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

第三章民族主义2

发布时间:2021/6/14 22:04:30   点击数:
湖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82.html

年代到年代亚洲的大多数国家实现了独立,非洲的独立气势也随之高涨。因此这些地区的人民在国际政治上的发言力增强。

年的德国和日本投降之后,在欧洲东西方分割已经成为确定的事实,在亚洲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年 爆发。可是,“东方”的强硬路线受到了挫折。苏联的斯大林对柏林封锁的尝试、北朝鲜的金日成统一韩国的战争都失败了。这些冒险主义的政策导致美国为指导国家的“西方”军事同盟对“东方”包围网加速形成。年3月斯大林死亡,同年7月朝鲜停战达成。“东西方对话”的气氛产生了。年4月到7月在日内瓦,商讨朝鲜和印度支那的和平会议召开,“ 次印度支那战争”结束。

赫鲁晓夫的苏联、毛泽东的中国,都认为相较于以武力解放全世界,不如通过“和平共存”为前提,优先发展国内经济,证明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更为重要。他们逐渐在战略上转换为,在对外政策上加强对激增的“南方”新兴国家的政治影响力,在国际社会中孤立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势力。

在欧洲,年5月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签署了奥地利国家条约。同年7月在日内瓦召开了“战后” 次的领导人会议。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总统,苏联的布尔加宁总理参加。虽然除了对经济、文化关系的改善达成协议之外,没有其他的具体成果,但是提升了对于“东西方对话”和“紧张关系的缓和”的期待。

同年9月西德的阿登纳总理访问莫斯科恢复了外交关系。只是,同月苏联和东德签订主权恢复协定之后,作为对抗美国、英国、法国向苏联通告不予承认东德政府。

在亚洲,强调“和平共存”的中国的外交战略鲜明了。

年4月,印度和中国的代表在北京签署了有关西藏和印度的通商以及交通的协定。这时,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印度也表示同意。2个月后,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在和尼赫鲁总理发表的共同声明里,再次强调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1、领土和主权的相互尊重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存的五项内容。

中国于年4月-7月参加了日内瓦会议,说服了北越实现了和平协定。从“革命”成功经过5年时间,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登场了。

印度也在独立之后经过了7年。在指导独立的国民议会派的尼赫鲁的领导下,当面维持了安定的政权。尼赫鲁的印度在推进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开发的同时,也想加强在国际社会上的发言力。

印度和苏联接近,提倡“社会主义”,接受苏联的援助推进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优先的开发战略。但是,印度国内的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并没有推进被称为“社会主义”的大的变革。这个时期,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中有不少人认为“社会主义”式样的开发战略是有效的。

中国和印度纷争的种子并没有消失。从印度被英国统治的时代开始,中国和印度并没有划定国境线。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确认之后,中国和印度之间也没有划定国境线。

英国过去对西藏拥有影响力。独立之后的印度也对西藏的独立运动抱有亲近感。中国共产党的新政权对西藏派驻人民解放军,将西藏自治区编入中国领土。西藏的人们强烈要求独立,不时的发生抗议运动。年西藏发生大规模叛乱,藏传佛教的指导者达赖喇嘛逃往印度。

年代中国和苏联的对立尖锐化之后,中国和印度的关系更加冷却了。年在国境线附近的所有地区,发生了军事冲突,两国事实上陷入了断绝外交的境地。和解的努力是在年以后开始的。

可是,年代中叶的时点上,人口规模占据世界的 和第二的两个国家的代表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承诺努力实现不同体制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存”的文件上署名这件事情上,看到了国际形势巨大变化的兆头。

年4月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非会议”(AA会议)召开。简称“万隆会议”。

“AA会议”是在埃及的纳赛尔、印度尼西亚的苏加诺、中国的周恩来、印度的尼赫鲁等指导者之间超越了意识形态和体制的不同,相互协作实现的。纳赛尔于年的政变中打倒了王权掌握权力。独立不久的锡兰、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缅甸五国成为共同的召集人,包括日本、中国在内的东亚、东南亚、南亚的15个国家、“中东”的8个国家、非洲的6个国家,合计29个国家的政府代表正式参加。

