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

追忆曾担任我军高级领导干部职务的奥地利犹

发布时间:2020/9/21 13:19:28   点击数:
白癜风中西医结合会诊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78433.html

?点击阅读本阁前篇文章总目

顺手点击一下文中、文末小广告是对小编的小奖励

作者/王民伟

我知道罗生特医生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小时候常常翻看家中的老相册,一个穿着八路军军装、鼻子高高的外国人的照片,常常使我疑惑不解。父亲(王雨田)告诉我:“他是一个奥地利籍医生,是一位受到过德国法西斯迫害的犹太人。他自愿到中国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一个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父亲还告诉我:“他与罗生特是战友,是好朋友。”没有想到的是,罗生特成为我们家多年来始终难以忘却的家族情怀。

传奇人物

先从一张老照片谈起吧:

黄农(王雨田时任山东军区卫生部部长一排右1)罗生特(卫生部顾问二排右1)白备武(卫生部原部长后排右1)谷广善(卫生部政委后排左1)刘放(卫生部副部长一排左1)

这是一张拍摄于年滨海区大店的一张老照片(拍摄者是八路军山东军区政治部的康矛召,后来出任过驻外大使),照片上的八路军是山东军区卫生部的干部、战士合影。从背景来看,部队驻地是在农村。简陋的茅草屋和堆积如山的草垛,显示出环境并不优美。但是照片中的人却个个神采奕奕,在炮火连天的年代,笑容又体现出一种自信和安稳的心态。在照片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不像大家那样军服整齐,穿着衬衣、手中夹着香烟、脸避着镜头,一付满不在乎的神态。再仔细看他的脸部,高高的鼻子上架着副眼镜,原来他是个外国人!他就是当时誉满新四军、八路军的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奥地利籍医生罗生特。

罗生特在新四军

刘少奇(左)罗生特(中)陈毅(右)在新四军合影

罗荣桓(右3)罗生特(左2)在山东莒南县

罗生特原名雅各布·罗森菲尔德,犹太人,年出生于奥地利的莱姆贝格。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医院任外科医师,后专攻泌尿科和妇科。受工人革命运动的影响,他早年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因从事政治活动多次被捕。继而又因反对希特勒吞并奥地利,而被关押在德国的布痕瓦特集中营。在集中营中,罗生特倍受法西斯暴徒的凌辱和摧残,满口牙被打掉、肾脏被打伤而尿血、肋骨亦被打断。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在严酷斗争中磨砺成一位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在被关押一年后,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他被判限期出境,终生不准回国。当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时,由于世界各国都惧怕法西斯德国迫害犹太人的淫威,就连流浪的地方都难以寻觅。最终是中国敞开了宽厚的胸怀收留了他。年罗生特从中国驻维也纳公使馆获得签证,得以逃离奥地利流亡到上海。他在上海租界里开设了医疗诊所,由于医术高超而小有名气。

罗生特在上海的时候,经波兰犹太人记者汉斯·希伯介绍,与正在上海进行秘密活动的新四军卫生处处长沈其震结识。在沈其震的影响下,罗生特决定参加新四军进行反对日本侵略军的斗争。当时新四军正处于非常困难时期,急需像罗生特这样有着高超医术的医生。年3月中旬,罗生特由中共地下交通护送,装扮成传教士带着医疗器械,顺利通过敌伪的层层检查,到达苏北新四军军部盐城。为了防范敌人、掩人耳目,沈其震还把雅各布·罗森菲尔德的名字改为罗生特。从此,罗生特的名字在新四军中传开来了。

罗生特来到中国有10年时间,其中有9年供职于新四军、八路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年,经陈毅军长和时任新四军宣传部部长钱俊瑞的介绍,成为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他以风华正茂之年华、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品德,书写了自己一生中最辉煌的篇章。罗生特曾经是罗荣桓政委的保健医生,在战争年代为治疗罗政委的病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有着骄人的功绩。罗生特曾经历任过八路军山东军区卫生部医学顾问、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即38军前身)卫生部部长。在参加中国革命的国际友人中,他的经历和建树均属罕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担任实际领导职务比较高的西方友人。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返回自己的祖国——奥地利。年在以色列病逝。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不乏有许多外国人为中国革命贡献过力量,他们的事迹在历史史册中都有所记载。像鲍罗廷、李德、白求恩、柯隶华、斯诺、马海德等等,而且许多人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那么为什么罗生特却不为人们熟知呢?这只能说是一个历史的疏忽。究其原因之一,是罗生特没有到过当时的革命中心——延安,被最高领袖们所熟知。

