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旅游景点 >> 诵读古典音乐界的师徒档澎湃在线
古典音乐界的“师徒档”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感恩的季节,也是一个属于教师的季节。
转眼,我们又即将迎来第37个教师节,你想好要怎么给老师送上自己最诚挚的祝福了吗?
在教师节快要来临之际,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古典音乐史上著名的“师徒档”吧~
海顿与莫扎特
海顿和莫扎特都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前者被大家称为“交响乐之父”,后者被称为“音乐神童”。他们虽然出身各异,年龄又相差两旬,但是向往自由生活、憧憬自由创作的欲望,使他们一见如故。
自莫扎特结识了海顿之后,海顿简洁典雅的风格开始影响他。莫扎特的第14至第19首“海顿四重奏”是题献给海顿的,这些弦乐四重奏让我们对莫扎特另眼相看。他学习海顿的技法和结构,模仿巴赫的赋格手法,作了不少革新。
相比海顿的雅正庄严,莫扎特就是游戏弦乐四重奏。比如,他有一首叫“不协和音”四重奏,对位法密集浓稠,四个声部竞争激烈,复杂的不协和和声如今听来也是相当前卫的,展现莫扎特超人的听觉感知。他尤其擅长将一个动机游乐性展开,恶作剧般发挥,乐思丰富尽情,像小溪流淌,如缕不绝。他如此一“捣腾”,音乐的情绪变得错综复杂起来,可以说他的弦乐四重奏也体现了交响性。
在那个年代,只有海顿真正认识莫扎特的才华,他对莫扎特的父亲说,你儿子是最天才的音乐家。
车尔尼与李斯特
所谓名师出高徒,放在古典乐坛,也可以是“名师出名师”!
车尔尼在贝多芬门下成为了当时最著名的音乐教师,也教出了李斯特这样伟大的音乐家。今天几乎所有学钢琴的孩子,都会经过车尔尼练习曲的锤炼。
李斯特9岁时,有幸拜会了车尔尼。据车尔尼自传中写到:“李斯特当时的演奏很不规范,粗糙而混乱,他的即兴演奏不具备扎实的和声基础,完全凭借灵感。然而,在他的演奏中却蕴藏着一种天生的才气。”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气质,使车尔尼认为此人是位可塑之材。
车尔尼的精心教授与李斯特的刻苦努力和聪明才智,通过几个月的练习,当李斯特弹奏克莱门蒂、贝多芬、巴赫的作品时,车尔尼无须去重视他的演奏技巧,而着重于让他了解各个作曲家的写作风格,也锻炼了他的视谱能力。一年后,李斯特举行公演,轰动了整个维也纳。然而,车尔尼并没有把李斯特局限在刻板机械的技巧练习中,而是让他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使他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钢琴大师。
舒曼与勃拉姆斯
年9月的一天,勃拉姆斯第一次出现在舒曼家中。他一头金发,苍白的脸,秀气得像个小男孩。当他开始弹他的《C大调奏鸣曲》,舒曼听了一半赶紧打断他:“等一下,让我太太也来听听!”那一天,克拉拉听完之后,在日记里写道“他弹奏的音乐如此完美,好像是上帝差遣他进入那完美的世界一样。”
舒曼与勃拉姆斯的故事,在世界古典音乐史上是一段佳话。音乐是他们志同道合的追求,舒曼是勃拉姆斯的老师,对他有知遇之恩;勃拉姆斯在舒曼的推荐下为人们渐渐所知,对舒曼敬重之至。他们一往情深地共同深爱着一个女人——克拉拉,舒曼的妻子,勃拉姆斯的师母。在舒曼去世后,克拉拉与勃拉姆斯不能自已的感情也忽然刹了车。
后来勃拉姆斯一辈子没有成婚。他解释说,他也想成家,“可是我爱上了音乐”,音乐救了他,也成了他全部的生活。当一个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激情,他就变得忧郁了,《c小调钢琴四重奏》的第三和第四乐章尤其优美。如今听来均衡典雅,大提琴的旋律只有美在流淌,声部间的交织疾徐得当,平静中却始终有一股暧昧与躁动的张力,这份张力几乎贯穿了勃拉姆斯一生的作品。
天长地久有时尽,师恩绵绵无绝期。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老师帮助了我们许多,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转眼,我们又即将迎来一年教师节。在这里祝所有老师教师节快乐。
老师,你们辛苦啦!
?本期文章素材来源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lyjd/2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