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人口民族 >> 捷克在布拉格听斯美塔那
(斯美塔那伏尔塔瓦河捷克爱乐乐团演奏)
捷克有很多名人,比如20世纪的小说家卡夫卡,人道主义的杰出代表奥斯卡·辛德勒,《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作者米兰·昆德拉,还比如,蔡依林(然而布拉格广场没有许愿池)。然而这次到捷克,我只为一个人,捷克民族乐派的伟大作曲家:斯美塔那。
斯美塔那不算在最主流的音乐作曲家之列,在音乐史的文献资料里,更多的笔墨给了贝多芬,莫扎特,海顿,舒伯特,肖邦这些鼎鼎大名的音乐家,更多的时候,斯美塔那被冠以捷克民族乐派的称号,带着鲜明的地域特征。然而在高中的年纪里,我自认没有听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生命伟力,更没参透肖邦《小夜曲》的浪漫柔情,却独爱斯美塔那。
(图:布拉格老城-Carol)
还记得第一次听斯美塔那的音乐,是在高一的音乐课上。音乐老师将房间里的窗帘拉下,关掉所有灯光,视听室里漆黑一片,只剩流淌的乐声通过音响回荡在整个教室里。在没有任何实体背景的空间里,旋律成为了唯一的主角。
“音乐毫无预兆地开始,一条湍急的河流在一片漆黑中从远方流淌而来,阳光反射在河流里,支离破碎,星星点点。转过几个河湾,又越过几片树林,河面越来越宽阔,浪花跳跃着,在每一次暗石和河水碰撞的刹那回旋。渐渐地,匆忙急切的旋律被有规律的音符所取代,仿佛大自然蛮荒的伟力终于与人类的文明相遇,彼此唱和着,交织着一片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由天地。这样的音乐主线不断重复上演,一次比一次纷繁复杂,仿佛这条时而波澜壮阔,时而温柔安详的河流要流向那神秘未知的远方。在乐章的最后一部分,慢板再起,宁静而宽广,像是河流最后一次温柔的回眸,最终,所有的叙述归于两个高昂的重音,注定了河流永恒而高亢地前行。”
(图:伏尔塔瓦河傍晚-Carol)
这是第一部令我难以忘怀的交响乐,我在课后的《听后感》上写下了:“我看到了心中流动着一条河流。”后来得知,这首交响乐来自于捷克民族乐派的伟大音乐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从此,有一条河流住进了我的心里,他叫伏尔塔瓦河。
到达布拉格时已近黄昏,哈维尔集市里的小摊上,小贩们用蹩脚的英文推销着刻有查理大桥的冰箱贴和书签,布拉格广场上的圣诞集市里飘来烤肉的浓香,市立美术馆前矗立着圣诞树,到黄昏时分被灯光点缀得熠熠生辉,古老的天文钟在下午六点的时候会报时,耶稣的12门徒雕像随着报时声在钟楼里来回旋转。
(图:查理大桥上的街头画家-Carol)
走过哈维尔集市,穿过人头攒聚的布拉格广场,走上查理大桥,它连接着布拉格的老城区和皇宫城堡区,街头画家完成了第20副画像,30座巴洛克风格的宗教圣像在傍晚幽蓝的天际中显得异常神圣。晚风吹来,海鸥齐飞,凋零了树叶的垂枝拂在大桥两侧,伏尔塔瓦河穿越波西米亚森林而来,淌过布拉格的沃土,汇入到易北河中。
站在查理大桥上,我凝望着伏尔塔瓦河,这条斯美塔那看了一生的母亲河,在桥口,有一座斯美塔那博物馆,门口的半圆形小广场上,竖立着他的雕像,虽然他的雕像已立满了捷克境内各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座,他端坐着,在垂柳边,温情地俯望着静静流淌的伏尔塔瓦河。
(图:伏尔塔瓦河岸的斯美塔那像-Carol)
说捷克美得令人窒息,大约是因为穿梭在大街小巷里,目光所及之处都传递着从久远的中古到现代的讯息,当巴洛克,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的建筑并排在一条条街道旁,当9世纪的波西米亚公国,10世纪的普列米修王朝和神圣罗马帝国,16世纪开始的哈布斯堡王朝,20世纪的共产主义在同一时空重叠交替时,文化的边界广阔无垠,然而在这广阔无垠的文化边界里,什么才是捷克的民族文化呢。
在捷克的历史描述中,最多的字眼是“被统治”,“附庸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帝国的更迭中,捷克人民失掉了身份的认知,帝国严酷的统治压制着捷克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而被迫接受着外来侵入的文化。大批的捷克音乐人和艺术家举家迁离,被迫卷入历史的洪流中,丢掉了捷克的文化符号,转而迎合着宗教音乐的浪潮。
(图:布拉格广场街头-Carol)
年,斯美塔那出生了,他孜孜不倦地投入到捷克音乐的发展中,第一次在音乐创作中融入捷克的文化符号。他组建了音乐爱国小组,参加民族之春革命。年,奥地利的专制制度更加严酷,他被迫离开了热爱的祖国,当奥地利专制制度放缓之后,于年返回布拉格继续音乐创作。应和着捷克民族独立的浪潮,他将捷克的文化传说,历史景致谱写进了乐章,听那乐曲里浪花飞扬的伏尔塔瓦河水,绕过万水千山,满怀着沸腾的热血奔流向前,永不停歇。这何止是一条河流,这里承载着捷克民族的希望。
(图:查理大桥与布拉格老皇宫-Carol)
时下人们常爱说:“年轻时不懂一首歌,听懂时已经不再年轻。”确实,有些乐章,也许要在过尽千帆后,方知那激昂的大调里奏出的,与生命的搏击与抗争的主旋律,也许要在时光逝去时,才能参悟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怅然与哀婉。
然而谁都有魂牵梦萦的故乡,无论这个故乡的载体是一个村庄,一片土地,一个国家,亦或是一个民族,谁人的脑海里,不曾浮现儿时的记忆,谁人的骨骼里,不印刻着文化的烙印。当这些文化和民族的归属感失而复得时,那慷慨激昂的乐章,已不再需要世人去参悟什么,强劲有力的音符就在那里,饱含着满腔的热爱,它急不可待地告诉世人,这就是我日思夜想的家园。
(图:布拉格黄昏-Carol)
黄昏了,布拉格的电车摇着铃晃过伏尔塔瓦河畔,天边是日落的万丈霞光,耳机里又再次响起了那首从小听到大的《我的祖国》,你听,你听,那民族的声音。
本文由足迹Footprint原创,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
足迹Footprint欢迎各位商业合作伙伴,如有意向请发送邮件至
footprint
.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