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当地气候 >> 维也纳之战下,奥斯曼的陨落
土耳其人人兵临城下了,在城外挖了很多地道,土耳其人火炮不够用,那就挖地道,买炸药来炸城墙,那个时候城墙不是一块一块砖,而是夯土,土的外面包砖,所以被炸药一炸,就塌陷了。
奥地利人早知道土耳其人工兵厉害,会挖地道,所以奥地利人在维也纳城内摆着盘子里面放着豆子,只要豆子一颤抖就说明底下有人挖地道。当然奥地利人也有办法,就是立了那些防步兵的栅栏,木头底座上面一个架子放着长矛,作为阻拦敌人的设施。可以有效防止敌人冲锋。
土耳其人第一波冲上来是扔手榴弹的,掷弹兵。当时是很危险的,因为要先点了手里的炸弹扔出去,不像现在的手榴弹有保险,扔出去前很安全的。那个时候你扔出去,扔早了敌人捡起来扔回来了,扔完了把自己炸了。
但这场战斗的主力还是步兵的肉搏,刀光剑影,血性拼杀。
说句题外话,看多了古代历史到现代历史的战争,会发现战争越来越文明,年代法国人说,如果现在再次爆发二战那样惨烈程度的战争,法国士兵大部分都会精神崩溃。
要再让现在士兵体验古代那样完全近战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那更要崩溃。冷兵器时代,兵器冷,人心更冷,现在的人让你开枪你还有可能开,让你拿刀子砍,恐怕会很难。
所以维也纳战争,是很惨烈的。维也纳坚守了两个月,眼看就要守不住了,终于有一天那个负责发信号的士兵,带着麻木的心发射信号以后像往常一样不带期望的回去,结果惊讶的发现城外几十公里树林也飞起了一枚信号弹。
洛林公爵带着四万部队,包括德意志诸邦的援军到来了,这支部队里最有名的是欧根亲王,和路易十四是亲戚,路易十四说我们法国不帮忙,但是欧根亲王不顾阻挠加入援军。
如今奥地利的霍夫堡宫是总统府,前面就立着欧根亲王的铜像。
除了洛林公爵的四万,波兰人还派来了三万大军,相当于七万联军而且是以逸待劳的生力军,而土耳其人在两个月来已经精疲力尽。
于是土耳其人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撤军,这个是不会选的,否则来干嘛来了?第二个是分出一小部分继续攻城,毕竟维也纳已经奄奄一息了,然后派剩下大部队迎战他们的援军。也就是中国古代兵法里面的围点打援嘛。
结果穆斯塔法两条路都没选,他选的是死路:不管屁股后面的敌人援军,而继续埋头攻城。
因为土耳其人做过勘测,他们屁股后面是高山,他们认为敌人不可能从后面到来,结果偏偏波兰人就绕道后山还把大炮也拉上了山头,包围了土耳其军队。
所以土耳其人等于是背后遭到了致命一击。波兰三多万多援军有几千多翼骑兵主力军。
翼骑兵是非常有传奇色彩的骑兵部队,他们背后都背着两个翅膀,实际上这一对翅膀打仗是不背的,阅兵的时候会背上,很好看。
波兰人有一句老话:天塌下来不要紧,有翼骑兵的长矛给撑起来。
每个波兰翼骑兵都配备一根长矛,还有一把重剑,一把马刀,两只燧发手枪。所以配备很足,装备齐全。战斗力很强大。
欧洲骑兵的经典战术是冲锋一波,然后开枪,退回去继续冲锋开枪,目的是把敌人阵型打散,然后拿出近战武器冲锋发起进攻。
波兰这个骑兵传统甚至持续到二战,希特勒闪电战进攻波兰,那个时候波兰还有十六个骑兵旅,而且拿着还是长矛马刀,迎战德国坦克。仿佛穿越的场景。
拿破仑最著名的枪骑兵团队也是波兰人构成,所以波兰人的骑兵是很厉害的。
大维奇尔穆斯达法相当于给苏丹差屁股了,这场战役打输了,是惨败,错全是他穆斯塔法指挥不行。要是打赢了,也是苏丹决策得好,所以这个苏丹发动的战争让大维奇尔背了锅。
韩后天主教联军开始反击,一鼓作气收复了布达,佩斯等等,一直到如今塞尔维亚境内。苏丹大怒,处死了这个大维奇尔穆斯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