥地利经济学派也彻底反对凯恩斯的理论和政策。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影响力相当广泛,他们强调经济的生产阶段,并且质疑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由于许多奥地利经济学派所主张的政策都要求政府减少管制、保护私人财产、并捍卫个人自由,因此,主张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自由意志主义和客观主义团体都经常引用奥地利学派思想家的作品,但是要注意上述团体的主张与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并不完全相同,如:艾茵·兰德便和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处于竞争关系,客观主义也对奥地利学派中的无政府资本主义相当警戒。
1历史
古典经济学专注的主要是价值的交换理论,在19世纪后期也开始专注“边缘的”成本和价值概念。卡尔·门格尔在年所出版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ofEconomics)》一书成为酝酿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重要作品之一。在边际主义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特别集中于门格尔的思想发展的学派,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奥地利学派”。虽然一些早期的奥地利学派成员如欧根·博姆-巴维克也担心毫无约束的自由竞争会导致“无政府的生产和消费”,但奥地利学派在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等人的著作下,开始与激进自由放任的观点相连结,并且使得自由放任的思想在年代重新复苏。
奥地利学派起源于维也纳,而学派的名称则起源于奥地利经济学家与德国的经济历史学派的辩论,在辩论中奥地利人主张古典经济学着重于逻辑高于观察,而德国人则嘲笑他们为“奥地利学派”以突显他们远离了德国的主流思想,并且也是嘲笑他们的思想仅属于地区省份的层次(当时普鲁士统一了除了奥地利之外的德语地区,成立了德意志帝国,所以视奥地利为一个分离的地区省份。)。
门格尔的著作被欧根·博姆-巴维克等人所追随。当奥地利的经济学家们以经济计算问题针对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进行批评时,他们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派,由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克·哈耶克代表了奥地利人的位置,他们主张如果没有货币价格或私人财产的存在,正确的经济计算是不可能达成的。奥地利学派成为了第一批有系统的挑战Marx主义学派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这有一部分也是源自于奥地利经济学家对于德国经济历史学派的黑格尔理论的反驳。虽然许多Marx主义者试图将奥地利学派形容为“资产阶级”对Marx理论的反动,但这种说法是极具争议性的,因为门格尔写下《经济学原理》一书的时间几乎就和Marx完成《资本论》一书的时间一致。奥地利经济学派是第一个敢于直接对抗Marx主义的经济学派,两种学派也都聚焦于货币、资本、商业周期和经济过程等议题。欧根·博姆-巴维克在年代和年代写下了大量批判Marx的著作,而几名突出的Marx主义者也在年-年之间参加了巴维克主持的大学研讨班。相较之下,古典经济学家很少对于这些议题感兴趣,而且其中许多人对Marx的理论也不熟悉,要直到进入20世纪才开始转变。
在阿道夫·希特勒掌权后,奥地利学派便不再聚集于奥地利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经济学派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否定,主要是因为奥地利学派反对以观察的方式研究。然而,它的名声借由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等人逐渐提升—尤其是在哈耶克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不过,奥地利学派的立场依然属于少数派的立场。
奥地利学派可以被分为两种走向,一种是以哈耶克为主,在怀疑许多新古典主义概念的同时,却也会接受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公式。另一种则是以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为主,试图寻找不同的经济公式。奥地利学派与新古典主义理论的主要差异在于消费需求低落的可能性上,新古典主义认为这是可能发生的,而米塞斯则认为这“在实践上不可能观察到”,米塞斯和其学生主张功利的作用是序数的—而非基数,换句话说,一个人只有可能对他的需求进行先后的顺序排列,而不可能测量这些需求的数字大小。最后,米塞斯的理论和其他奥地利学派在风险评估的方式上也有些许不同。
另一个经常被忽略的部分是奥地利学派对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影响。当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邀请哈耶克和其他“欧洲大陆”的经济学家前去授课时,他们的英国学生都“逃走了”,拒绝加入奥地利学派的行列。但他们的许多概念,尤其是在资本的价值和其重要性上,最后影响了许多凯恩斯经济学家如约翰·希克斯等人的著作。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前任局长阿伦·格林斯潘在年谈及奥地利学派时如此说道:“奥地利学派的影响相当深远,他们的大多数理论都被实践了且产生深切的影响,而在我看来,他们或许对于这个国家(美国)的主流经济思想有着不可逆转的影响。”格林斯潘也称他曾经参加过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主持的研讨班。
2分析的框架