“AA会议”上,经济协作、文化合作、人权和民族自决等问题被广泛的讨论、“促进世界和平以及合作的宣言”被通过。

在这个宣言中,之前中国和印度之间确认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受到扩充,提倡“和平10项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尊重基本人权、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2、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及领土的完整。3、所有人种的平等和所有国家的平等。4、对他国内政的不干预和不干涉。5、尊重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各国单独或者集体的自卫权。6、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7、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8、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9、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10、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当然并不是所有参加国家都拥有“基本人权”的确实的保障制度是一个现实,但是作为口号放在了 项被高举。

中国这个时候还没有获得联合国的席位,但是宣言里联合国宪章的意义反复的被强调。之后,亚洲和非洲的多数的新兴国家参加了联合国,“北京政府应该作为中国的代表参加联合国”的国家数字增加了。万隆会议之后经过16年的年,中国取代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成为联合国安全保障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获得了联合国的代表权。

联合国的安全保障理事会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联”中,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中国(当初是国民党政权)作为常任理事国持有否决权。但是全会的表决是一国一票制度,没有考虑经济力量和人口等的差异。这个制度使激增的新兴国家(新加盟国)在联合国的发言力一举增大,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变化。

“AA会议”也是已经完成独立的各国领导人宣布“帝国主义”时代的结束,并激励将要实现独立的各国国民的会议。非洲的很多国家相继实现独立也是在“AA会议”之后的事情了。亚洲和非洲的新兴国家和拉丁美洲的各国一起,在联合国提出了作为低开发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可是,殖民地体制崩溃,亚洲和非洲大部分的国家独立,反而使新兴国家极度的经济困难和政治的不安定表面化。新兴国家意见的不统一和利害关系的不一致充分的表现出来了。

第二次的“AA会议”预定在万隆会议的10年之后的年的5月在阿尔及利亚召开。可是因为会议召开前的阿尔及利亚的政治变动不得不延期,结果是流会。

非洲的新兴国家的形成大幅度的滞后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非洲大陆的独立国家只有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埃及、南非四国。其中南非是少数白人统治的国家,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的权利被无视。除了在美国被解放的黑人奴隶的移民于年建国的利比里亚以外,代表“黑非洲”(黑人的非洲)的独立国家一个也不存在。

这样的非洲在年代开始到年代为止多数的国家独立了。

北部非洲,穆斯林的阿拉伯人占据多数的地区较多。因为占据伊斯兰世界西部的原因,被称为“马克勒布”(阿拉伯语日落的土地的意思)。另外,黑人占据多数的中部或者南部的非洲,被称作“黑非洲”或者“亚撒哈拉”(撒哈拉沙漠的南部)。

“马克勒布”中,意大利领的利比亚于年独立,法属突尼斯于年,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在年分别独立。

阿尔及利亚和地中海相隔在法国的对岸,因为法国人的定居者较多,法国人的定居者和占据多数的阿拉伯系统的居民组织的解放战线之间发生了战争。阿尔及利亚问题是戴高乐再次登上政治舞台的直接契机。戴高乐在年就任总理之后,修改宪法强化了总统的权限,催生了“第五共和制”。翌年年1月自己就任总统。年反对阿尔及利亚独立的当地的法国军队对本国政府发起叛乱。戴高乐以舆论支持为背景对此镇压。年3月法国和阿尔及利亚解放战线的停战协定成立。法国的国民投票和当地的居民投票都压倒性的支持独立。同年7月实现独立。可是独立后的政治极其不稳定。年代,阿尔及利亚也受到伊斯兰原理主义影响增大的影响,政治性的恐怖活动频发。

位于摩洛哥南面的西撒哈拉,西班牙在年宣布放弃。北邻的摩洛哥和南邻的毛里塔尼亚分割占领,主张各自的主权。东邻的阿尔及利亚支援的人民解放战线的斗争激化。毛里塔尼亚在年撤退了,摩洛哥并没有放弃主权主张,纷争持续至今。年联合国安全保障理事会决议由西撒哈拉居住民投票决议,派遣维和部队监视停战,摩洛哥因为反对居住民投票而拒绝交涉。

“黑非洲”里,西部的法属殖民地几内亚于年、刚果、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尼日尔、上沃尔特(现名布基纳法索)、达荷美(现名贝宁)、马里在年分别独立。

