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

云集诗书吟诵隔岁相思别样红

发布时间:2021/8/20 14:27:04   点击数:

爱在七夕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最美中国风诗词王雨剑七夕诗词五首

文/王雨剑朗诵/一帆单茹

音频制作/郑铭远龙赫书法/芦荻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迢迢七夕繁星夜,菡萏摇波万户香。又是一年七夕节,为大家刊发王雨剑最美中国风七夕诗词五首,由一帆朗诵单茹,郑铭远龙赫音频制作,芦荻书法,敬请雅鉴……

隔岁相思别样红

王雨剑七夕诗词五首

作者简介:王雨剑,河南省封丘县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清华MBA,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兼修中国传统文化,研易习儒,工格律诗。诗歌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健康报》《秘书工作》《欧洲时报》《中国民族博览》《中国铁路文艺》等报刊杂志。年诗歌《中国梦》获首届世界华语诗歌大会一等奖。作词《月光下的歌》《杏花吹落满天星》等歌曲已发布国内各大音乐平台。

一.沉醉东风?耿耿七夕云水静

文/王雨剑朗诵/一帆音频/郑铭远书法/芦荻

缺月慵悬夜空,众星疏点苍穹。织女升,牵牛等。守约灵鹊汇天中,隔岁相思别样红,耿耿银河云水静。

沉醉东风,曲牌名,产生于宋元时期。南北曲兼有。北曲属双调,南曲属仙吕宫入双调。此调可用于剧曲、散曲套数和小令。全曲七句六韵,句式(不计衬字)为六、六、三、三、七、七、七。代表作有关汉卿的《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等。

一帆朗诵:张翼帆,播音名一帆,郑州电视台频道总监、主任播音员。武汉大学新闻学学士,北京大学EMD硕博研修班学员。年与央视主持人董卿联袂主持《欢乐中国行——郑州之行》,-年连续三年荣获河南省播音与主持作品奖一等奖等。芦荻书法

芦荻,妙谛居士,九三学社社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金石文化及题跋艺术研究代表人物之一。

二.七律?七夕万户香

文/王雨剑朗诵/一帆音频/郑铭远书法/芦荻

袅袅婷婷机织女,忙忙碌碌放牛郎。无瑕桂露怜光满,有泪垂髫恨命狂。灵鹊应从今夜渡,天庭可悔昔时肠?银河哪解相思苦,菡萏摇波万户香。

书法/芦荻

三.排律?迢迢七夕夜

文/王雨剑朗诵/一帆音频/郑铭远书法/芦荻

迢迢七夕繁星夜,耿耿银河隔九天。岁岁花开花又落,年年月缺月还圆。牵牛织女何由恨,玉露金风所向怜。隔岁相思凝万载,经年苦恋结千言。朝朝翅首时时盼,暮暮思君节节连。水阔云高天易老,星移月缺古难全。岂求王母收成命,惟愿银桥续永年。每岁苟能迎此夕,桑田守破乐无眠。

书法/芦荻

四.临江仙·七夕流萤含笑

作者/王雨剑朗诵钢琴伴奏/单茹

音频制作/龙赫书法/芦荻

夜半流萤含笑,鹊归七夕无眠。风中谁忆满塘莲。蝉鸣垂柳上,月照大河边。欸乃窗前蛙语,依稀耳畔盟言。低眉一笑漾清弦。忽飞天外曲,悄入彩云巅。单茹朗诵钢琴伴奏:单茹,奥地利萨尔茨堡莫扎特大学毕业,教育学硕士、美学博士、奥尔夫国际音乐执教师、儿童心理指导师、国家职业面试官、礼仪讲师。曾任山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主持人、山西电视台记者、主持人、播音员。

音频制作:龙赫,90后,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徜徉于文字世界,流连于影像旅行,现医院宣传中心。

音频制作

书法/芦荻

五.临江仙·浅笑月弯弯

作者/王雨剑朗诵钢琴伴奏/单茹

音频制作/龙赫书法/芦荻

七夕银桥归鹊,秋虫夜半呢喃。风中菡萏满江天。柳梢圆缺月,岸上去来烟。谁记廿年青涩,恍然昨日容颜。重逢何必问悲欢。低眉云悄悄,浅笑月弯弯。

书法/芦荻

附:七夕节溯源

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人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中国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简单来说,古人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古代分星与分野目的主要是为了配合占星理论进行天象占测。

人们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来已久,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汉书·律历志》:“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尸子》:“天左舒而起牵牛,地右辟而起毕昴”。《天官书》[正义]:“南斗、牵牛、须女皆为星纪,于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为吴之分野也。”《开元占经》卷61引石氏曰:“牵牛生于列泽之邑,以主越国”。

按:牵牛星是吴、越之地的分野星。牵牛婺女”最初的含义是粤地用以作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分野的“分星”。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佢诞辰。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

“七月初七”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有关。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古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尚书考灵曜》:“(天地开辟),七曜俱在牵牛初度”。《易纬通卦验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按: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易传》:“日、月、五星,起于牵牛。”《汉书·天文志》:“牵牛,日、月、五星所从起,历数之元,三正之始。”

”七七"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

"七"这个数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应该是结束中的诞生。《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来复"是去而复来,也就是重生,轮回循环,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尽,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丰满。

在《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中,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此后,经历代文人“加工”,这一段本属天上的传说愈加丰满生动,在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中,古人对于星象的臆想已经和一个名叫董永的的民间农夫近乎完美地整合成一段人世间的爱情悲剧,也就是今所熟知的牛郎织女的传说。

END

欢迎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lyjd/2257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