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地理位置 >>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深度讲解之何凤山和生
走进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在二楼看完一段关于“水晶之夜”的短片之后,就正式进入纪念馆的文物展厅。
摆在展馆C位的雕像就是何凤山博士。这座雕像于年9月2日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被揭幕,同时落座的还有新四军的“大鼻子神医”——罗生特医生。
年新馆开馆之后,何凤山博士就被摆放在展馆最重要的位置,以示对其尊重、感激与怀念。
这一展区的名字叫作“生命签证”。寥寥数语讲述了:年至年期间,何凤山博士受国民政府委任,出任奥地利领事,为犹太难民发放了数千张签证,持有这些签证之后,奥地利的犹太人就可以逃离纳粹魔抓的历史事件。
其实这段话,太简单了。以至于有人认为:领事发放签证,工作职责所为,有啥值得歌功颂德的?更有甚者还说,当时还有很多侨民留在奥地利,怎么不去帮他们买船票,帮他们回来?
我看到不禁失笑,咱们是不是对国民政府的要求太高了?二战期间能不卖国就不错啦,还要求他们撤侨?
为什么以色列政府会授予何凤山博士国际义士的称号?
因为他能够在纳粹统治的管辖区,保持理智与冷静,审时度势,没有盲从他国政府的政令,没有接纳顶头上司的意见,承受住各方的压力,秉持着一颗善良之心,无私地救助犹太人。
当纳粹政府统治奥地利之时,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嘴上虽然在谴责纳粹的暴行,身体倒是很诚实,因为怕和希特勒政府起正面冲突,收紧甚至暂停了对犹太人的申请。美国虽然没有立即停止对犹太人签证的发放,但是减少了配额,提高了申请条件,也就是说,只有有钱的犹太人才欢迎去美国。
在这种情形之下,中国领馆是唯一一个无条件接纳犹太人的领馆,任何一个犹太人只要到中国领馆申请签证,何凤山都给他签发。
光就这一点,何凤山博士就永远值得被纪念和称颂!
那这到底是国民政府的态度,还是何凤山自己的决定?
关于这个问题,我看了他本人的自传《外交生涯四十年》,有一段写道:
我国对犹太人的签证,态度不一致,其后因此而发生了问题。例如本馆得自外交部的训令,即犹太人请求签证入境者,条件宽厚,不予拒绝。而孔祥熙院长并进一步公开对犹太人的遭遇表示同情,有特劈海南岛为容纳犹太人地区之说。不过在同一政府之下,驻德大使馆的态度则不然,是时陈介当大使,他以为希特勒既然反犹太人,我国为维持中德邦交,不能与他唱反调。某次在长途电话中,他指示应对签证加以限制。我即告知外交部的训令并非如此,而是采取开放政策,他听闻后极不以为然地说:“叔谟(当时外交部政次)那里我去关照,你依我的说话照办好了!”我维诺称是,满以为外交部对此将另有新的指示,然而一直等候,毫无音讯。副领事周其庠因此而仍照原电指示办理,陈大使闻之大为怒火,恰好这位周君平日人缘极坏,自然有人造谣,向大使馆告他出卖签证,贪赃枉法。陈大使以为得到把柄,正好开刀,于是派了丁参事文渊来管调查。
后来的这位丁参事的确来了,翻箱倒柜查了个底朝天,也没有发现贩卖签证的证据,问何凤山:为什么有谣言说你们买卖签证?何答道:谣言不足信,既然是“开放签证”,那就是人人能够得到签证,既然人人都能得到,谁还愿意出钱来买呢?相反,如果签证像美国一样严苛,那才要去贿赂呢!
丁参事被说得无语,只能悻悻而回。
身处在纳粹管辖区的何凤山博士,为什么敢和恶势力抗衡?
因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回顾他的一生,尤其是童年时期,一直受到他人的帮助,也许他的报恩方式就是将这种善良传递下去。
何凤山出生于益阳赫山区一农家。7岁那年,因父亲去世,母亲经人介绍,便带他来到五马坊的信义教会,以勤杂为生。据说,何凤山和母亲,当年就住在教会的门卫室里。
何凤山天资聪颖,7、8岁便入学当地最好的教会学校——信义小学。这座信义小学是由挪威传教士原道明所创立。
信义教不仅资助何凤山读完了小学,中学,后期读雅礼大学也一直有资助。这座雅礼大学实可谓当时的贵族学校,不仅是一所全寄宿制学校,还规定冬天有冬天的校服、夏天有夏天的校服,运动课还有运动装,而且这还是长沙唯一一所全英文授课的学校,毕业证书受耶鲁等大学的认可。他当时公派出国留学,攻读慕尼黑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所有的学杂费,也是由德国企业赞助的。
所以何凤山博士心里很清楚,他所有的成就除了自身努力,还来自于他人的帮助。
年,那是特殊的一年。
年7月7日,日本开始全面侵略我国,12月13日攻占南京,屠杀了我们30多万同胞。听闻这些信息,何凤山深感悲愤,却又无能为力。
年3月12日,德国正式吞并奥地利,从开始对犹太人的限制,到后来的关押,制裁,甚至殴打、屠杀,这一切都不免让他想起远在国内的同胞也正遭受着同样的磨难。他没有办法回国抗战,保护国人,但他可以在奥地利拯救犹太人。
在整个二战期间,何凤山到底救助了多少犹太人?
无从考证!
我们所能找到的是一份年6月20日的签证,已经是多号了,而7月的一份签证是多号。一位名为汉斯·克劳斯的犹太人签证日期为年10月27日,号码为号。
从年5月到10月仅仅5个月中,何凤山向奥地利的犹太人发放了多张前往中国的签证,而他在维也纳工作时间为两年,据估测至少有余份。
我想从他的自传里找寻答案,结果却得到一句:凡可尽力之处无不尽力,不知救活了多少犹太人。
参考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为两位历史人物何凤山、罗生特立雕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dlwz/2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