西部的英属殖民地,加纳在年、尼日利亚在年、塞拉利昂在年、冈比亚在年分别独立。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年联合国的估计有1亿万),年因为东部的州,“瓦胡拉共和国”宣布独立引发激烈的内战,到年的“瓦胡拉共和国”宣布败北为止,据说大约有万人饿死。

在中部非洲,法属的喀麦隆、加蓬、刚果、乍得、中非、比利时属的刚果金(之后的扎依尔)在年,另外西班牙属的赤道几内亚在年,葡萄牙属的圣多美普林西比在年独立。

东部非洲,埃及和英国共同统治的苏丹,受到埃及纳赛尔革命的影响,于年独立。英国和意大利分割统治的索马里半岛,年独立,合并成为索马里。法属索马里海岸于年独立成为吉布提。

英属的坦噶尼喀于年、乌干达于年、肯尼亚于年独立。比利时属的布隆迪和卢旺达在年独立。坦噶尼喀的海上桑给巴尔岛年从英国独立。年桑给巴尔通过政变废除王权,和坦噶尼喀合并为坦桑尼亚

南部非洲,法属马达加斯加于年,英属尼亚萨兰(独立后马拉维)和北罗得西亚(同赞比亚)于年,贝专纳(同博茨瓦纳)和巴苏陀兰(同莱索托)于年,斯威士兰于年,南罗得西亚(同津巴布韦)于年分别独立。

印度洋上的毛里求斯(英属),科摩罗(法属),塞舌尔(英属)的各岛分别于年-年之间独立。

葡萄牙属的莫桑比克(东海岸)和安哥拉(西海岸)在年独立,但是都陷入了激烈的内战。

除了纷争中的西撒哈拉了,非洲大陆 的非独立地区南西非洲从南非共和国的统治下于年独立成为纳米比亚。

在南非共和国,白人少数统治体制下一直维持着对黑人的人种歧视和隔离政策。年就任总统德克勒克释放了关押了27年之久的黑人解放运动的组织非洲民族会议(ANC)的指导者曼德拉,显示了对话的姿态。ANC作为回应,放弃了武装斗争,政府于年6月宣布结束种族隔离政策。同年,为了制定新的宪法,民主南非会议召开,宣布黑人参政权力的扩大和多数政党制度的引进等。因为一部分黑人的过激派的恐怖行为使得交涉难航,但是年9月德克拉克和曼德拉对重启宪法制定的交涉达成合意。年4月,宪法制定议会的选举进行,ANC获得了62.6%的票数。曼德拉就任黑人初代总统,德克拉克成为第二副总统。在5年内制定新的宪法,但是里离开实现安定统治的目标还有很多困难。

年因为非洲多个新的国家诞生所以被称为“非洲年”。到年代中叶为止,非洲的大部分成为独立国家。可是很多国家在政治上极其不安定。

由欧洲各国分割统治的分界线原封不动的成为国境线,人种、民族、语言极为复杂的原因,地域间·种族间的对立很深刻。因为语言过于多样,多数的新兴国家将旧宗主国的语言作为公用语言。民主主义没有植根,人权没有保障,独裁、政变、对反对派的处刑和暗杀反复进行。不时地发生内战、对邻国进行入侵。反政府势力越过国境设立基地展开武装斗争,另外不时地很多的难民越过国境线移动。

在非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也被引入,结果是在“东西方对立”的世界构造之下,美国、苏联、中国等的大量武器被输入。在旧葡萄牙领的安哥拉,作为苏联军队代理角色的古巴军队被送入。这些外部势力的介入导致纷争更加深刻,杀伤和破坏的规模更加扩大化。经济开发推动不起来,人口增加,自然破坏加剧。因为内战和国境纷争等混乱和气候变化引发的干燥化和沙 ,经常发生深刻的粮食危机,很多人饿死。

比利时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地区,因为本国政府对维持统治采取固执而且僵硬的态度之后,在当地的主体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又突然地承认独立,所以混乱更加巨大。

年代的前比利时所属的刚果金(年改称扎依尔)在独立之后就直面动乱,年代前葡萄牙所属的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也随着独立成为激烈内战的舞台。

