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

春假2018那不勒斯罗马梵蒂冈里斯本

发布时间:2018/4/23 0:06:27   点击数:

那不勒斯

Day1

二月初二,大兴风雨。不但无法攀登维苏威火山,无法看海景,也无法前往庞贝古城,因此只好临时取消计划,在市区里乱转。那不勒斯比想象中的还要破败,感觉像上海的城中村,或者香港拥挤的老式居民区。当下的城市建设的确是问题,那不勒斯的美,大概只能从历史和自然风光中找寻。不过,感觉当地人还算比较热情淳朴,尽管英语普及率比想象中的还要低:不会讲也就算了,居然听都听不懂,这还是意大利第三大都市吗?不过这样也好,感觉一天之内意大利语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看来语言的确是需要环境来锻炼。

交通:公共交通貌似很便宜(地铁票1.1欧,博洛尼亚公交车票都要1.5欧)。出租车车型不够高端且车内设施老旧,管理貌似很不规范,跑路不打表,路费随意round。从机场打到市区被师傅漫天要价了25欧(里程表显示只有22.3欧)…anyway,看在师傅经历了高速公路大风暴雨的辛苦路况的份上就先不计较了。

饮食:相当不错,然而没去品尝。下次品尝一下拿波里特色菜式(意式披萨的发源地)和红酒(“基督的眼泪”,来自维苏威火山脚下的葡萄园)。

住宿:不错。酒店蛮有安全感,老板人也很nice。

商店的话,那不勒斯有的品牌博洛尼亚都有,就是各大城市各大商圈的复制-粘贴,没啥特色。那不勒斯的特色产业(于我而言)集中在维苏威火山。希望下次有机会专程拜访。那不勒斯的文艺底蕴也是非常丰富,期待下次来研究一下教堂,博物馆和音乐厅。

Day2

突然天晴了,好意外。晴天的那不勒斯和阴雨天气的色调反差很大,晴朗蓝天下的那不勒斯还是比较美好的。早餐与旁边的来自法兰克福的德国老太太相谈甚欢,在吐槽旅馆早餐简陋之余,聊了一下各自的出行计划。不得不说还是欧洲本地人玩得比较深入,会选择去一些小众的景点呆很久,认真体会。吃完饭后撤离了旅馆,心想总算要离开那不勒斯了。大楼内的电梯工作日高峰时段居然收费使用(0.05欧),真的是第一次见。

距火车发车还有一个半小时,趁天气好果断往海边进发。穿过沿海公路来到了一片码头,正在思考如何穿过重重建筑抵达海滩,正好碰到了一位印度大哥(叔叔),他也一头雾水。琢磨了一会儿,我们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聊了一下发现他是德国施耐德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来那不勒斯的分公司有点业务,明天要带朋友来这转转。于是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大家边走边聊,谈了一下印度的语言和教育问题,讲到南北方言互不相通,英语反而成了最通用的语言,以及他的女儿现在在学法语。我也简单介绍了一下我自己。

晴天的海边果然不令人失望,海边维苏威火山的轮廓也清晰了起来,山顶还有白云笼罩;海水蓝得很有质感,是那种带有一点点绿色的比较浓厚的蓝,在阳光下闪着金色的波光。因为维苏威火山被码头的栈桥挡住了一些,我便独自跑到了码头的最西端,以便寻求摄影的最佳角度。大概过了十分钟的样子,拍了一些风景照(和一些自拍)之后,忽然想起这位印度叔叔,之前的十分钟我暂时忘记了这回事,不知道他会不会已经离开了,于是快步跑了回去,发现他居然还在原地等我,此人靠谱,内心有小小的感动。时间差不多该往火车站走了,我们在码头告了别,相互加了领英好友,我们居然是三度联系人(意思就是我朋友的朋友认识他),好巧。

