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旅游景点 >> 石游归来石油人的奥地利之旅
冯森
地球科学学院博士
导师曾溅辉
年欧洲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会议介绍
EGU会议是由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主办的高水平学术会议,其议题内容广泛,涵盖地球科学、天体、空间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石油地质方面是其中的一个专题内容。
会议经历
★
年4月6日
北京出发,乘机前往奥地利维也纳
年4月7日
安顿住宿,按照会期要求进行会议注册,并参加开幕式
年4月8日
听取学习各分会场报告,同与会专家学者、国内外师生进行学术交流
年4月9日
在专题ERE3.2上做题为“QuantitativeAnalysisontheOriginofOverpressureintheQikouSagoftheBohaiBayBasin,China”的展板报告
年4月10-11日
听取学习分会场报告,同与会专家学者、国内外师生进行学术交流
年4月12日
从维也纳启程返回北京抵达北京
★
会议感受
主要内容:
1、依据本人投稿专题,进行了分会的展板报告。
2、通过展板报告,见识并学习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在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
3、与国内外学者进行交流,得到了一次宝贵的英文学术交流的机会。
4、听取不同分会的口头报告,与众多学者一道听取了一些优秀的研究成果介绍,在浓烈的学术探讨氛围中,学到了许多知识。
具体情况及收获:
本人在展板报告期间,与国内外学者交流在沉积盆地深层地层超压的定量计算方面的方法、技术手段、实践心得以及可能的改进和发展方向。展示期间,有数位国内外学者驻足观看,并与几位学者简单进行了探讨,包括对我的研究内容进行简要的口头介绍,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更为详细的阐释和说明。与此同时,参观了同一议题其他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对相同研究对象的不同方法和结果进行了交流。
通过几天的参会,听取了不同议题的海报和口头报告,我了解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展的关于地球科学方面的诸多研究工作,涵盖了板块运动、大气环境、水环境、古生物、层序地层学、地震等多个方面,学习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方法和手段。
我的收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这是我学术生涯中第一次出国参加会议,这趟旅程中我始终在不断学习,许多经历对我而言都是第一次,所以经常需要与人沟通来确保行动顺利,我最大的体会就是需要做充分的准备,无论是对于出国的各种事而言,还是对于学术交流而言。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英文日常交流其实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很多时候欧美的学者会很耐心并且友善的听取我的讲解,在我表述不确切的时候往往会根据我的意思对我的观点进行补充说明,交流的气氛是非常和谐的,只要突破了一开始的胆怯心理,大胆开口对话和沟通,基本都能够实现正常交流。英语是一种语言,一项技能,更是一种工具,尤其是对于学术而言。阅读、理解并学习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撰写英文论文,都离不开扎实的英语基础,因此学好英语,应用英语进行论文阅读、论文写作、学术交流、口头汇报等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作为博士生的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第二,一个良好的心态十分重要,我的亲身体会是,紧张往往会让你无法良好的将心中所想表述出来,会影响我组织语言,而通过与一些学者交流,他们往往会很友善并且耐心的与我进行交流,慢慢的当我心态变得放松之后,很多交流的过程也变得更加容易。
第三,作为学术会议,在会期过程中,尽可能的了解并学习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是十分重要的,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能够在短时间吸收大量的精华。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篇题为“DiscoveryoftheLateJurassic-EarlyCretaceousAeolianDepositsinQaidamBasin,NorthenTibetPlateau”的展板报告,其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整的介绍了研究内容,他的展板制作的精细程度以及图表文字的编排看起来十分吸引人,并且研究成果十分有意义,让我一个非专题领域的人一眼就被他的展板吸引并且在短时间内就抓住了他的研究主线,对我今后进行论文写作,展板制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存在的问题与期望
在这次会议形成中,由于行程准备不甚充分,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小事和问题,但都在及时的沟通和帮助下一一解决。最后,我想感谢学校能够提供这样一次出国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让我提升了自己的英文交流水平和学术视野,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感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老师们对博士参加国际会议的支持,感谢我的导师曾溅辉教授对我学术上的教导和鼓励。通过这次难忘的经历,我在学习和收获之余,更认识到了自己现阶段的不足,我将更加努力,在今后的学术生涯中,不断武装自己,明确研究思路,坚定前进方向,力争做出更多学术成果,不负老师和学校的期望与栽培。
作者
冯森
编辑
YAN
责任编辑
陆杭波
投稿邮箱:cupxueg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