其实罗生特去延安的机会是有的。当时陈毅军长考虑在新四军中罗生特的安全,就决定让罗生特到延安去。罗生特已经带领一个医疗小组踏上了去延安的征途。在路过新四军四师的驻地时,应彭雪枫师长的请求,为新四军四师培训医务人员三个月。正当要启程去延安的时候,突然接到陈毅军长的急电:“罗荣桓政委的病情加重,要罗生特迅速前往山东为罗政委治病。”于是罗生特前进的方向就由此改变,直奔山东而去了。

历史的疏忽在罗生特逝去几十年后,终于在他战友们的努力下,使罗生特的事迹广泛传播开来,并写入了中国革命史册。从几个人的努力开始,上升到民间友好团体的重视,最后升华为国家、政府之间交往的盛事。我目睹了这种循序变化发展的全过程。

患难之交

父亲(黄农,在部队时的名字)与罗生特相识,是在八路军山东军区卫生部。是罗生特医生亲密无间的战友和患难与共的朋友。父亲任八路军山东军区卫生部部长,罗生特是卫生部顾问,两人又同时承担为罗荣桓政委的治病、保健的任务。

黄农(山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左)罗生特(山东军区卫生部顾问中)谷广善(山东军区卫生部政委右)罗生特(右1)林月琴(右2)黄农(右3)张惠新(右4)谷广善(右4)在山东罗生特(左2)黄农(右1)

罗生特在年的时候,给专程前来新四军军部看病的罗荣桓进行过全面检查。由于缺少先进的医疗设备,无法给罗政委开刀治疗,只能采取保守的方法缓解病情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罗政委的病情有所好转就返回山东了。在战局紧迫的时候罗政委日夜操劳,病情又加重了。陈毅军长指令罗生特立即前往山东为罗政委治病。

自从罗生特从新四军调到八路军为罗荣桓政委治病后,由于罗生特的中文、英文不太流畅,虽然配有英语翻译,但是翻译并不懂得医学专业术语,沟通起来的困难影响到治疗效果。罗生特向陈毅军长说出了自己的苦恼,陈毅爽快地答应给他找个好搭档。我的父亲是医学院科班出身,又略懂德语、英语,时任新四军七师卫生部部长。就这样,陈毅挑选了他前往山东,与罗生特同心协力为罗政委治病。像这样跨地区部门的调动当时也是少见的,陈毅军长还专门找父亲谈话,交代了任务。

在山东,父亲与罗生特朝夕共处了三年,他们成了好战友、好搭档、好朋友。在为治疗罗政委的病时,他们集思广益、密切配合,使得罗政委的病情不再恶化,能够有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最后的大决战中去;在医院的手术台上,他们密切配合以精湛的技术挽救了无数干部战士的生命;在创办的卫生学校的课堂上,他们又当上老师,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医务工作者,成为战争中急需的人才;在简陋茅草屋的油灯下,他们一起字斟句琢地写着报告、讲义、文稿;在老乡的土炕上,他们时而为形势发展、医学难点争论得脸红脖子粗,时而又在说笑话、开玩笑、打扑克……

罗生特(左1)肖华(左2)黎玉(左3)黄农(右2)谷广善(右1)在山东合影

在父亲的眼中,罗生特是一个活泼、乐观、豁达、开朗的人。罗生特来自音乐的故乡——奥地利,也具备有唱歌的天赋。他的歌声常常是晚会上最受欢迎的节目。由于罗生特的鼻子很高,大伙给他起了个外号——“大鼻子”。不管年长年幼的叫他,从来不气恼。他很喜欢小孩,见到孩子就故意装成可怕的样子吓唬他们,说:“大鼻子来啦!”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非常困难时期,供应十分紧张。虽然他的待遇定为小灶,但无奈“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只不过是细粮多一点罢了。当时解放区军民常常吃的是煎饼加大葱沾酱,煎饼是谷子、高粱的浮皮磨成面烙出来的,硬得咬不动。罗生特面对如此难以下咽的食物毫无惧色,边咬边发出“嘎巴,嘎巴”的声响,还做出怪脸助兴,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父亲的眼里,罗生特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在中国时间待久了,个人婚姻就成为问题摆在面前。许多参加中国革命的外国人,都选择了在中国找个老婆成了家。许多人,包括组织上都在给罗生特介绍对象,可是他总是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推掉。有一次父亲与罗生特谈心时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告诉父亲:“这件事情我考虑了很久,打败了法西斯后,我是要回国的。如果我在中国和一位中国姑娘结了婚,将来怎么办?带她去奥地利?她不懂德语,不习惯西方吃牛奶面包的生活。将来会成为一个小鼻子的外国人,举目无亲,连说话的人都没有,那是会很孤独的。不带她去奥地利?那就意味着抛弃了她,这是违反了我为人的道德。”后来大家又了解到罗生特在奥地利有个未婚妻,自从他被法西斯关入监牢后就失去联系,至今还念念不忘。从此大家就尊重他的意愿,不再给他张罗对象了。