?那不勒斯维苏威火山

刚刚离开码头便又风雨大作,顶风打伞行走困难的那种级别。大概老天爷就只给我们半个小时拍些像样的照片,之后就重新回归风暴模式。不过这样我也很感激了。搭乘地铁去了那不勒斯中央车站。神奇的是,天气居然又放晴了,到了“晒”的这种程度,而且气温急剧升高。算是见识了什么叫天气的“说变就变”,真的是反覆无常。不过晴天人就是心情好,于是开心地上了火车。

火车是意大利的国营高铁,条件极好,座椅舒适宽大,每个人有自己的小桌板,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公里,而且人很少。当然,更赞的还是火车沿线的景色。天气晴朗,在火车上可以看到维苏威火山的完美侧面,和亚平宁半岛南部大片大片的农场。意大利南部真的是农业发达,自然风光秀美,和北部的确不一种感觉。碧绿的田野一望无际,还有新犁的尚未耕作的土地,在田间劳作的人们,农舍,羊群,和偶尔可见的一片片盛开的桃林。很美好,在田间更能感受到春天的来临。生活在书本里,城市里,人群里的时间太久,很久很久没有亲近自然了,对于这种gointothewild的生活甚是想念。想想觉得闲来没事坐火车出游也挺好。

火车一路向北行驶,逐渐驶入了山区,从阳光灿烂的平原切换到了寂静岭模式。山有着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远远看去是深绿色。山顶雾气缭绕,云雾从山间升腾,真可谓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短短一小时的路程,经历了平原和山地,阳光和风雨。渐渐地,人造景观多了起来,火车逐渐驶入了罗马市区。又开始下雨了。为什么总是城里在下雨,难道是城市的热岛效应吗?哎,阴雨连绵的亚平宁的三月,已经使我对雨季产生了一些阴影。

罗马

“出去玩还是人最重要。”–于哥

Day2

罗马真的是大都市,一步一景,几乎就是在历史遗迹中新建了现代的城市。欧洲大多数大城市都十分有历史,比如巴黎,维也纳。他们的城市建设没有特别毁坏城市原有的文明风貌。反观那些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的城市,大多都是新建成的,没太有厚重的人文历史,比如纽约,上海。

罗马很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绿化超乎想象地好,环境也比博洛尼亚好许多,精神风貌在各大首都级城市中可谓首屈一指。一来罗马,游客和外国人明显的多了,一座天天充满游客的城市。也终于有了一些北方大城市的正统感。英语普及率相当之高,甚至我一张外国脸讲意大利语他们都会用英语回应,很国际化。罗马物价蛮高的,比博洛尼亚和那不勒斯都要高,这点看罗马的交通日票,和中餐馆菜品的价格就可见一斑。治安据说比那不勒斯好很多。罗马的夜景大概超美,金碧辉煌,灯火璀璨,美得大气、庄严、正统。但罗马的很多十字路口根本没红绿灯,过马路全靠行人凑堆,司机配合,管理不够规范,这点像那不勒斯。但这可能是历史遗迹散布导致的道路交通规划不便。罗马像那不勒斯一样,也是一座地形起伏的城市。台伯河水位暴涨,泥沙泛滥,是近日多雨的原因吗?罗马的街头艺术表演怪怪的,不是很有灵气,都很老套:巴塞罗那级别的令人惊艳的街头艺术真的是难得一遇了。

罗马,真的是一座永恒之城,见证了多少历史的风云。最震撼的一幕,莫过于参观完斗兽场之后,沿着大路继续西行,一回头,发现金灿灿的阳光透过重重乌云,仿佛一束高光一般点亮了整座斗兽场:上方是铅灰色的压得很低的积雨云,下方是雨季过后的青翠的草地,而古罗马斗兽场横亘在天与地之间-。当时真的很震撼,一瞬间有点理解了罗马的伟大。

