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当地气候 >> 音乐旅行,为什么首先是奥地利
音符上的奥地利
——修订版后记
当我先后两次出席萨尔茨堡夏季艺术节的时候,我还没有真正爱上奥地利,我甚至都没有动过从萨尔茨堡去维也纳的念头。在我的既有观念中,萨尔茨堡仍属于德国巴伐利亚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历史的“德意志兰”(Deutschland)概念。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二乐章
我的《德国音乐地图》(亦即将以《音符上的德意志》书名修订再版)出版以后,写作计划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奥地利。因为我在萨尔茨堡积累了那么充足的素材,这美丽的小城正像德国的拜罗伊特一样,对我总是有一种“回家”的吸引力。当我心中烦闷的时候,其实我很想摆脱音乐的缠绕。但我也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因为我太爱音乐,所以想让我割断与它的联系不可能,不认真地待它更不可能。
我在拜罗伊特和萨尔茨堡都享受到音乐的庄严洗礼,这对我后半生的成长及修正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拜罗伊特和萨尔茨堡总是在我梦中浮现的时候,我知道,那是我的精神故乡。
▼莫扎特《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年秋季的一个契机,奥地利国家旅游局中国办公室与《时尚旅游》杂志为迎接下一年度的“莫扎特”,合作关于“莫扎特的奥地利”专题报道,他们选中我作为主笔,在奥地利走一次“莫扎特之路”。仅仅十天时间,我游历了萨尔茨堡、萨尔茨卡玛古特湖区的圣吉尔根和圣沃尔夫冈、林茨、圣弗洛里安、格蒙顿、维也纳等与莫扎特有密切联系的城镇,时间虽然紧张,却深切感受到奥地利的音乐文化魅力无可抵挡。我很好地完成了“莫扎特”撰稿任务以后,便开始着手本书的构思。奥地利国家旅游局中国办公室的约瑟夫·史托金先生和郭丽华女士非常支持我写这样一本书,他们又为我安排了年和年的两次奥地利“音乐之旅”,这三次奥地利之行,奥地利航空公司(Austrian)都慷慨地赞助了机票,在此一并深致谢忱。
▼约瑟夫·史托金先生
仅凭五六次奥地利之行就写这样一本书,未免不够严谨庄重。在我看来,奥地利的音乐生活需要慢慢地、静静地、细细地享用,如此走马观花,精心计算每一天的行程日程,总还是有太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这有悖于音乐接受的初衷。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但是,在这样短暂的时刻里,我确确实实地感受到音乐给人类带来的美好,带来的欢欣,我没有理由不把这种体验拿出来与所有人分享。这就是我在日复一日的繁忙工作之余,一心一意把它们写出来交给大家阅读的动力。
▼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
自本书年问世以来,游历奥地利几乎成了我的欧洲旅行的常态,大致数来也有不下十次,空缺在不断地填补,梦也一个个做,一个个圆。而我,却一心想超越自己的文字,越来越写不动了。
▼年版
感谢我的挚友樊愉兄为此修订版作序,他是我音乐之旅的一位非常有趣的见证人。再次感谢唐晓渡兄和约瑟夫·史托金先生为本书初版的欣然赐序。还要特别感谢郭丽华女士在许多名称上的德语帮助以及部分图片协力。我当然不能忘记促成《时尚旅游》杂志“莫扎特的奥地利”选题项目的杨晓春先生和李宇华小姐。我还要感谢北方文艺出版社的宋玉成社长以及编辑张喆,他们的盛情约稿促使我着手进行一项早就想做但一直拖着未做的事情。我要感谢的人实在很多,我在人生旅途中所获得的帮助也不计其数,我终于把这本书修订完了,大概算是对帮助我的人再一次最好的回报吧。
▼马勒《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
我在初版后记中曾经写道:“在本书临近杀青的时候,我的妈妈又来到我的身边。看到我工作到最后时刻的焦虑,妈妈心疼不已,整日定时端茶送水削水果,还每天两次喊我出去陪‘柏拉图’散步,在初春温暖的阳光下,接受和煦春风的吹拂。不管怎样,现在书写完了,可以暂时松口气好好陪妈妈说话了。”八年的光景,“柏拉图”已入天堂,我的妈妈也进入老年模式行走不便,深居简出。她老人家总是喟叹再也不能照顾我,而我也时刻感觉老之将至,除了尽最大可能挤出时间去看望父母之外,最好的回报大概主要是在身体上不使他们挂念,然后再多做出点成就令他们欣慰开怀或者骄傲吧?
刘雪枫
年12月31日
名士风流——斯特拉文斯基和毕加索
钢琴除了“弹”,还能干啥?
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北京正规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ddqh/13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