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

居然有尊雕像酷似马云奥地利国家美术馆

发布时间:2018/1/22 17:47:44   点击数:

上一篇:欧根亲王倾力打造的美景宫和大花园,难怪奥地利国家条约都选这签署

上美景宫作为奥地利国家美术馆收藏了从中世纪到当代的大量艺术品,按照年代分区展示。中世纪的作品以宗教题材为主,首先看到一组被称为“大洛布明大师”(MeistervonGro?lobming)的无名艺术家制作的雕塑作品。这位艺术家活跃在14世纪晚期,因其在奥地利施蒂里亚地区大洛布明镇的教堂中留下众多精美雕像而得名。这件表现的是圣乔治屠龙。

另一位无名艺术家被称为“阿尔布雷希特祭坛大师”(MeisterdesAlbrechtsaltares),因其在“罗马人民的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二世(AlbrechtII,-,又称奥地利的阿尔布雷希特五世)统治期间绘制了大量祭坛画而得名。这幅画表现了天使飞到玛利亚的父亲约阿希姆身边,告诉正在牧羊的约阿希姆他女儿玛利亚已经受孕的消息。此画绘制于-年,是较早将自然光体现在绘画中的典范。

到15世纪下半叶,来自蒂罗尔(Tirol)南部的迈克尔·帕赫(MichaelPacher,-)将新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带到北方地区,并创造性地将其与哥特式风格融为一体,产生出一种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画风。这幅创作于年的祭坛画表现了教宗西斯都二世(SixtusII,?-)在古罗马皇帝瓦勒良(Valerian,-)统治时期受宗教迫害被捕时与他手下的教会执事劳伦斯(LawrenceofRome,-)告别的情景。西斯都二世与手下的六位执事一同被罗马士兵逮捕和处决,劳伦斯是唯一幸存的执事,他被要求在三天内将教会财产汇总上交给罗马皇帝。劳伦斯佯装服从,暗地迅速将这些财产分发给穷苦百姓,时过三日当罗马士兵来时教会已空无分文,因此在西斯都二世被处决后的第四天,劳伦斯也随后殉难。

接下来的是巴洛克艺术,这里出现的艺术家很多已经为我们所熟悉,因为他们大多都活跃在维也纳,为装饰这里的皇宫和教堂贡献过自己的力量。比如奥地利画家DanielGran,我们在国家图书馆辉煌大厅看到过他绘制的天顶画,这里有他年绘制的油画《月亮神狄安娜进入奥林匹斯山》,看上去应该是某个天顶画的草图。

另一位以天顶画著称的奥地利画家是罗特迈尔亚,圣彼得教堂天顶画就是他创作的。这里的一幅《苏珊娜和两位长老》绘制于年,故事出自《圣经旧约》。两位长老痴迷苏珊娜的美貌,经常偷窥其沐浴,一次竟然闯进苏珊娜洗澡的地方企图施暴。苏珊娜不从,高声呼救引来众人。两位长老反咬一口,诬陷苏珊娜与人通奸。次日公审中,苏珊娜被判死刑。年轻的先知但以理得到神启,站出来为苏珊娜鸣冤。最终说谎的长老被双双处死,苏珊娜得救后成为希伯来文化中贞女的象征。

我们在介绍圣彼得教堂时说过,罗特迈尔亚与比他小一岁来自意大利的MartinoAltomonte一起被认为是奥地利巴洛克绘画的奠基人。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一幅MartinoAltomonte绘制的同一题材作品。画面中一个长老正迫不及待地伸手拉扯苏珊娜,另一个则对苏珊娜示意别出声,人物表情和动态效果更加活灵活现。

为培养人才,维也纳于年建立了自己的美术学院,随后诞生出无数知名艺术家,其中就包括曾在这里获得过一等奖的奥地利绘画和雕塑家FranzAntonMaulbertsch(-)。这里有他绘制的一幅《圣家族》。