?斗兽场

一直走下去,转过街角,来到了像法国巴黎杜伊勒里花园一样的康庄大道:市区中心,宽广的用细石沙砾铺就的马路,青翠的草坡,成荫的行道树,和已经放晴的湛蓝的天空。刚放学的小学生围在路边积雨的一小汪水旁打水漂。回头望去,发现一座飘扬着联合国标志性浅蓝色旗帜的宏伟的建筑,心想难不成这就是总部设在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打开地图一查,果然是的。哈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之后又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真理之口,台伯河,帕台农神庙,许愿池和西班牙广场。顺便一提,当时《罗马假日》里赫本吃冰淇淋的台阶,现在已经禁止饮食了。本来去广场之前特地买了一个椰子加无花果核桃口味的gelato,准备在台阶上吃以致敬电影中的桥段,结果刚摆拍了一张就被保安大哥赶了下来:“小姐,台阶上不能吃东西。”于是我只好尴尬地走了下来。不过事后想想看,这位保安大叔估计早就看到我拿着gelato在台阶徘徊了,选了个没人的空地坐了一下,开始摆拍,确认我已经拍好了一张照片,才过来把我赶走。姑且这样理解好啦^_^好贴心啊,令人无奈的规定背后,还有一点人性的温存。

背对着许愿泉扔了一枚2分硬币,希望下次可以再来罗马。比心。

?许愿池

夕阳西下,又要准备回旅店了。西班牙广场的地铁标识非常confusing,根本找不到地铁入口,误打误撞爬了几十级台阶,居然来到了一个观景台。上台阶的路上就看到好多人在逆光摆拍,心想他们在拍什么,走到顶往远处一看才发现,原来正好赶上了罗马城壮美的落日!哈哈,总在不经意间邂逅美好的风景。夕阳的余晖下,威尼斯广场教堂的尖顶化为成轮廓清晰的剪影,远方的云早已是一片金红,太阳变成了层层云彩后面一粒金色的光斑,于古城的天际线处作最后的徘徊。教堂的钟声响起,罗马,又见证了历史的一天。

?古城夕照

Day3

上午打算去梵蒂冈看一下。觉得八九点,应该是游客不多的时间。谁料游客虽然不多,上班族可真的不少。八点半出门,整个地铁站人已经满得溢了出来,等了七班地铁才上车,感受了一下来自意大利首都早高峰的“下马威”。

到梵蒂冈城外已经九点半了。我迷惑地沿着排队护栏走着,心想如何“入境”,突然被一位挂着工作证的孟加拉国大哥拦住,告诉我梵蒂的冈今天11点才开门。因为昨天教皇加冕了三位神父,昨天一天梵蒂冈关门。今天又要进行信徒的祷告,所以原计划8:30开门被推迟到了11点。呃,始料未及,半信半疑。(但后来和几位美国游客核对了一下信息,发现晚开门这件事应该是真的。)于是开始和孟加拉大哥疯狂聊天,以28欧的学生价格拿到了梵蒂冈境内所有景点的通票。而且这位孟加拉大哥把我插队放到了最早入场的11:15的梯队里,因此还被他的老板训斥了一顿。

呃,那这还有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干什么呢?于是打算步行绕行梵蒂冈一周,多有意义啊。想想一个小时的时间也就能步行走金门大桥一个往返,现在却可以环绕一个国家,真的好神奇。票买好之后又攀谈了若干位旅行社小哥,还和其中一位聊了一下梵蒂冈居民户口和他们的日常生活细节,涨知识。

天气多云,不晒,适合徒步。花一个小时独自一人绕城一圈,感觉相当不错,尤其是梵蒂冈花园的外墙后面——一片未被游客发现的处女地,人烟稀少,可以仔细体会,好评。排队进场还认识了一位美国时尚ins网红,智利的心脏医学博士生,和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后来在博物馆里面又碰到了他们夫妇二人,他们人很好,阿姨还向我分享了她的午餐水果。这是五天来唯一的一次中文交流。

梵蒂冈。迷你国。有点不理解它如何行使国家主权,sincebasicallyalmosteverythingisstillItalian.太太太旅游化了,游客暴多且素质参差不齐,不喜欢。梵蒂冈就是一个教皇国的缩影,艺术家真的是竭尽全力,在绘画、建筑设计方面追求极致。太dense了,浓厚的罗马天主教色彩,真的看不懂。但地砖真的令人叹为观止,不同纹理不同色泽的天然原石的拼接组成的繁复的图案,匠心可见一斑。宗教是什么?教皇的职责?教皇如何被选中?Noidea,hopefullycouldmakesomesenseinthefuture.

