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

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为何会打破环俄缓冲

发布时间:2025/4/19 11:01:25   点击数:
#深度好文计划#一提到波罗的海三国,就能联想到他们和俄国之间的关系。虽说大家昔日都是苏联旗下的兄弟国家,但彼此的关系却一直不冷不热。

到了苏联解体前夕,波罗的海三国也是率先从苏联中分出来单干的。而且苏联解体以后,波罗的海三国不光和俄国关系很一般,而且以最快的速度在年加入了北约和欧盟。

那时候俄国也在努力申请加入北约,奈何一直被拒,先后4次都没能成功。从此以后,俄国和北约的关系淡了,但问题是波罗的海三国紧挨着俄国,等于是把北约的枪炮,对准了圣彼得堡,这下岂不很尴尬?

毕竟俄国一直在努力构建环俄缓冲带,打算构建一圈俄国与敌对国的缓冲地区,以此保证俄国的安全。可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这事儿,直接把它给整破防了。为啥波罗的海三国要如此努力地迎合北约东扩呢?

波罗的海三国被俄国坑过

这个故事咱们不止一次讲过了,回顾波罗的海三国的历史,基本上就是和俄国对抗,以及被俄国征服的历史。

17世纪的时候,波罗的海沿岸还是瑞典王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地盘。其中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包括圣彼得堡等地,归瑞典王国,立陶宛则归波兰立陶宛联邦。

第一次被坑

彼得一世意识到波罗的海沿岸的重要性以后,便在年开始,和瑞典王国鏖战了21年之久。这期间,彼得一世于年夺取了涅瓦河口,在这里建立了圣彼得堡,并且在年迁都于此。

年,彼得一世彻底击败瑞典王国,赢得了大北方战争,从而获得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广袤地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地,自然是归了俄国。

当地的民众自然不服啊,不服的就直接消灭。不吭声的才能苟延残喘,所以说这是第一次,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俄国人结仇。

到了18世纪末,通过和奥地利、普鲁士合作,沙俄与他们先后3次瓜分了波兰立陶宛联邦。其中沙俄占的地盘最多,足有46万平方公里。其中就包括了如今立陶宛的大部分地区。

所以说,波罗的海三国,在18世纪末之前,全部纳入了沙俄的势力范围。紧接着自然是他们的老一套工作,同化部分当地的贵族,再向当地转移大量俄族人。

一直到年,波罗的海三国的百姓,都是俄国的臣民。其实甚至在拿破仑战争后,芬兰也一度纳入了沙俄的势力范围,所以说,称呼那时候的沙俄为波罗的海霸主,一点不为过。

第二次被坑

年沙俄覆灭,波罗的海三国的当地人,由于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让出了西部大片土地,因此波罗的海三国也相继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

这是他们首次建立自己的国家,而且这些国家还安安稳稳地运营了20多年。一直到年,苏联以构建东方战线为由,才再次将波罗的海三国给吞了。

苏联吃了波罗的海三国以后,自然是沙俄时代的老一套,不服的全部咔嚓了,服气的留下来慢慢同化。这是波罗的海三国第二次被俄国坑了。

所以说,他们对俄国的确有一种切齿之恨。因此当苏联即将崩盘之际,他们才会义无反顾地率先出来单飞。

波罗的海三国和俄国尿不到一个壶里

其实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被沙俄统治过年左右的时间,沙俄统治立陶宛也有多年时间,这时间绝对不算短了。而俄文明也不是一个太落后的文明,所以为什么俄文明没能同化他们呢?我认为有这么几点原因:

第一,波罗的海三国的文明,更偏向德国和波兰,他们和沙俄是真心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第二,波罗的海三国,痛恨俄国强行将其并入自己的版图,所以即便被统治了,他们也想方设法地想要保住自身的文明独立。

第三,沙俄虽然占领了这片地区,但这片地区是沙俄的形象工程,是他们需要展示给欧洲乃至世界看的,所以他们对当地的同化力度没有内陆那么大,毕竟为了面子,还是悠着点为好。

第四,苏联时期,客观上来说对民族的自治还是比较尊重的。所以说才会诞生15个加盟共和国嘛!所以说,明面上苏联也不能强烈要求波罗的海三国改弦更张,承袭俄文化。

所以说,波罗的海三国并没有真正被俄文化所同化。当然了学习俄语以及了解俄国历史,那是必须的,尤其是想要在沙俄、苏联时期有所作为,这两点是必须要做到的。

毕竟你在宏观上说破天也没用,什么保住民族的独立性与个性?如果学一门俄语,你个人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你学是不学?所以说不少波罗的海三国的人,在苏联时期还是努力想要掌握俄语的。

波罗的海三国的确打破了环俄缓冲带

环俄缓冲带,这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我认为这个概念用来形容俄国想要打造的邻里关系格局,还是比较贴切的。

俄国地盘太大了,因此他们始终没有足够的安全感。要想获得安全感,要么统一地球,要么就是把自己和敌对的那一方隔绝开,在两者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

比如说,苏联时期,在二战时为了与德国保持安全距离,特地入侵了芬兰、波罗的海三国、波兰以及罗马尼亚等国,打造出了一个面积达46万平方公里的缓冲地带。

二战结束前夕,苏联提出对日宣战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求外蒙保持原样,也就是继续受苏联控制。其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在中苏之间,构造一个缓冲地带。

实际上缓冲带已经成了俄国的一种常态,在东方有外蒙作为中俄之间的缓冲地带,在西方又有白罗斯、乌克兰作为俄欧双方的缓冲地带。在高加索地区,高加索三国,都是俄土、俄伊之间的缓冲地带。在中亚,中亚五国便是俄国与亚洲南部之间的缓冲带。

总而言之,俄国周围一圈,基本都有缓冲带,安全感满满。结果波罗的海三国,在年加入了北约。

波罗的海三国,不光紧贴着俄国,而且最近的地方距离俄国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只有公里左右。这就是说,北约的火炮,距离俄国的核心区域,只有公里,这还谈什么安全感呢?简直就是被人家扒了个底朝天了啊!

所以说,波罗的海三国,打破了环俄缓冲带这一概念,并不是空穴来风的说法。要不是过去俄国和北约一直都是战略伙伴关系的话,估计双方早就没得聊了。

芬兰瑞典先后加入北约,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

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那是趁着俄国和北约处于蜜月期,所以当时对俄国虽然有打击,但不大。可等到蜜月期结束以后,俄国就觉得膈应了,毕竟没了缓冲区,觉都睡不好。

结果俄乌战争以后,芬兰和瑞典也纷纷申请加入北约,这可就有点惊悚了。毕竟这么一来,整个北欧就没俄国什么事儿了,圣彼得堡被芬兰和爱沙尼亚卡在中间,还能有所作为吗?加里宁格勒作为俄国的一块飞地,还能继续和俄国畅通无阻地进行联系吗?

这些都是未知数,毕竟俄国和北约的关系,在未来也是无法预判的。至少就目前来看,这一消息,无异于在俄国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毕竟当初人家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原因之一,就是身为缓冲区工具的乌克兰,居然打算放弃这一身份倒向北约,这是俄国不能忍的,现在北方一下又多了俩北约邻居,俄国好像已经忍了好几个月了。

看样子,俄国对波罗的海地区,基本已经处于半放弃状态了。他们现在重点寄希望于黑海的克里米亚,以及远东的海参崴。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lsyg/270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