比利时所属的刚果金的国民运动的 卢蒙巴于年在英属黄金海岸(年7月和英属西多哥一起独立,改名加纳)的阿克拉出席全非洲人民会议,受到非洲各地的民族主义的刺激归国。卢蒙巴立即着手建立要求马上独立的大众运动的组织工作。年1月,在利奥波德维尔(原比利时国王的名称冠名的首都,之后改名为金沙萨)发动暴动,比利时政府放弃了继续统治的念头。年1月,比利时政府在布鲁塞尔邀请刚果独立运动的各派代表召开了圆桌会议,于同年6月承认了独立。

面积.5万平方公里(约日本的6.3倍)、人口万的刚果金,拥有刚果族、伯族、卢达族等多数的种族居住。铜、金、银、锡、钻石、锌、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围绕着这些收益各派势力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独立后的总理卢蒙巴是中央集权派,总统卡萨武布是分权派。独立之后,首都马上发生军队的叛乱并且扩散到地方,分权派的莫伊思·冲伯宣布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的加丹加省独立,动乱开始了。中央政府内部的对立也一举表面化。

比利时以保护当地的自己国家的国民为理由投入了军队,联合国要求其撤退。刚果的动乱向国际发展。卢蒙巴在年2月被虐杀。激进主义的卢蒙巴派,受到苏联、中国等“东方”各国的援助,一直统治着东部各州。对加丹加省的矿产资源关心的“西方”各国(美国和欧洲)对于该省的分离独立运动没有采取鲜明的态度。

年末,联合国军对加丹加省的总攻击开始了,冲伯派撤回了分离的要求。年6月,随着联合国军队的撤退卢蒙巴派控制了国土的一半,冲伯从亡命的西班牙归国,同年7月就任总理。冲伯政权受到比利时和美国的支援,到年3月为止镇压了卢蒙巴派的抵抗。同年11月蒙博托将军发动政变掌握权力,就任总统。年蒙博托总统将国家和河流和货币的名称一律改为“扎依尔”。“扎依尔”在刚果语里是“汇聚所有河流的大河”的意思。

葡萄牙在年爆发军队的政变,以年代以来的法西斯性质的独裁政权(萨拉查政权)被打倒为契机,突然决定放弃殖民地。非洲的葡萄牙属殖民地之中,西部几内亚比绍于年、佛得角于年独立。中部的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于年独立。南部的莫桑比克(东海岸)和安哥拉(西海岸),经过各自解放势力的斗争于年独立。但是,莫桑比克和安哥拉都陷入了交织着“东西方对立”的内战之中。

拉丁美洲(中央及南美洲)的各国,和亚洲以及非洲各国不同,受到18世纪后半段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在19世纪初叶大部分的国家从西班牙以及葡萄牙的手中独立了出来。

美洲大陆上欧洲过来的移民压倒性的多于原住民,在欧洲移民以及他们的子孙建立的统治体制下实现了独立。被驱赶到山地以及偏僻地区的原住民,他们和白人的混血的人群,17-18世纪的因为“奴隶贸易”从非洲强行贩卖来的黑人的后代,因为经济困难“战前”及“战后”初期从日本移民过来的人们和子孙等,人种的构成极为复杂。但是,整个美洲大陆整体上使用欧洲语系的人数占据多数,因此他们的语言成为公用语言。北美的美国(合众国)和加拿大主要是用英语(加拿大一部分使用法语)、巴西使用葡萄牙语、其他的中美洲以及南美洲的国家使用西班牙语。中美洲和南美洲被称为拉丁美洲的原因是使用了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拉丁美洲拥有广袤肥沃的土地,另外,石油、贵金属、金属矿石这样的矿物资源埋藏量丰富的国家很多。这是过去白人迫害原住民控制大陆,着急建立统治体制的原因。“智利硝石”在20世纪和空气中的氮气为原料产生氨的合成物质为止,一直是火药和肥料的原料并大量的出口。因为“智利硝石”在智利和玻利维亚和秘鲁的国境地带产出,所以也成为这些国家之间的“太平洋战争”(-年)的原因。