?梵蒂冈中心广场的雕像背影

今天就要离开罗马了。竟然有点不舍得的感觉,哈哈。现在在罗马飞往里斯本的飞机上写日记。为什么感觉西班牙都是荒山土丘?伊比利亚半岛气候果然干燥啊。一路上遇到的各种陌生人也是很有趣的经历。所以说多参加活动,认识朋友还是极好的。再次体会到了多语言的优势:跟人聊天简直是开了挂。发现来SAIS的大半年英文水平也有了质的提高,真的流畅多了。

以及,不要老纠结于手机屏幕,多用心感受一下近在眼前的实实在在的风景。

里斯本

去葡萄牙居然还要调表,比欧陆时间晚一小时。有趣。

对葡国美食充满期待!

o鳕鱼

o焗饭

o蛋挞

Day3

晚餐:鳕鱼做得也太好吃了,匪夷所思。明明只有鳕鱼、土豆、洋葱、鸡蛋和芫荽,怎么可以做得这么好吃?咸淡刚刚好,很香,各种食材配合得十分到位,口感层次丰富。旁边简单的配菜也好吃,很新鲜,该是什么味道就是什么味道。葡萄牙人出人意料地友善,人好得很质朴,不油腻,而且英文都讲得很好。蛮好。餐馆里有好多Frenchspeaker,don’tknowwhy.该集团主打新式葡国菜,感觉地位比较像中餐里的俏江南。

住宿:蜗居。但出人意料地精致。Functionallyintact.该有的全都有,细节设计的很人性化,一个微缩版的宜居公寓。房东女士及其先生人也很好。飞机上邻座的姐姐25岁,来自葡萄牙管辖的某个靠近摩洛哥的小岛,临床心理学硕士。姐姐请客打车把我带到了市里,感谢。

交通:“除了上坡就是下坡,没有平地。”而且坡度都特别的大!!Googlemap给出的步行距离估算值基本要除以cos15°才能得到真实值。在这走路真的是锻炼身体,骑自行车基本是不可行了。

里斯本据说治安极好,尽管僻静的小路看起来有点恐怖。一座蛮安静的城市。不靠市中心,生意基本晚上七点半八点就关门了,略显冷清,不太像典型的首都。

?里斯本夜景

Day4

葡萄牙。海水没有特别干净,可能是大量通航的原因。天很蓝,笼罩着淡淡的雾气。有少量的沙滩和礁石,很熟悉,有点像小时候海边的感觉。早餐坐车40分钟去著名的蛋挞店品尝了一下(可能是世界上最正宗的)葡式蛋挞。没有想象中的好吃,蛋挞外壳比较油比较硬,挞心奶香味没有很浓。可能是KFC蛋挞已经为了迎合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口味做了改良。但他家的卡布奇诺口味蛮独特的。海边走了一上午,遇到了一位今天过生日的在金融街工作的里斯本当地青年(大叔?),在海边拿专业摄影设备对着贝伦堡长时曝光。说今天过生日,所以要今天开始自己拍一部很长的电影,这样比较有意义。祝他好运。

?海边贝伦堡的里斯本青年

葡萄牙如厕的成本比意大利高一些。首先,不像在意大利,路人可以免费使用咖啡馆的洗手间,使用葡萄牙咖啡馆的洗手间是有最低消费的(0.5欧,随便买点东西就凑够了)。公共场合的洗手间是收费的(0.5欧),之后还煞有介事地给你一张如厕券。有意思,收藏之。

