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当地气候 >> 前中国驻奥地利大使史明德忆中奥交往相知无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作者前中国驻奥地利大使史明德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奥地利共和国建交50周年。我有幸于年8月至年8月出任中国第十任驻奥地利大使,虽然任期只有两年,是历任中国驻奥地利大使中时间最短的,但是这两年是我外交生涯中终生难忘的两年,也是中奥关系中浓墨重彩的两年。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德语,接触德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进入外交部工作以后,也曾多次出差或陪同领导访问过奥地利,但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与社会,同奥地利各界深入接触,还是在常驻期间。任职期间,恰逢中奥建交40周年,十年弹指一挥间。回忆过往,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值此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忆海拾英,是为纪念。
国事访问非同寻常
国事访问是两国交往的最高形式,也是两国关系的集中体现。每一位驻外大使都把接待国事访问作为任内最重和最重要的工作。上任伊始我便开始思考如何庆祝建交40周年。年菲舍尔总统和法伊曼总理相继访华,陪同他们访华期间,我在向胡锦涛主席作汇报时,建议他在中奥建交40周年期间对奥地利进行国事访问。年10月28日,中国外交部正式宣布,应奥地利总统菲舍尔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10月30日至11月2日对奥地利进行国事访问,之后出席在法国戛纳举行的二十国领导人第六次峰会。胡主席的这次访问是我国家主席年内对欧洲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访问。对奥地利来说,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2年再次访奥,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中奥双方对这次访问高度重视。在正式宣布访问消息的两个月以前,筹备工作早已紧锣密鼓地展开。我与奥地利各界密切合作,为访问确定了最高礼遇规格和人文颇为丰富的内容。胡主席和夫人刘永清于10月30日晚抵达维也纳。31日上午,菲舍尔总统在霍夫堡总统府广场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时值金秋,维也纳晴空万里,游人如织,群众自发聚集在总统府广场,热烈鼓掌,欢迎中国客人的到来。欢迎仪式结束后,胡主席分别与菲舍尔总统,法伊曼总理及国民议会议长普拉默女士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见、会谈,就加强和深化两国各领域关系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为中奥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双方都认为:全面加强中奥务实合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要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扩大贸易规模,争取年实现双边贸易比年翻番。另外,双方决定加强环保领域的合作,做实中奥科技园项目,推进智能交通、绿色公共交通、生态农业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交流和务实合作。相隔十年回望,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都以超出预期的方式一一得到了落实。中奥关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史明德大使同随胡主席访问奥地利的国务委员戴秉国合影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菲舍尔总统和夫人全程亲自陪同胡主席访问。在参观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时,总统客串讲解,详细介绍了这座在欧洲享有盛名的建筑及其珍贵馆藏。拉辛格馆长迎请胡主席一行走进金碧辉煌的二层大厅,向客人展示了图书馆收藏的著名善本、手稿,其中包括音乐家海顿、贝多芬、莫扎特的乐曲手稿,以及公元五世纪出版的“维也纳发展史”、“维也纳药学大纲”等古版书籍。在大厅的另一侧,主人铺设了一张长长的展示台,上面摆放着奥地利与中国历史有关的馆藏珍品:几幅17世纪末18世纪初绘制的“坤宇万国全图”,一本介绍中国道教、佛教内容的图书。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大厅里自始至终回响着海顿的音乐。我向胡主席汇报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在图书数字化处理以及信息共享方面交流与合作的情况。
31日晚,胡主席一行在菲舍尔总统和夫人的陪同下离开维也纳抵达萨尔茨堡继续访问。奥方原计划安排胡主席一行下榻萨尔茨堡老城内著名的萨赫饭店。为了让胡主席一行更好地领略和体会奥地利悠久的历史和旖丽的自然风光,我坚持让代表团住到城郊拥有多年历史的富舍尔宫廷饭店。饭店位于富舍尔湖半岛之上,茜茜公主,即奥匈帝国的伊丽莎白皇后曾在此居住。岛上有茜茜公主主题博物馆。在繁忙的国事活动之余,代表团可以领略那个曾在欧洲叱吒风云数百年的帝国之兴衰。清晨时分,推窗远眺,碧波千顷,群山环绕,薄雾像轻纱飘渺山腰。此情此景,令人流连难忘。