奥地利经济学派反对以观察的方式来研究经济学,主张观察法只能在一些可控制实验要素(如隔离的实验室)的自然科学领域才能适用,这是无法适用于复杂万分的人类行为的。相反的应该以隔离人类行动的逻辑过程的方式来研究—也称作人类行为学。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便常被误以为是创造“人类行为学”一词的人。
奥地利学派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发展经济的主导力量,主张私人财产是为了有效运用资源所不可或缺的,并主张政府对于市场过程的干预将会导致不良后果。
如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奥地利学派否定有关生产成本的理论—亦即被称为劳动价值的理论。相反地,他们认为价值是由个人的主观偏好所决定的,这项由门格尔在1世纪前提出的心理学观点也象征了奥地利学派的成立。奥地利学派认为供给和需求是取决于个人的各种决定,亦即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的原则,强调经济的决定是由个人而非集体所达成的,同时也包括边际主义的理论,以此来比较成本和利润的增长改变。
当代的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则更彻底地采纳了经济上的主观论,并反对许多新古典主义的公式。举例而言,新古典主义将经济公式化为一个平衡的系统,亦即供给和需求是互相平衡的,而奥地利学派则强调经济的活动性质和其不断违反平衡的本质。
奥地利学派的核心理论可以总结为边际主义经济的主观论方式,并专注于与观察法完全相反的理论。奥地利学派完全专注于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反对平衡成本的不利或无用之处。奥地利学派宣称每个人在互相自愿的交换贸易下能达成更好的结果。
对于机会成本的重视与他们对于金钱的时间价值的解释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产品会因为短缺而在未来和现今受到限制,在投资和时间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必然存在。替明年生产产品的价值就和明年产品的价值相等。这表示了商业周期是由经济体系里的错误协调所主导的,并非是因为商业刺激的情报错误所造成,而是因为在一个经济体系里的人们由于货币的误导而作了错误的时机决定。这表示了,要避免经济不平衡的正确方式应该是让人们购买正确的产品,而不是控制人们购买产品的时间点。
3贡献
一些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贡献包括:
·有关产品分配的理论,主张价格是由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排序”所决定的,而消费者排序最高的产品便会被加以生产。
·强调研究“选择”的重要性,认为研究“时间”是不可靠的。
·在根本上反对以数学方式来研究经济学,认为应该探索的是经济的本质而非特定数量的经济数字。这被视为是“革命”性的理论,这种方式颠覆了以均衡和完全竞争为研究方式的主流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欧根·博姆-巴维克根据Marx的转形问题(Transformationproblem)理论反过来质疑Marx的劳动价值理论站不住脚。奥地利学派也认为资本家并不会剥削劳工,相反的,他们认为资本家给予劳工的薪资是高于劳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价值的。
·欧根·博姆-巴维克的资本理论,主张资本密集度是和生产过程中的迂回效果(Roundaboutness)相等的。
·欧根·博姆-巴维克证明了边际效用的法则,如同门格尔所公式化的一般,这必然等同了古典经济学的成本法则。这个法则后来由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一名学生乔治·瑞斯曼发展健全。
·强调价值上的机会成本和保留需求,拒绝将供给视为是影响价值的独立因素之一。
·冯·米塞斯和哈耶克对于商业周期的理论,认为经济上的萧条是由跨期决策(intertemporal)的生产结构—亦即政府的货币政策所设定的利率所造成的,因为这种结构违反了个人选择的时间偏好。
·哈耶克的跨期决策平衡(Intertemporalequilibrium)概念[约翰·希克斯将这个理论用在他所著的《价值与资本(ValueandCapital)》一书中,这本书大幅影响了二战后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发展]
·冯·米塞斯和哈耶克将价格视为是达成市场上的分散性知识(Dispersedknowledge)的媒介。
·针对利率的时间偏好理论(timepreferencetheory),以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choice)理论来解释借方和贷方的时间选择—而不是付给生产要素的价格。
·强调在进行经济决策上的不确定性,而非依赖于某个宣称掌握了所有可能情况的“经济人”或理性的决策者。事实上,完美的知识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意味着所有的经济行动都存在着风险。
·奥地利学派与Marx学派之间的经济计算理论之争,奥地利学派认为Marx学派是错误的,因为如果没有货币的存在便不可能正确地计算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同样的社会主义也不可能达成资本主义里的计算准确性。
4其他
“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德国历史学派认为,要用研究历史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学,既然是历史,只需要进行事件的比较就可以,根本不存在一般性的经济学规律。
米塞斯得出的结论逆反整个经济学圈。他认为经济学不是一门经验科学,而是一门演绎推理的形式科学,从一个公理推论出整个经济学大厦。这一观点也让奥派与主流经济学派间的分歧更大了。”
在历史上,奥派基于经济公理的演绎推理,准确地预测了苏联经济崩溃、世界经济危机等现象。
“的确,奥派大师们生活的年代终将远去,但他们的思想与理论却经久不衰。如今,我们所在的世界各处,都隐隐有着一股奥派复兴的潮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