从海边贝伦堡坐公交车回市里,不知道自己坐的“15E”是什么,大概是介于有轨电车和轻轨之间的一种里斯本特色交通工具,行使起来很快,噪音很小,宽敞明亮,票价2.9欧。邻座有位很老的葡萄牙老爷爷,我不小心坐到了他的西装的一角,坐了半路突然发现了,于是用英语道歉,又用意大利语道歉,然而他都没有听懂。他问我去哪里,我向他展示了一下Googlemap显示的destination,于是他用葡语认真地给我解释了两三分钟,然而我真的一点葡语都不会讲,只能“好的”“谢谢”讲个不停。临下车了,他起身,又招呼我起身,我们一起下了车,他又在车站给我指了半天路,类似于“绕过街角那个建筑物就到了”之类的,临走前还跟我握了握手,于是我临时学了一句葡语的“非常感谢”回应他。陌生人之间的善意真是令人感动。

午餐去了一家好评的新式葡国菜馆(和昨晚去的是一家总公司在运营)。正菜一般,但薄荷茶和餐前的面包真的是好评!做得很认真,食材该是什么味道就是什么味道。之前飞机上邻座的葡萄牙姐姐讲过,葡国面包是一绝,事实看果真如此。很简单的面包,crust很脆,内心柔软,散发着谷物的原香,十分自然的味道。橄榄油真是神了!人生中吃过的最香的橄榄油,澄亮的黄绿色,真的是一种木本的芬芳在里面,我一度以为是不是加了其他的成分,比如柠檬汁之类的。问过之后发现,这是纯粹的一碟橄榄油,别无添加。掰一小块面包蘸进去,蓬松多孔的面包心如海绵一般吸满了新鲜的橄榄油,一口吃下去,面包谷物发酵的芬芳和橄榄油来自林间的香气在唇齿间交织,酥脆的表面和湿软的内里营造了丰富立体的口感。最简单的食材,最能体现食材的精致和烹饪的态度。薄荷茶的原料只有新鲜薄荷叶和热水,薄荷叶层层叠叠穿插在一根斜插进玻璃杯的精致的牙签上,铁壶中的热水注入杯内,牙签的浮力和重力便达到了完美的平衡,薄荷叶悬浮在玻璃杯中,使其与热水有了最充分的接触,同时也营造了一种茶的美观。这样冲泡而成的薄荷茶完全是草本的清香,茶汤也是清透的淡绿色,喝下去整个人心情舒爽。

?薄荷茶

下午逛了一下街。葡萄牙航海元素非常丰富,蓝色繁复花纹的墙砖,发达的毛线织物(也体现在服装配饰中),在日常生活中折射出深受航海精神影响的文化美学。然而,我感觉葡萄牙的流行文化有点“哈美”,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如果看到某家店是英文名字,或者在放英文流行歌曲,我一般不会走进去,因为觉得这样缺乏本土特色。

回旅馆睡了一觉晚上出门看日落。赶在日落之前登上了观景台,却发现并没有罗马日落的晴明和壮美,可能是因为海边湿度过大,天空总是雾蒙蒙的,傍晚的天空呈现一种神秘浪漫的粉紫色。太阳一落,温度骤降,早晚巨大的温差也是地中海气候的典型特点。晚上去了市中心街角的一家猪扒包店,可能是“海记牛肉汤”这种江湖地位的平民小吃店,很正宗,很市井,大师傅连英文都不讲的。点了一份加了奶酪,洋葱和蒜的猪扒包和一杯啤酒,居然只要3.4欧。猪扒是铁板煎原汁煮过的,比当时在澳门裹面包糠炸的要健康清淡很多。新鲜的洋葱切开来,铁板煎一下,淋上猪扒的汤汁入味煎熟。奶酪事先铺在面包里,再将刚出锅的猪扒铺于其上,热力将奶酪融化,乳白色慢慢流淌开来,渗入面包的纹理。入味的洋葱铺在猪扒表面,再撒上些许蒜粒,味道简直完美。刚端上来的一瞬间的香气已经令人惊艳并充满期待,吃起来,嗯,感觉猪扒要是再多一点应该会更爽,哈哈。

