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

维也纳传出了悠扬的钟声,黄昏中的老街

发布时间:2025/2/28 11:30:12   点击数:
在维也纳老城最热闹的格拉本大街,街头女艺人用萨克斯吹奏一曲《玫瑰人生》,引来一对恋人当众相拥起舞,夕阳投射在他俩身上,音符在空气中流淌。没有人在他们身边停下脚步,这一切于维也纳人而言,或许已司空见惯,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音乐已经成了这个城市的灵魂。位于欧洲中部的奥地利被称为欧罗巴的心脏,有人说地图上的奥地利看上去像一把小提琴,这也许是爱乐人士的高雅附会吧。但作为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确实点缀着各式各样的音乐符号:音符店招、街头艺人、音乐喷泉、多如牛毛的音乐厅、歌剧院、散落在街头巷尾的音乐家塑像……矗立在皇宫公园的莫扎特塑像站在高高的基座上,微扬的头颅,神情中透出一丝忧郁。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着一页乐谱,右手稍稍抬起,一场盛大的宫廷音乐会即将开演。音乐家所特有的纤细的手指让人充满遐想:这是一双在琴键上翻飞的手,是握笔谱出《唐璜》《魔笛》的手,也是承担着一个35岁的男人养家糊口的艰辛与责任的手。皇宫花园的莫扎特雕塑花圃中用花卉排列成的巨大的高音谱号,一年四季变换着不同的颜色。音乐凝固在四季的花卉中,表达出维也纳人对莫扎特的至诚敬意。距离皇宫公园不远,绿树掩映之中是一尊勃拉姆斯的塑像,他颔首沉思,神色凝重。他拥有太多的头衔,与巴赫、贝多芬一起并成为德国“3B”;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影响力的古典作曲家、19世纪浪漫音乐时期的复古者……绿荫中的勃拉姆斯雕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一种累。谱写了《德意志安魂曲》的勃拉姆斯无疑是名副其实的。盛名之下的勃拉姆斯终身独居,垂暮之年的老人在经历了世事风雨之后,辉煌的声名之后隐藏的,又未尝不是疲惫与寂寥。喜欢勃拉姆斯的作品缘于很多年前的一部电影《女大学生的宿舍》,这部由史蜀君执导的青春校园片,其中有一幕女大学生们列队跳集体舞时的场景,选用的舞曲就是《匈牙利舞曲作品第五号》。这首曲子日后也成了我这个“西洋音乐菜鸟”的珍爱之曲。声名远播的“金色大厅”有人说勃拉姆斯塑像的目光是投向维也纳金色大厅,因为在勃拉姆斯塑像的对面,就是举世闻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建于年的金色大厅为广大中国人所知晓是在年。当时,中央电视台第一次转播了由卡拉扬指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由世界顶级指挥家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共同打造的新年音乐会,日后成为中国爱乐人士的新年盛宴。“金色大厅”内的巴赫雕塑花7.5欧购买一张参观券,怀着膜拜的心情,从演职人员通道进入金色大厅。音乐厅指派的女导游把我们带到了地下一层的玻璃厅,向我们介绍地下的四个小厅——玻璃厅、石头厅、金属厅和木头厅的功能,是给音乐学院的学生以及尚未成名的音乐团体演出用的。随后,我们被带到第二大厅——勃拉姆斯厅。勃拉姆斯曾在金色大厅主持了三年演出,并连续组织了三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他和金色大厅有着特别的渊源。为了纪念这位大音乐家,这个小音乐厅也就被命名为勃拉姆斯厅。工作人员正在“金色大厅”内调试音响当我踏入金色大厅时,并没有电视里看到的那般富丽堂皇。也许是白天的缘故,没有灯光的照耀,金色的立柱与墙壁无法焕发出金碧辉煌的光彩。长方形的剧场,比上海大剧院小得多,倒是大厅两侧的立柱上雕饰的希腊女神以及天花板上的十二尊缪斯女神画像颇具特色。毕竟是有多年历史的世界顶级音乐厅。很多国人以为能在金色大厅演出,将带来无上的荣耀。其实,金色大厅属于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这是一个民间团体。要想登上金色大厅的舞台,只要向“协会”支付3万欧元就能如愿。当然每年的演出季除外。于是,有钱的中国人纷纷前往金色大厅租场演出,据说有一支舞龙舞狮队也去了。有人调侃,中国人把金色大厅搞成了金色“卡拉OK”厅。可见,用钱买来的演出机会,即便是在金色大厅,艺术的含金量也不会增加多少,也只能骗骗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罢了。奥地利国家歌剧院导游介绍,金色大厅只能容纳多名听众,而新年大约有40万人参与网上预约、抽签来获得门票,1/的中奖率,拼的只能是运气了。其实,真正顶级的音乐厅,是在不远处的奥地利国家歌剧院。只可惜因为时间有限,没来得及入内参观。国家歌剧院门口等候入场的观众从金色大厅出来,去了维也纳城市公园,那里有世人最为熟悉的“小金人”斯特劳斯的塑像。圆舞曲之王站在拱门内演奏小提琴的身姿,飘逸而洒脱,但唯独他的左脚已经褪去了金色。又一波中国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塑像前留影,大伯竖起大拇指,大妈摆出剪刀手,还要来一张摸着大师脚的照片。原来大师脚上的金色就是这样被游客们摸光的。凡是到此一游的游客大概都想“摸摸大师脚”,沾点灵气回家吧。管理部门倒也体察民情,并没有将这尊塑像用栅栏围起来,竖上“请勿抚摸”之类的牌子。维也纳城市公园中的斯特劳斯金像因为是自由行,功课还做得不够细致。我们终没有找到海顿、贝多芬和舒伯特等大师的塑像,留下了小小的遗憾。在维也纳老城最热闹的格拉本大街,街头女艺人用萨克斯吹奏一曲《玫瑰人生》,引来一对恋人当众相拥起舞,夕阳投射在他俩身上,音符在空气中流淌。没有人在他们身边停下脚步,这一切于维也纳人而言,或许早已司空见惯,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音乐已经成了这个城市的灵魂。此刻,维也那的地标——圣斯蒂芬教堂传出了悠扬的钟声,黄昏中的老街充满了古典的浪漫色彩。格拉本街头翩翩起舞的恋人维也纳犹如一款华服,那些在维也纳生活过的伟大音乐家的塑像,无疑是华服上最耀眼的勋章。而街头巷尾的音乐元素,就是点缀在华服上的音符,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激越、有的舒缓。这些音符串联起了一支优美的圆舞曲,那就是奥地利的第二国歌——《蓝色多瑙河》。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xzqh/269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