18世纪中叶,一位来自德国的小伙子进入维也纳美术学院学习雕刻,他就是后来成为著名雕塑家的FranzXaverMesserschmidt(-)。毕业后,他曾为玛利亚·特蕾西亚等皇家成员制作雕像,并于年成为维也纳美术学院老师,但真正让他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于年开始制作的所谓“性格头像”(Charakterkopf)。这些表现出各种夸张神态的头像打破了巴洛克艺术传统,体现出新古典主义特征。他的创新和执迷在当时并不为学院派所接受,因此于年被学校解雇。他后来曾前往慕尼黑寻找工作机会,但最终还是跑到普雷斯堡投靠了同样以雕塑谋生的兄弟。他曾对朋友说要用头像体现出64种不同的典型性格特征。我们在上美景宫看到了他制作的16个头像,这些头像如同戏剧人物一样用不同神态表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是淘气的表情。

这是故意的神情。

这是一位憔悴的老人痛苦地闭上双眼。

这个脑袋总让我觉得有点面熟,你觉得像那谁吗?

虽然遇到些波折,但艺术发展之路还是不可阻挡地迎来新古典主义。维也纳美术学院也逐渐接受了这股新风,其中来自德国的FriedrichHeinrichFüger(-)起了不小的作用。他于年就任维也纳美术学院院长,又在年成为美景宫帝国画廊的总监。与巴洛克近乎炫耀的华丽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动感风格相比,新古典主义更崇尚庄严肃穆和理性自然,强调线条和轮廓的清晰,注重构图的严谨和均衡。虽然FriedrichHeinrichFüger并没有完全做到,但他已经在向此方向转变。后来的批评家评价他的作品为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折中的风格。我们在这里看到他于年为自己的妻子绘制的肖像。

其实在欧洲真正推动新古典主义发展的是一批法国画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为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David,-)。大卫16岁进入法国皇家绘画和雕塑学院(Académieroyaledepeintureetdesculpture)学习,27岁赴罗马留学。留学期间被古罗马艺术深深打动,为他后来的新古典主义画风打下基础。法国大革命期间,他投身政治,后因加入雅各宾党而被捕入狱。年拿破仑执政后,启用他为首席宫廷画家。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为拿破仑歌功颂德的作品。美景宫这里保存着一幅他年绘制的经典之作《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刻画了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拿破仑率军登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为争取时间出其不意地抄近道穿越圣伯纳隘道进入意大利的情景。拿破仑军队进入意大利后,切断了反法同盟中奥地利军队的供给线,并在随后的马伦戈(Marengo)战役中一举击败奥地利军队。画面中的人物和战马如同古代雕塑一般,轮廓清晰、构图均衡,表现出极强的英雄气概。

雅克·路易·大卫也培养出一批优秀画家,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他的得意弟子法国新古典主义杰出代表弗朗索瓦·热拉尔(Fran?oisGérard,-)于年绘制的《莫里茨伯爵和他的妻儿》。这位画家以肖像画著称,为许多上流社会的名人绘制过肖像。他的这幅大尺寸油画色彩清晰厚重,笔法精确严谨,严格遵循了新古典主义注重素描和强调理性的原则。

这一期间的风景画也遵循同样的原则。德国风景画家JacobPhilippHackert(-)于年绘制的《蒂沃利瀑布》就真实再现了这个意大利罗马附近美丽小镇的迷人风光。

新古典主义发展的同时,有些画家并不完全认同这种纯粹理性、类型化的表现手法,他们希望引入自己的情感表达,创造出一些更自由的,具有个性化主观因素的作品,这就是浪漫主义。同样是风景画,奥地利画家JosefAntonKoch(-)并没有完全写实,这幅创作于年的《伯尔尼高地》实际是他理想中的景色,或者说是基于他对阿尔卑斯山的印象进行的创作。他也是从新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型的代表人物。

德国浪漫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CasparDavidFriedrich(-)于-年创作的《易北河砂石山上的岩石》营造出一种危险幽闭的气氛,进山的路显得难以通过,两旁的树根如鬼魅般呈现在眼前,远处的石柱也让人觉得随时有倾倒的可能。画家在此似乎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因素,而非冷酷的写实。

获取《世界美如斯之奥地利游记》全文电子书,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寻常型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rkmz/1482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