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日
年8月14日
杨度等人发起
筹安会
01年8月14日,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孙、李、胡、刘4人都曾参加过同盟会,是名噪一时的革命党。杨度用了许多手段把严复列为发起人,使袁世凯”极为欢悦”。 8月23日,由杨度亲自起草的筹安会宣言公开发表,筹安会宣布正式成立。杨度为理事长,孙毓筠为副理事长,严、刘、李、胡4人为理事。在筹安会宣言里,杨度说:“彼外人之轸念吾国者,且不惜大声疾呼,以为吾民忠告,而吾国人士乃反委生任运,不思为根本解决之谋,甚或明知国势之危,而以一身毁誉利害所关,瞻顾徘徊,惮于发议,将爱国之谓何?国民义务之渭何?我等身为中国人民,国家之存亡,即为身家之生死,岂忍苟安漠视,坐待其亡。度特纠集同志,组成此会,以筹一国之治安。”
年8月14日
中国正式对
德国、奥地利宣战
02
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发布《大总统布告》,正式宣布对德、奥宣战。布告称:“我中华民国政府前以德国施行潜水艇计划,违背国际公法,危害中立国人民生命财产,曾于本年二月九日向德政府提出抗议,并声明万一抗议无效,不得已将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等语。不意抗议之后,其潜水艇计划曾不少变,中立国之船只,交战国之商船,横被轰毁,日增其数。……遂于三月十四日向德政府宣告断绝外交关系,并将经过情形宣示中外。……与德国取同一政策之奥国,亦始终未改其度。既背公法,复伤害吾人民,我政府责善之深心,至是实己绝望。爰自中华民国六年八月十四日上午十时起,对德国、奥国宣告立于战争地位。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之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 当日,外交部照会各协约国、中立国驻华公使以及德国驻京代表、奥地利驻华公使,通告中国对德、奥宣战。美、英、法、日、意、俄等国公使当即复函外交部,对中国参战表示欢迎。奥地利公使在复函中声明:“此项宣战,本公使以为违背宪法,当视为无效。盖按黎前大总统之高明意见,此项宣战之举应由国会两院同意赞成,方可施行。”外交部认为,中奥已为敌国,不能接受这一公文,当即将公文退还奥地利公使。
年8月14日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
03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该条约规定:缔约双方担任协同其他联合国家对日本作战直至获得最后胜利为止;在此次对日作战中,彼此互给一切必要之军事及其他援助与支持;缔约双方下与日本单独谈判或签订协定、和约;缔约双方之一方不参加任何反对对方之同盟和集团;等等。 同时还签订了将原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改为长春铁路,归中苏两国共同所有,由两国共同经营的《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苏军当在日本投降后三个星期开始由中国撤退,并在三个月内撤完的《中苏关于苏军进入东三省之协定》;中国将大连港口工程及其设备的一半无偿租给苏联,租期为30年的《中苏关于大连协定》;中苏两国共同使用海军基地旅顺口,苏联有权在基地驻扎陆、海、空军的《中苏关于旅顺口协定》。 两国政府还互换照会:苏联尊重中国在东三省主权及领土完整,如外蒙公民投票愿独立,中国政府当予承认。
年8月14日
中共军队
分三路
急进东北
04年8月14日,冀热辽区党委书记、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运昌召开区党委和军区紧急会议,研究部署进军东北问题,朱德总司令曾于本月11日命令晋绥、晋察冀、山东军区各以一部兵力立即进军东北。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决定由李运昌率8个团的兵力,分三路首先进入东北:西路由十四军分区司令员舒行率领,约余人向承德、围场方向进发;中路由十五军区司令员赵文晋率领,约D余人向赤峰方向进发;东路军由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率领,约人组成挺进东北先遣队,向锦州、沈阳方向进发。李运昌率第十五团及警卫营和大批地方干部沿北宁铁路前进。
年8月14日
长征二号火箭
发射澳星成功
05年8月14日7时12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传来喜讯: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顺利起飞,成功地把美国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1”通信卫星入预定轨道。 发射结果表明,“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将“澳星”送入了轨道倾角为28度、近地点高度为公里、远地点高度为公里的椭圆轨道;火箭控制系统为“澳星”建立了所需的入轨姿态,航天测控网及时间用户提供了卫星轨道根数等主要参数。这次我国为澳大利亚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的合同完成后,“澳星”今后的测控,将由美国休斯公司负责。 “澳星”发射成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名打电报给国防科工委,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正在外地考察工作的江泽民总书记今天清晨看完“澳星”发射成功的电视直播后,立即给在发射现场的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打电话表示祝贺,并通过他向火箭的研制者和参加这次发射、测控、通信、勤务保障等各项工作的同志们表示慰问,并向在场的国外合作者致意。
END
图文源自网络
总指导:唐志文
指导老师:曾柳
主编:王孝任王琦睿(实习)
图文编辑:李宜璇
排版编辑:李宜璇
校对编辑:寇天泽李宜璇
责任编辑:雷平廖婧琦(实习)
出品单位:商院融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