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人口民族 >> 论费雪利息理论及其应用
从数学家转变为经济学家的耶鲁大学的欧文·费雪(-),是从事了很多事业的人。他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也在投资领域上有所成就,他和他的妻子在股票市场上就是因为他的智慧,让他们得到了很高的回报,但不幸的是,在年的经济危机中他们失去了所有。而相对于这些来说,费雪在写作当中的成就更为高深,但值得一提的是,费雪的作品中最畅销的并不是他的经济学书,而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的养生书。
费雪认为,利率由投资机会率(impatiencerate)这两个因素决定。没有忍耐力,就是放弃将来的消费,去获得现在的消费的社会意志的高度。产生利息是因为人们更喜欢现在的消费,这种忍耐力是有一定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利息的体现。与主观评价的缺乏耐性不同,投资机会率由资源的量、质、技术等实际因素决定。简单理解投资机会率,就是获得投资机会的概率。现在的消费越多,投资的部分也就越少,相应地,投资的机会率也就越高。
▲费雪
利息的来源和利息高低的影响利率理论是金融投资学的基础。除了掌握风险的概念和量度以外,金融和投资学都涉及利率理论。首先,利率的存在与消费有关。如果有“现在入手”和“一年后入手”两种选择,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现在入手”。但是,大多数人都能充分利用这一年的时间,所以当将来的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也有人会选择再等一年。这个增加的东西是利息,是耐心等待一年的代价。第二,利率的存在也有生产性的理由。即使得到了谷物,如果把它放在肥沃的土地上放置不管,一年后会结出比原来更多的谷物,这就意味着某物的价值会随着时间增长,增长的部分会变成利息。
也就是说,在消费和生产两个方面,现在的物品和未来的物品具有不同的价值,未来值和现值之差就是利率,未来值除以现值减去1就是利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利率,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种多样的利率,并不是纯粹的利率,而是其他因素混杂在一起造成的。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通货膨胀,二是交易风险。在纸币流通制度下,通货膨胀是常见的经济现象。如果有通货膨胀,那么很多东西都有真实价值和名义价值,而名义价值就包含通货膨胀。因此,我们平时所知道的利率是名义利率。但是,如果只是通货膨胀的原因,如果人们期待通货紧缩的话,长期利率应该比短期利率低。但是,为什么长期利率一般高于短期利率呢?影响利率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交易风险。贷款的期限越长,就越难以正确预测未来,如果再加上利率,长期利率就会高于短期利率。这也就会影响不同的人对长期和短期的看法,从而导致对目前消费和长期消费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货币的涨幅
利息理论的内容由费雪提出的利息理论的内容主要是:利率是由物品与将来物品的交换紧密结合而产生的,由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决定。主观因素是指社会大众对当前物品的时间偏好,为了转让当前物品,必须收取作为报酬的利息。客观因素就是投资机会,企业家总是选择最好的投资机会,在利润率大于利息时进行投资,还提出了现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发表了《利率理论》,首次确立了利率理论的完整框架。费雪率理论有三大支柱。第一,费雪利率理论首先是“非货币”的利率理论,利率的存在和决定与经济体系中是否引入货币没有关系。非货币利率理论也被称为真实货币理论。货币被引入经济体系后,就有了货币利率理论和名义利率理论。货币利率理论与实际利率理论的关系都是经济学家费雪所产出,而这两个理论一经出世,很快就成为了后世货币制度的支柱。然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很多的银行家很难区分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这也导致很多人因为这件事情有时会犯很大的错误。而后世的一本书籍《美联储史》当中,就深刻的论述了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区别,以及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货币
费雪的利息理论基于世代均衡的思考方式。从世代均衡和最优角度重新定义了投资和消费。投资是消费的代际权衡,消费也是投资的代际权衡。投资和消费就相当于是硬币的两面。在费雪的世代当中的最优行动决策和世代一般的均衡理论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变量,收入流动是最重要的概念。费雪说:“收入是一连串的事情。”我们只能从世代之间的权衡和平衡以及世代之间的决策和时间成本的角度来理解利率的本质。
费雪首次为利率决策提供了明确的供需分析框架。他在这个理论之中非常认同这样的一句话,这句话就是“消费忍耐力和投资机会的均衡”。社会中总有人愿意有耐心地推迟消费,把资源借给别人投资或消费,从这之中获得收入流动,以便将来享受更高水平的消费;世界上有些人看到了未来的投资机会,希望借助他人投资的资源。能够耐心地采用推迟消费的人,是资源的供给者。而能够真刀真枪决胜负的人,就是资源的需求方。供求的均衡就是利率的均衡点,资源的均衡价格就是利率。反过来说,放弃现在的消费,以将来更高消费为目标的人,是将来收入流量的需求方。追逐投资机会并的人,是未来收入流向的供给方。收入流的供给和收入流的需求必然形成均衡,但收入流的均衡价格是利率的倒数,而这也理所当然的决定了利率。
▲费雪和凯恩斯
费雪的理论是很多前者综合的考量得出的结论,特别是综合了奥地利学派大师庞伯威克《资本实证论》的重要思想。迄今为止,利率理论的发展也对费雪理论框架造成了一定的改良和细化。例如,合理预期学派为了说明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的关系,引入了合理预期这一观点,并加以诠释。