在父亲的眼里,罗生特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凡是他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就坚持做下去;凡是被事实证明做了错事,也敢于认错改正。罗生特是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但是并不等于不会有错误发生。一次给罗荣桓政委做了个小手术,不久就发现出了差错。弄得他像小孩做错事一样几天不敢出门,最后到处做检讨,并用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罗生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一个医生必须要有音乐家的耳朵,鹰一样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和戏剧家的嘴巴。“这是在要求一个医生除了具备一定医学知识、业务技术外,在了解病人、洞察病情、认识疾病方面,能够具备上述条件。

在父亲眼里,罗生特是一个多才多能的人。罗生特的医学水平在解放区中是第一流的,他的专业是泌尿科,但是在战争环境中,逐步练就在外科、妇科、儿科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成为让人仰慕的天使。罗生特在中国住久了,很了解中国人的习惯和道德风尚。他在给妇女做检查时,都要求助手在场。罗生特在治疗妇女病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广大妇女的痛苦。很多女同志因生活条件很苦,造成了很多妇科疾病。结了婚的女同志,也因环境动荡迫切要求结束孕妊。罗生特特别同情她们的处境。多少年来他所做的人工流产和妇科病的检查治疗,数以千计,都保证了她们的安全。他极力主张已婚者有了孩子后应尽量作绝育手术,尤其是男同志做绝育手术较为理想。对不愿做绝育手术的,他则规劝他们一定要避孕。罗生特同志在我军是最早提倡计划生育的一位医师。年的夏天,山东省参议会一位名叫彭葆仁(美国留学归来)的女参议员患乳腺癌,癌肿已经破溃糜烂,前来请罗生特为她诊治。经检查确定是乳腺癌,决定为她做乳腺癌根治手术。在当时做这样大的手术缺乏应有医疗器械设备,困难很大。但罗生特决心排除一切困难,为挽救这位女参议员的生命,不怕承担风险给她做手术。罗生特与父亲为手术做了周密的研究和安排,顺利地为病人作了乳腺癌根治手术,并取得了创口一期愈合。这一手术的成功,对山东的统战工作影响很大。

罗生特(前排右3)黄农(前排左3)

在父亲眼里,罗生特是一个知足感恩的人。罗生特是一个外国人,到中国参加革命身份十分特殊,因此部队和地方组织都在想办法照顾好他的生活。父亲记得有一次部队在搜查一个外国教堂时从地下仓库里找到一批德国香肠。战士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打算扔掉,父亲马上制止并将香肠送给罗生特改善生活。罗生特见到礼物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并请周围同志一起分享。罗生特唯一的爱好是抽烟,为照顾他好吸烟的习惯,给他增加了几元钱的津贴费。就是这样微不足道的优待,罗生特总要婉言谢绝。他总是说:“我来部队是为了消灭法西斯,不是为了享受的。”部队经常将战利品或专门到城市给他买些好烟给他,他总是将给他的特殊照顾与大家共享。他从来不向领导伸手要东西,也不把给他的照顾当成特权独自享受。他始终坚持和新四军指战员共同生活。在行军途中,他总是将自己的乘马让给病号或体弱的同志骑。发给他的一点点津贴费,他省下来给重伤病员买营养品。由于他工作的劳累、生活的艰苦,他那魁梧的身躯慢慢地消瘦了,但他那双漂亮的蓝眼睛却依然显得明亮有神。

在父亲的眼里,罗生特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罗生特在解放区的军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能够让“大鼻子医生”看个病,成为军民们迫切的愿望。但是他从来不居功自傲,遇到的不管是男女老幼态度都是和蔼可亲,给病人看病不管官职大小都是一视同仁。

一个有本领使处于危险境地而能够起死回生的人,一个让人仰望而又微笑着平等对待你的人,一个被无数光环笼罩而又融入平民生活的人,人们除了赞叹、尊敬、爱戴外,更多的是让人看到了一个人的优秀品德。

山东军区卫生部卫生学校合影黄农(前排右4)张惠新(前排左5)

罗生特不仅是名优秀的医生,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政治嗅觉和文学修养。自从他参加新四军后一直坚持写日记,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想所说都记录下来。他还借着自己的特殊身份,采访过许多新四军、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并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像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张云逸、罗炳辉、彭雪枫、黄克诚、赖传珠、谭震林等人的自传都已经藏于囊中了。

父亲与罗生特是患难与共的战友,更是配合默契的莫逆之交。罗生特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xzqh/1914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