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

音乐家的老照片访蔡继琨教授中

发布时间:2021/6/24 20:34:57   点击数:

此文刊发于年《福建档案》(第2期),二十年前之旧文,笔力粗糙,行文生涩。但近日发现网络文库中尚有编辑稿留存,颇为感慨!遂捡出原文,配上图片,重新发布,以资纪念。

抗战初期,蔡继琨谱写了《我是中国人》、《保卫福建》、《收复金门》、《保卫中华》等救亡歌曲,来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他谱写的歌剧《保卫大福建》,在福州城台一连公演四场,引起极大的轰动。

随着抗战局势危急,蔡继琨有志于投身闽南前线,深入开展艺术活动宣传抗战。在省政府的支持下,第一期音训班结束后,从中选出26名学员(其中女生6名)组建了“福建省政府教育厅战地歌咏团”,由蔡继琨任团长。年6月20日,“战地歌咏团”出发前受到省主席陈仪的接见,随后开赴闽南各县阵地进行慰问演出。基于热忱的救国热情,蔡继琨和团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种种艰险,夜以继日地在各地奔波,经过半年的紧张工作,终于完成了前线阵地的抗战宣传和慰问任务。

由于局势的需要,“战地歌咏团”回福州后,重组“福建省政府南洋侨胞慰问团”。省政府原拟请80岁的闽籍海军名将萨镇冰任团长,因这位海元老年事已高而作罢。省政府主席陈仪便任命蔡继琨为团长,这位31岁的音乐家肩负起重任,开始了一年之久的南洋之行。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海外侨胞素多,福建省政府组建“南洋侨胞慰问团”的目的正是借此优势,以艺术的形式宣传抗日,激扬南洋侨胞的爱国热情,动员他们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共同拯救民族命运。蔡氏宗族在南洋侨界很有影响力,菲律宾的济阳柯蔡公所即是泉州青阳蔡氏同宗的社团组织,蔡继琨一行于菲律宾的宣传慰问受到当地各界的热烈欢迎。

年3月24日,福建省政府南洋侨胞慰问团抵达菲律宾码头时情景

王钦照相馆制作的福建省政府南洋侨胞慰问团《宣扬国光》纪念相册

蔡继琨的好友、菲律宾著名华人摄影师王钦(后病逝于台)专门将慰问团在马尼拉等地的活动实况拍摄下来,并制成了一本题名为“宣扬国光”的相册赠送给蔡继琨。

王钦与蔡继琨合影

这本大8开本的精美相册,正是现在大田县档案馆藏的民国时期照片档案中最为醒目的一卷,相册装帧考究,里面有近百张呈浅咖啡色的黑白照片,每张照片构图合理、光线宜和、影像细腻,实属纪录照片的上乘之作。这些不同瞬间的老照片,真实直观地反映了60年前中华民族儿女共御外侮的昂扬斗志,使我们也仿佛置身于其中,受到这种精神力量的感召。

年4月,福建省南洋侨胞慰问团拜访马尼拉中菲国民协会

蔡继琨率团回国后,福建省政府已内迁永安。年秋,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支持蔡继琨在音乐师资训练班的基础上筹办音乐学校,可当时遇到诸如师资、设备等方面的困难很多,蔡继琨冒着生命危险到已沦陷的上海,通过一位乐器店的经理联系了30多位外籍音乐家,他挑选了后来在音专教理论作曲的奥地利人马古士、教小提琴的保加利亚人尼哥罗夫、教大提琴的德国犹太人曼者克和教钢琴的曼者克夫人。年2月22日,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在战时省会永安的上吉山正式成立,蔡继琨为首任校长。学校设本科、选科、师范科及研究班、师资训练班,省政府的军乐队也设于校内,蔡继琨任军乐队指挥。

抗战时期,沿海省份和内陆各地交通条件恶劣,因此华东及华南等省份有志学习音乐的青年学生,无法去内地,多辗转来闽就读。当时“孤岛”上海和时陪都重庆各有一所国立音乐学院,但福建音专在蔡继琨的经营下,称得上是国内三所音乐学校中条件最好的。据说音专当时号称“三亮”,即电灯亮、头发亮、皮鞋亮,这不仅是一种整洁严明的风尚,更体现了音专师生振作向上的精神面貌。

福建音专庆祝年元旦

得天独厚的山区环境和上吉山的山清水秀,使得蔡继琨在建校之初就有模仿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的本意,他除了延聘中外音乐家和尽力购置器材外,更倡导严谨的治校风格和注重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音专教师的敬业与学生的勤奋在抗战时期的条件下的确难得,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福建省音专培养出大提琴演奏家王连三、音乐理论教授汪培元、钢琴教授王鼎藩、马来西亚作曲家沈炳光等一批杰出的音乐人才,同时也以师资训练班等形式为我国的音乐教育输送了许多有生力量。

福建省音专的教学中,蔡继琨十分重视“结合实际、联系社会”这个传统,音乐走向社会、深入民众,是蔡继琨坚持的音乐夙求。在永安时期,音专就举行过多次很有影响的音乐会,年1月音专在全省第一次巡回演出,对普及音乐教育、唤起抗日的民族团结精神起了很大的作用。

年,蔡继琨力主将省立福建音专改为国立,企图以此改变当时被刘建绪主政的省政府制肘的状况。是年秋天,在蔡继琨的奔波下,音专改制为教育部的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不料,在这场为了维护学校利益和保护进步师生的冲突中,却使蔡继琨因此入狱。几个月后,蔡继琨出狱赴重庆,任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国立福建音专于年并入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划上了句号。

年1月,福建音专师资训练班第二届毕业典礼

蔡继琨院长清晰的记忆和动情的叙述,让我看到个历史时期中一幅幅定格的镜头,进一步了解了当时的背景和照片里的人和事。这些大小不一、约张的黑白照片,为我们保存了三、四十年代一批具有强烈爱国精神和救国意识的热血青年,在危难的历史时期投身于音乐事业的真实记录,它填补了蔡继琨早年音乐创作生涯、福建音专办学情形、民国时期福建对华侨宣扬抗日救国活动等历史影像的空白。

蔡继琨年赴重庆时,将这些照片和部分音乐创作手稿留在福建音专,后来多次托人寻找,都没有结果。这些照片在大田出现,据推测,是由就读音专的大田学生籍学生带回来的。可惜许多当事人已不在世,其中的缘由与经过尚是一个谜团。

年10月,蔡继琨应即将出任台湾行政长官陈仪的邀请,奔赴台湾,参加抗战胜利后台湾日军投降的接收工作。在陈仪的大力支持下,他在台北筹创了台湾省交响乐团,为首任团长兼指挥,并兼任台大等校教授,开创了台湾现代音乐事业,有“台湾交响乐之父”的美誉。

年秋,应聘赴菲律宾任“马尼拉演奏交响乐团”指挥、马尼拉中央大学等校教授,后任菲律宾文化中心顾问等职。蔡继琨从事音乐教育和交响乐团指挥六十多载,历获褒奖盛誉众多,为我国与东南亚的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年元月《东南画报》关于蔡继琨教授的报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lyjd/2191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