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

智慧城市专题维也纳

发布时间:2024/4/10 19:21:50   点击数:

维也纳:多瑙河畔的明珠、“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其能连续七年被评选为全球最宜居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之外,在低碳、绿色、智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更是典范。

随着城市面临更多发展压力,欧洲许多城市正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智慧城市则打开了这扇窗。作为欧洲的领先者,维也纳已取得诸多成就。

年12月,来自19个国家的超过个智慧城市建设提案提交至巴塞罗那世博会,最终“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获得第一届世界智能城市奖。这反映了维也纳的智慧城市概念、项目和解决方案已取得显著突破。

维也纳希望借助“智慧城市维也纳”计划将自己定位为欧洲智能研究和技术领域的领导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城市“智慧发展道路”,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环境气候。其目标和任务有以下几种:城市能源系统的宏观管理,高效率的生产和供应技术,智能网络和热能供应,低能源需求的“活力”建筑,发展环保、高效节能、低碳排放的活动系统。

基于以上目标,维也纳先后制定了“-年行动计划”(短期)、“年路线图”战略(中期)、“智能能源展望”(长期)。与其他城市关于智慧城市建设仍然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上不同,维也纳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在城市规划层面上得以实施。

01

多瑙河畔

一座“不耗电”的

污水处理厂

维也纳主污水处理厂靠近多瑙河的运河口,是维也纳的最低点。维也纳的市政污水经此处理后流入多瑙河,设计旱季日处理量为68万m3/d,雨季最大日处理量为万m3/d。生物处理工艺采用改良的AB法,该厂计划于年实现能量的完全自给。

维也纳主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为进水→机械抓斗除渣→提升→格栅(6mm)→除砂→初沉池→AB法(A段采用表面曝气,中间沉淀池为平流式沉淀池,HRT=1.5h)→辐流式沉淀池。污泥经浓缩脱水后外运焚烧。

维也纳主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较高,进水COD=-mg/L,氨氮60-70mg/L,C/N8。出水(示例)氨氮为0.63mg/L,NOx-N为1.88mg/L,PO4-P为0.7mg/L。

维也纳主污水处理厂注重节能的细节设计,厂内装有一个轴流式水轮机,相当于户家庭同一时间的用电量。另外还准备在污水处理厂安装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通过这些措施,降低化石能源消耗量,为当地环保工作做出贡献。

EOS污泥能源优化项目:“EOS”是德语Energie-OptimierungSchlammbehandlung的缩写,可译为污泥处理的能源优化。目前污水厂每年需要耗电60万度,约城市总用电量的1%。该项目正在准备进行中,其目标是回收利用污泥中富含的能源。该计划将建造6个35米高的污泥消化池。污泥消化产生的沼气在热电联产厂中将会被转化成电能和热能。该项目计划在年开始建设,为期6年。预计总投资额为2亿欧元,年起,可再生能源将会全面满足整个水厂的能量要求。

02

Spittelau怪房子

垃圾供暖制建材

当你乘坐地铁6号线,在一个名为施比特劳的站点下车后,一座造型独特、色彩斑斓的建筑将会映入你眼帘。建筑主体色调另类、错落有致。最有特色是矗立在后方米高的桅塔,塔体颈部建有一个大的金色椭球体,顶部则建有一个小的金色扁球体。整个建筑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夺人眼球的同时,又不失和谐。然而,这座如此艺术的建筑,竟是一座垃圾焚烧处理厂,那金光灿灿的桅塔则是负责排放废气的烟囱,大的金色球体就是垃圾焚烧站的控制室,而取暖发电所用的燃料则是我们每天倾倒的垃圾。它就是位于维也纳9区、多瑙运河河畔,鼎鼎大名的施比特劳垃圾焚烧发电厂。

施比特劳垃圾焚烧发电厂,负责处理维也纳约1/4的垃圾,每天24小时运转,产生的热量能为周围约6万户的居民住宅提供暖气和热水。而焚烧的残渣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做到一物多用。

与燃油供暖的方式相比,施比特劳依靠垃圾焚烧供暖可以减少2/3的温室气体排放,过滤设备经过升级后的,可以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低90%之多,排入大气的废气已经非常“干净”,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值。

围绕厂区外围行走,无粉尘,闻不到异味,也听不到噪音,更看不到黑烟排放。该厂已经为区内安全输出WM热能,其管线总长度已经超过0公里,成为全欧洲最长的管线之一。

施比特劳焚烧垃圾获取热能,以及废气、废水、废渣处理的工艺流程如下:

主要技术数据参考(以年为单位)

处理垃圾量:25万吨;

发电量:4千万千瓦时;

热能供应量:4.7亿千瓦时;

产生矿渣、烟灰以及滤网尘饼总量:6万吨;

其中可回收利用的含铁残渣:6千吨。

03

个检测设备

配合绿植智能防洪

为应对近年来不断增大的降雨量,维护城市稳定、畅通的运行,维也纳市对排水系统做了大力改善。从对排水管网的智能化改造开始,维也纳在管网的不同枢纽区安装了个监测设备,对管网内污水的流速、流量、水位等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对流量的分层监测掌握管道的淤结情况,及时加以疏通。

此外还建了个闸门和85个泵站。戈特舍尔说,城市排水管网就像城市道路网,有主干道和小胡同之分。掌握了不同管网的流量,就可以通过在管网节点修建调节闸来调节不同管网的流速和流量。维也纳往往是某个城区下大雨,其他城区未必也下大雨。这时,可以通过管网控制中心减缓无雨或小雨区的管网流速,将主干道的容量让给大雨区,主干道的流量可以在短时间内成倍提高,有时只要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

维也纳管网公司在全市有24个气象监测站,同时与国家气象局合作,遇到暴雨天气,每两小时向控制中心预报一次暴雨的走向、停留时间和降水量,以便及时调整对排水管网的管控。因为从控制中心下指令到管网的闸门完全打开或关闭需要约20分钟。

另外,维也纳人也通过扩大城市绿地、街头和房顶的植物,来增大城市的排水能力。几棵树,几盆植物的功效都是巨大的,它们不仅能吸收一部分的雨水,还能延缓雨水进入地下管网的时间。正是这微不足道的几分钟,或半小时,对缓和管网内的高峰雨水量极其宝贵。因此,街头绿化不仅仅是城市绿化工程,更是城市防洪工程的有力帮手。

建设经验

奥地利维也纳通过智慧城市项目克服了绿色城市建设进程中的技术和平台问题,在气候保护、能源利用、交通组织等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成为全球知名的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其成果和经验总结如下:

1.城市规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dlwz/260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