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

第五篇维也纳的华人华侨及留学生

发布时间:2021/2/25 23:08:38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较好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临近年底,各种规模聚会多了起来。

年即将结束,不免心生感慨。时光易逝,物是人非。欢喜悲伤,己自知。

今天想聊一聊生活在维也纳(奥地利)的华人们。

绕不开的话题,偷渡。

当时的维也纳,大概六百多家中餐馆(奥地利全境大概八百多家,如今去奥地利旅游,可以说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中餐馆。),每条主要大街上都会有两三家。餐馆老板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浙江,青田或是温州。我也是到了维也纳之后,才听说了青田这个地名。早的大概七十年代就过去了,他们也都是经历了种种磨难后,基本都拥有了合法身份,并且绝大多数都加入了奥地利籍。这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侨领。几乎每家餐馆都在用黑工(没有任何身份偷渡过去的),他们很多都是先到达东欧,然后再辗转到奥地利。中间的艰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曾经跟他们聊过天,他们自己也说,在青田老家如何如何好。我很不理解,就问,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走这条路?他们的回答是,当地有这样的习俗,如果青壮年男女待在家里不出去,全村的人都会说这个人没出息。所以,不管要冒多大的风险,都要出去试试。

曾经周末打工的一家中餐馆,在维也纳机场周边,距离斯洛伐克边境大约二三十公里。老板夫妻俩人很好。具体什么时候到的奥地利没聊过,不过那时,他们给自己的儿子办理了探亲签证,有效期一过,便黑了下来。平时就是干一些二厨的活儿,一直住在店里,也不敢乱跑,那个小镇很小,怕引起注意。直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正式上学读书的年纪,为什么偏偏要这样。

到维也纳没多久,就认识了一个青田姑娘,小Z,也是偷渡的。那时的护照,比现在的要大一些,棕色表面,里面贴照片,加盖钢印。那时,我头一次见识了中国人的造假水平。小Z拿着的护照,是她同乡一个女孩的,那个女孩已经入了捷克籍,因此中国护照就没用了。于是,照片被替换了下来,并严丝合缝地对上了钢印。但是由于当时并不像现在,所以即使持这本护照,实际在维也纳也是非法的。于是,小Z便用尽各种方式,寻求能在奥地利合法留下来的途径。其中过程就不一一讲述了,因为充分体现了人性中种种的恶。

实际在那时,由于种种原因,要通过非法手段留下来的中国人很多,他们为此也几乎倾尽所有,好在都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出现了一批新移民,大多是国内公派的学者/留学生,之后便留了下来,这其中也有很多人是现在侨领,对国内的贡献也是非凡的。这些人从内心是看不起餐馆老板那样的华侨的,一般也没有什么交往。

那个时候,几乎没有自费的留学生,毕竟奥地利是小国,了解的人不多,并且申请入学、申请签证极其麻烦,如果没有亲戚朋友在奥地利帮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使馆教育处的学生登记名单上,几乎全部都是公派或者拿奖学金的学生。我们极个别的自费生,几乎不跟他们来往。因为在那时,他们不会有我们的遭遇,更别说感同身受了。

现如今,奥地利的中餐馆很多都是第二代在经营,他们是从小就在那里长大的孩子。从装修风格到经营理念到菜品,都进行了完全的改变。而自费去留学的孩子也是远远多于公派的学生。

(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ddqh/2012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