邻座姐姐当晚并没有text我party的事,也好,不要互相打扰对方的生活节奏,哈哈。

那今晚干什么呢?本来打算落寞地沿着原路返回酒店休息,于是第若干次经过里斯本著名的(最陡的)电车轨道,走到一半突然被优美的吉他旋律吸引,抬头一看是白天偶然经过的公园。于是决定折返上坡走近聆听。街头歌手拉美风情的吉他弹唱,充满活力和奔放的激情却有淡淡的忧伤。白天路过这里,煎香肠的小哥邀请我品尝了一下他的手艺,晚上再次经过,大概他已经不记得我了。再次品尝了红与黑两种香肠,小哥破了例,让我点了最小份量的一半。又来到了著名的拉美果酒Sangria(酒精度~12%)的摊前,白天经过跟摊主讲我不能喝酒,但心想今晚是在葡萄牙的最后一晚了,加之音乐助兴,良辰难再,于是点了一杯经典的红色Sangria。在流浪歌手正前方的桌子端坐,吃肉,喝酒,听歌,观察过往的行人。音乐真的很感人,于是我分两次捐出了口袋里的所有硬币。Hedeservesit.不是钱的问题,音乐相互欣赏本身是一种难得一遇的缘分,要珍视这种缘分。有才艺的男人的确有魅力,一曲结束居然有有大妈主动献吻,哈哈。

?公园天台弹唱歌手

Day5

里斯本最后一日。早上决定(忍饥挨饿)跋涉20分钟去另一家好评的餐馆吃早餐。来到葡萄牙之后觉得自己突然变成了一个对美食很有追求的人:Idon’tevenchoosethesecond-best.花比平时稍多一点的钱,能体验到最正宗的当地饮食文化和最认真的烹饪态度,thenwhynot?和以往一样,好评的当地餐馆一般都坐着很多老头老太太,可以观察一下里斯本居民日常的社交生活。点了一份该店自制的蜂蜜谷物酸奶,和一份牛油果鸡蛋吐司。酸奶很天然,谷物、蜂蜜也是它们该有的味道。尊重食材本身的风味,并巧妙地组合它们,美食就可以这样形成了。过度料理很多时候是对食材美感的破坏。牛油果鸡蛋吐司感觉做法很简单,也很健康,早上有时间完全可以自己做来吃。刀叉还是用不太来,拿刀的手像拿解剖课的手术刀,拿叉的手像在拿铅笔。但周围的外国人(呃,明明我才是外国人)都在用刀叉吃吐司,所以我只好现场自学用刀叉吃掉了吐司。

下午的飞机,吃完早饭已经十一点了。决定利用中午的时间去海边逛一逛。好晒!!海边天气格外晴朗,建筑物又是明亮的白色和浅黄色,真的很难睁开眼睛。开始后悔为什么没有带墨镜出来,这种不算重但功能不可替代的单品,下次出门还是带着为好。不过,忍受了亚平宁半岛的连日阴雨,觉得如此的阳光也算难得,晒一下也好。天还是很蓝,游人不算很多,有沙滩有礁石,还可以从另一侧看到四月二十五日大桥,不错。坐在岸边的台阶上拍了好久照片,看成群的海鸥和其它海鸟,和各国老大爷一起围观了正在吃鱼的海鸥。不过里斯本三月就这么晒,真的无法想象七八月份的海滩:看来欧美热销的SPF+的防晒喷雾还是有市场的。