拉丁美洲在19世纪,在世界中是相对富裕的地区。可是,继19世纪的欧洲以后,20世纪的北美急速的产业发展获得成功,生产力和所得大幅度的上升,相反拉美没能实现安定的经济增长,应对世界构造的变化失败了。所以,进入20世纪以后也长期处于低开发的状态。进入20世纪以后拉美的经济也一直依存于“初级产品”(农产物和矿产)。

拉美各国和亚洲以及非洲的新兴国家一起成为另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战后”政治上虽然独立,但是经济上受到发达国家的统治,在这个意义上“新殖民地主义”这个暧昧的词汇被广泛的使用。拉美和亚洲、非洲的新兴国家一起,在“新殖民地主义”的统治下的看法得到加强。

美利坚合众国于年宣布独立,经过和英国的战争在美洲大陆成为最初的独立国家。加拿大作为英联邦的自治领是年,从英国完全独立是年。

年,美国的门罗总统宣布排除一切欧洲国家对美洲大陆的干涉(门罗主义),支持拉美各国的独立。可是,随着美国和拉美各国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的差距拉大,美国逐渐将拉美作为自己国家的势力圈范围。年,美国对实际统治古巴的西班牙发动战争并且获得胜利,确立了加勒比海的霸权。美国企业进入这个地区,对于经济的重要部分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

年罗斯福政权提出“善邻政策”(和近邻国家保持亲善实现协调的外交政策),表示了对拉美国家的干涉抑制的态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拉美的多数国家参加了联合国一侧的战争,协助了美国。但是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阿根廷的庇隆政权采取了中立政策和美国对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拉美也表示出对共产主义的渗透怀有戒心,对各国的纷争直接介入。年支援危地马拉的反政府势力,使得社会主义的革命政权崩溃,和年成立的卡斯特罗政权也进行严酷的对决。肯尼迪政权年支持古巴逃亡者组织的反政府势力的登陆作战最终失败,年为了阻止苏联向古巴部署导弹实行了海上封锁。卡斯特罗支援拉美各国的反政府游击队强化了和美国对决的姿态。可是,多数国家的反政府游击队受到美国支援的政府军队的镇压。在阿根廷出生的医生、作为卡斯特罗的盟友进行古巴革命的、古巴国立银行的总裁和工业部长的格瓦拉于年在玻利维亚的游击队活动中,因为和政府军交战被杀害。

通过年代,美国为了防止社会主义的革命运动的发展,提倡对拉美各国以农地改革和税制改革为支援条件的“为了进步的同盟”的政策。

拉美各国的经济是出口矿产品和农产品获取外汇,进口工业品,和发达国家形成“垂直分工”的构造。也就是说拉美各国分担加工度低级的(附加价值少)的上游产业,发达国家分担加工度高级的(附加值多)的下游产业的构造。在拉美各国拥有矿山、油田、和大农场或者大牧场的少数的富裕阶层人群和一般的国民之间的资产和所得的差距及其巨大,代表少数富裕阶层利益的势力和煽动民众不满并一时间成功的“民粹主义”势力之间的政权交替反复进行。

“民粹主义”直接翻译应该是“人民主义者”。可是现在应该是“依存于大众人气的政治家”的意思比较强。为多数的国民的不满代言,一举获得大量的投票获得权力并掌握,因为无法依靠组织的、系统的运动、所以无法通过持续的改革确立安定的统治,直面危机的时候转向独裁统治,煽动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但是最终经济上走进死胡同、破产的场合较多。因为民粹主义者掌握政权产生政治的不安定化,为了获得人气进行不负责任的放漫财政,允诺国民的权利无限制的扩张导致秩序的崩溃,其结果是招致经济危机的深刻化和国家财政的破产的状况,并不时的军队发生政变掌握权力。

年代,为了防止古巴革命的影响引发的社会主义激进势力的革命斗争的发展,阿根廷、巴西、秘鲁等多数国家成立了军事政权。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等国家,中央政府的统治能力衰落,大规模拥有私有军事力量非政府的统治势力通过毒品的国际交易维持财力和权利。在多数国家,赤裸裸的暴力成为巨大的力量。对反对派和批判者毫不留情的杀害。这些国家的动作,导致了国家的崩溃和解体。即使在现代也可能产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rkmz/217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