菲舍尔总统感谢胡主席访问获得圆满成功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领导人访问一个国家,除了政治会谈,会见,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两次到萨尔茨堡附近实地考察了三家农庄。最后选定了最有代表性的乌尔班家庭农庄。这家农庄已有余年历史,一直由哈斯家族经营。11月1日上午10时,云开雾散,初升的太阳照在哈斯家古朴的房屋上,为欢迎远方来客,农庄悬挂了一面巨型五星红旗,88岁高龄的老约瑟夫哈斯拄着拐杖等候在门口,安娜丽斯哈斯领着女儿和没过门的儿媳烘制茶点。胡主席夫妇一行在菲舍尔总统夫妇陪同下来到农庄时,村里的乐队也前来助兴,用手风琴和低音牛角号奏响了《阿波湖农夫》等欢快的乐曲。老约瑟夫两岁半和三岁半曾孙女向客人献上鲜花。菲舍尔总统打趣地对两个小朋友说,你们见到了世界上最大国家的主席。
史明德大使为胡主席访问打前站考察乌尔班农庄
宾主围坐桌旁,一边品尝农家糕点,一边唠起家常,因为主人的方言口音,我这个大使成了双方的翻译。这个历史悠久的农庄目前拥有草场地45公顷,另外租着78公顷高山草场和25公顷林地,饲养了80头奶牛,70只牛犊和一些当地特有的矮脚马。而农庄真正的劳动力只有三人,每年向牛奶厂提供吨鲜奶。主人看到客人吃惊的表情,便起身带着大家来到养殖大棚参观,原来这里的奶牛头头训练有素,每天两次,到点自动到全自动挤奶设备前排队接受挤奶。宾客对此赞叹不已。此次访问使这家农庄美名远扬,也成为中奥交往的一段佳话。
戴国委同参加接待胡主席访问的欧洲司同志合影
老朋友菲舍尔
中奥自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虽有起伏,但总体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不仅两国领导人之间保持密切交往,中奥各界之间的交流与友谊也起着重要作用。广交朋友,深交朋友也是大使的职责所在。我虽然在任仅有两年,但离开维也纳八年后的今天,依然与当年结交的许多朋友保持着联系和往来。到柏林任职后,很多朋友专程从奥地利到柏林来叙旧和参加使馆的活动。我与菲舍尔总统就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友情。
递交国书
奥地利前总统海因茨·菲舍尔先生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后来连续三次任国民议会议长,担任过两届长达12年奥地利总统。菲舍尔先生一直
年,匈牙利贵族伊格纳茨·迈耶·冯·阿尔索鲁茨巴赫成为XAIPE宫的新主人,他经常邀请学者和艺术家来家中聚会,使这里成为欧洲年革命期间自由思想知识分子的沙龙和据点。在接下来的岁月中,XAIPE宫又几易其主,甚至还一度成为“宫殿咖啡馆”。在以咖啡馆文化著称的维也纳,来往此间的文化名人始终络绎不绝,如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设计大师约瑟夫·霍夫曼、文学家阿图尔·施尼茨勒以及维也纳著名女演员维尔玛·德吉舍尔等,都曾经是这里的座上宾。因其所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XAIPE宫早在年便被正式列为奥地利国家文物保护建筑。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英军曾在此驻扎。不过年,这幢建筑又转手到了一位私人企业家手中。年4月,中国把它作为大使官邸买下后,进行了重新装修和改造。因是文物保护建筑,所以有诸多规定和要求,可以照原样修,但不能改变。记得光是外墙面的颜色,奥地利设计师万托赫先生和我们的工人师傅就对比着色板调了一整天。因历史上这个小宫殿曾是美泉宫的一部分,因此被允许使用“美泉宫黄”,但是要知道,“美泉宫黄”也有几十种呢。修缮完毕,奥地利文物保护局特地给我发来贺信,感谢中国政府为奥地利文保作出的贡献,说他们最为乐见的就是热爱文物又有财力进行保护的主人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宫殿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我在大门入口安放了两尊大理石雕中国狮子,中西相融,璧联珠合。
回想起来,使馆大楼是老维特曼五十年前帮我们买的,大使官邸是小维特曼十年前帮我们购置的,中国与这一家两代真是缘深情长啊!
国宝熊猫友谊使者
其实,在过去的这半个世纪中,为中奥传统友谊添砖加瓦做出贡献的,除了始终奋斗在台前幕后并为此付出辛劳汗水的外交官们,还有另一类亲善大使的存在。这就是3年中国政府送给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的一对大熊猫“阳阳”和“龙徽”。这对国宝在奥地利民间的地位不可撼动,至今无出其右者,它们享受的是超明星待遇。当年为了迎接这对新客人,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泉宫动物园专门改造升级了原先用来饲养大象和海猫的房舍,使之成为一处室内面积达平米、室外面积平米的现代化熊猫馆。熊猫的护理员和饲养员中不乏动物学博士。这对大熊猫也不负众望,在维也纳总共生育了5只幼崽,不愧为熊猫家族的英雄父母。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熊猫的发情期极为短暂,一年当中可能只有一两天,而且对交配伙伴及其挑剔。当时欧洲各国动物园里生活着几十只大熊猫,而自然交配成功生育幼崽的只有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大熊猫在美泉宫动物园也做足了“明星梦”。熊猫幼崽成活率很低,出生后头三个月它们不能出来,也没有名字。它们的名字一般是由中方提供几个供选,动物园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ddqh/22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