?里斯本海景

在海边逗留了两个小时,便动身前去号称里斯本十大餐厅之一的某家餐馆吃午餐(尽管不是特别饿)。中午气温实在是高,把外套都脱掉当街大步走,觉得自己很潇洒,哈哈哈。误打误撞经过了里斯本罗西奥车站,才发现原来日日走过的广场竟然就是车站广场,我说怎么一直这么热闹。三四层高的车站候车厅,白色墙壁和枣红色窗框使建筑物显得复古且有格调,和背景浅蓝色的天空形成了一种美好的配色。走到了目标餐馆附近,发现街边坐落着不少大大小小的餐馆,像意大利一样,在天气好的时候会摆出露天booth供客人在户外用餐。各家餐馆的侍者们纷纷手持菜单,当街招徕客人。然而并不知道其中的哪一家是我的目标。跟随地图的指引,最终竟然进入了一家宫殿内,而且是一座北非风格的宫殿!里面空无一人,和外面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疑惑了,这看起来简直像一个博物馆。然而听到了楼上传来的隐约的叮当的刀叉声,如是闻声寻找到了隐居于宫殿二楼的餐馆。原来大佬从来不和大路货们采用一种竞争模式的!服务员帮我选了一个靠窗户的位置,可以一边进餐一边观赏宫殿的构造。和之前一样,讲究的餐馆一般都会有不少Frenchspeaker,难道是法国人对饮食格外讲究的原因吗?Noidea.又是一群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老头老太,全餐馆就我一个一看就是游客的年轻的外国人(or亚洲人)。食物不算特别惊艳,菜品也没有特别丰富,只能说这个进食的场所太酷了,北非庭院。为什么葡萄牙会有来自北非的强烈影响?历史知识可以日后了解一下。

?北非庭院

午饭简单逛了逛就去机场了。葡萄牙地铁只有四条线,红绿黄蓝。地铁很宽敞,葡萄牙的年轻男生帅出一股独特的气质,女生衣品非常高,一个二个都像莫文蔚一样。年轻真好。

到机场了。T1是国际航站楼,很新很精致很现代,一座撑门面的建筑。然而欧洲境内通航的廉价航司都在T2航站楼,下地铁还要坐摆渡车。还好没有卡着点儿来机场,越陌生的地方,越是有些意外情况你很难事先预见到,所以时间上还是要留有余地。与T1的华丽形成了截然对比,T2简直就像一个集装箱货运中心,设施简陋,基本没有装修,简直是放弃了对于美感的追求,而且连个像样的商店都没有,东西还暴贵。果然廉价航空还是被错位营销了,一分钱一分货,普通机票贵出的价格其实是买了他们的服务。廉航确实没有什么服务,他们只是把你像发货一样从一个地方运往另一个地方罢了。

飞机航程就这样,我基本全程睡过去了。不过一位意大利乘务员还蛮可爱的,降落的时候居然躲在客舱后面学猫叫(最后还学了两声猪叫),引得他自己和乘客哈哈大笑。

“小国”的悲哀:意大利往返葡萄牙的航班上居然只有英语和意大利语的乘务员广播,偶尔才会配有葡语版本。哎,曾经的海上霸主,如今的薄暮帝国。叹息。

//后记

在葡国的“异域文明”中呆了几天之后,才发现意大利的一切是如此熟悉,连意大利语都顺耳了许多,简直像“乡音”一般。出租车上88.7MHz的意大利语广播居然都能听得大差不差了,大概是在讨论法国女星朱丽叶比诺什的电影史。不知道为什么,讲意大利语的时候比之前自信和流利一些了,看来语言的确需要生活环境的锻炼。所以说绝对有必要在法语区生活一段时间,这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最根本的方式。

回到家简直快要不认识自己的房子了:好大,吊顶好高,好空旷…可能是这几点旅馆空间太局促的原因。家里的一切还是很顺手,物资充足,选择丰富,生活很有保障的感觉。

多换换环境,会对新环境和自己本身所处的环境都有新的认识。有对比才有收获,这大概就是旅行的意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个从容而宽广的人。

//对于下次出门旅行的建议

手机镜头的表现力远远不如相机。对摄影质量有追求的话,还是带着相机为好。

不要背太沉的东西,实在不行可以拖着箱子。东西背沉了对身体不好,且影响心情。

墨镜还是要带的。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外用的有什么特效药
白癜风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rkmz/1541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