在经济市场上的应用根据费雪利率理论,关于利率市场化或市场化的利率,可以得出几个重要的结论。第一,从现实经济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或市场化利率与货币、金融制度甚至金融市场都没有关系。只要实际的经济体系是充分自由竞争的,世代最好的行为制度所决定的利率就是市场化的最优利率。因此,现实经济中充分的自由市场竞争才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条件。如果实际经济中各行业之间存在着高度垄断、寡头垄断、限制进入等各种不完全竞争行为和市场结构,那么谈论货币制度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改革,也无法形成市场化的最优利率。进一步说,如果实际经济体系中存在垄断、寡头垄断、准入限制等各种限制竞争的行为和制度,那么金融市场放松利率管制的效果可能会更差。这一点对我们理解当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尤为重要。
其次,真实的经济系统的交易费用,如果所有的工资和价格的变动和自由,灵活调整,那么经济体制形成的唯一的最优均衡市场利率,这是瑞典的经济学大师的“自然利率”的理论,即给定所有真实的经济变数,使得工资和价格完全自由,灵活调整的市场利率的均衡。维克塞尔的自然利率与费雪的实际利率相似。这个基本的观点让人很好理解,但现实对利率水平的理解却有着千差万别,特别是按行业、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利率水平的差距,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了地区和行业之间自由迁移,特别是资源的配置的背后,以及各种制度和合同进行了部署。
▲存款
货币经济的系统,如果引入本能货币完全人为操纵、货币供应和货币的需求都是经济系统的一般的变数,货币当局和人为改变货币供应量,那么就经济系统的形成机制和利率水平而论,更是真实的实现了经济系统的总量和价格调整机制的资源配置机制。在这个意义上,货币中性假说是完全成立的。
一旦引入货币当局,情况就会变得非常复杂。这是,货币供应量,基准利率、汇率等变化,可以使这些变数的变化是,相反,长期利率水平和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各种资产价格的决定,个人的资产有价证券组合,使消费和投资的决定等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各种利率水平是不是市场化利率水平,而是不是利率市场化,答案是否定的。
▲市场经济
从实践到制度。全面废除利率限制只是单纯的想法。但是,要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初衷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首先是如何完善现实经济体系中充分的自由市场竞争机制。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第一,如何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特别是如何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现代货币政策理论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彻底改变了货币制度和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看似是一件好事,应该可以降低实际经济的融资成本,降低社会经济资源的融通成本。但事实并非如此。
▲实体经济
如何完善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自身充分的自由市场竞争机制。这就是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上热烈讨论的“大而不能倒的问题和小而不能倒的问题”。从金融系统本身就不完美的市场竞争体制的构建和淘汰机制,利率以及所有的金融资产的价格必然被歪曲了,因此,金融机构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金融机构过激从事高风险的业务,并歪曲和口味的改变经济系统的风险溢价,相反,实际的经济资源分配机制带来的失真和失败。可见,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使金融机构有破产、停业的危机,有承受破产风险和损失的意识和能力,是建立利率市场化机制的重要一环。包括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护中小存款人;这包括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调查体系和信用评级体系。
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越来越复杂、庞大,有助于实际经济的增长和稳定。“比起对实际经济价值做出贡献,金融业更有可能从实体经济中榨取价值。”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却指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简单来说,金融市场过度发达,金融市场和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反而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即使全面放开利率管制,也无法降低实际经济的信用融通成本。总之,我们不是为了所谓的利率市场化而放松或取消利率管制,也不是为了市场化而市场化,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实体经济增长。而费雪的利息理论在这其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开端作用,也可以以把费雪的理论应用到对未来的市场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