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

奥地利被排斥的德意志

发布时间:2023/3/2 12:57:07   点击数:

年的德意志统一国家一共有几种主张,第一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这个主张基本上没有任何强国支持,虽然普鲁士的很多大臣是支持的,但是奥地利和普鲁士都不同意。然后作为折中的方案,就提出了德意志国家的二元方案,也就是德意志国家继续组织,但是普鲁士和奥地利一起主导这个国家,然后德意志小邦都不同意,普鲁士和奥地利没有搞清楚自己能得到什么也没有支持。

然后进一步折中的方案就是普鲁士得到北方,奥地利获得南方的方案。这个方案基本上就等于题主的问题了,但是小邦肯定不同意,他们是年以来在德意志获利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奥地利也不同意,因为奥地利不认为普鲁士有资格跟自己平分德意志,普鲁士倒是不反对这个方案,但是英国国王现在还兼任着汉诺威国王,没有奥地利和各邦的支持普鲁士也不可能在北德意志取得什么进展。于是这个方案也被放弃了。然后就出来了最后的折中方案,就是德意志邦联。

综合这些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奥地利在年固然认为自己不可能统一德意志国家,但是奥地利也不认为自己实力弱到应该跟普鲁士平分德意志的地步。所以奥地利更愿意利用小邦自存的欲望来抑制普鲁士,同时维持德意志的现状,直到奥地利自己得到足以解决德意志问题为止。同时还利用邦联这个组织,以及小邦对奥地利的依赖尽可能的让德意志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至于普鲁士人利用德意志关税同盟,把自己领土上的先天劣势变成统一德意志的优势,以及莱茵-威斯特利亚变成欧洲的重要工业区,而威尼斯、伦巴第的经济衰退,再加上十九世纪的民族主义运动让奥地利始终没有能够腾出手解决问题,甚至被排斥在德意志之外,这些都是年所无法遇见的。

年梅特涅实际上对德意志还是有一定的热情的,所以他希望用萨尔茨堡跟巴伐利亚交换莱茵巴拉丁和朗道,这样莱茵保卫者就是奥地利和普鲁士一起分担,奥地利至少在南德意志就更有介入的理由。可以更深入的渗透进德意志。但是奥地利军队坚决反对交出萨尔茨堡。这个计划只能作罢。说到底年的德意志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更多的价值,我们今天觉得莱茵-威斯特法伦是个好地方啊,前提是工业进步把那里变成了一个欧洲第一流的工业区,而威尼斯衰退了,如此而已。在年威尼斯、伦巴第肯定比威斯特法伦有价值。

作为在革命和拿破仑战争里深受打击,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奥地利,年的解决方案里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奥地利参与德意志事务的方式仅限于政治和外交领域,在经济上它一开始就先天不足。如果采纳了梅特涅的方案,则奥地利实际上真的有可能在南德意志建立某种主导权。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实际上改变了德意志贸易的走向,过去的德意志贸易是南北向的,《维也纳和约》承认威悉河、莱茵河、等诸河流的自由通航权,英国人因此而通过这些河流深入到德累斯顿、莱比锡这样的市场。

同时汉诺威这个君和国也成为英国人的天然商品输入渠道。奥地利对这种贸易是不反对的,因为沿着莱比锡的商路,自然就会输入奥地利,进而向的里雅斯特甚至威尼斯前进,。但是当关税同盟把德意志的市场联合成一个整体,更糟糕的是铁路联运,导致德意志的铁路开始纷纷采取东西走向的时候,奥地利发现自己悲剧了。这时候奥地利的大臣提出一个南北方向联通波罗地海和亚得里亚海的铁路计划的时候,已经晚了。

而且从年到年奥地利在德意志邦联之内实际上在政治上是压倒性的优势,德意志邦联里普鲁士的小弟身份更多的是一种姿态,“奥地利-普鲁士的协调一致”是维持邦联里的“大邦的二元化”的前提,也就是说普鲁士什么都同意是普鲁士构成与奥地利的二元化的前提。

年奥地利到了崩溃的程度,所以普鲁士发起了一个德意志君主同盟,甚至主张改革德意志邦联,普鲁士的东部领土也是在这个阶段加入德意志邦联的,但是一旦奥地利缓过气来,施瓦本岑贝格大公就直接告诉普鲁士国王别做梦了,德意志邦联在年又恢复了,普鲁士退让了。一直到年,虽然萨克森王国海关还在按照普鲁士税则向奥地利商品征收过境税,萨克森军人却是和奥地利军队一起流血牺牲的。所以年设计的邦联实际到年还在为奥地利利益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rkmz/250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