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地理位置 >> 世界大战中没有被历史揭开的一页奥地
小慧编译
引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年7月28日,由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战争的导火线是发生于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暗杀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
战争的重要参与者一面是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另一面是法国,英国和英帝国,俄罗斯,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罗马尼亚,日本和美国,有四十个国家参与了这次历史上涉及国最多的战争,共有近七千万人拿起武装参战,大约有万人在这场战争中丧生。
年11月11日以三方协约国组成的联盟的胜利结束了这场欧洲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
随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欧洲交战国之间除了
面临着军事力量悬殊决定胜败的威胁外,
还面临着自身国家内部安全问题的解决。
成千上万的平民旅行者或离家乡居住很远的
居民突然降落在敌方国的领土上,
被敌方国官方视为潜在的威胁人群。
尤其是当中身强力壮的男子
被敌方国阻止为自己的国家去战斗,
这些人全部被敌方国送到了拘留营里关了起来。
在奥地利的领土上就有这样的拘留营,
被拘留的外国人有英国人,俄罗斯人,
意大利人和法国人,以及波兰人,
塞尔维亚人和前南斯拉夫人。
其中瓦尔德威尔特尔拘留营
(InternierungslagerimWaldviertel)
是奥地利外国人拘留营的中心,
而这个营地的存在历史几乎被世界战争史遗忘。
现在维也纳大学历史学家莱因哈德·穆德舒茨
在他的研究课题里,
为世人重新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
瓦尔德威尔特尔(Waldviertel)
位于下奥地利州(N?)西北部,
南面以多瑙河为界,西南面是上奥地利州,
西北面和北面是捷克,
面积约平方公里,
其地理位置优越,特别适合建造营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成千上万的平民在拘留营里被关押,
组成了一个非自愿的多国性拘留营地。
而在法国或英国逗留的奥地利人,
也无例外地被送到当地国的拘留营地里,这是所有参入战争国家当时自我保护的做法。
原则上,在拘留营地行为无可指责的外国
公民同样享有“平民百姓”的身份标志。
与战俘营的囚犯和难民营的难民相比,
外国人的拘留营地不在军事力量管理之下,
也就没有真枪实弹的威胁和恐吓,
而是处于奥地利当局的民事机构的监督。
只是成了笼中之鸟,失去了自由。
不过军方仍是拘留营地的总负责机构。
有些被拘留人员还能享受到极佳的生活待
遇,比如那些来自国外的富人,
只要他们能为他们长时间在拘留营地的生活付账。
他们被称为“流放人员”,
主要居住在私人住宅或旅馆里,
这些地方比普通拘留营地舒适得多。
被拘留者中存在一个明显的贫富两级分化社会。
这是从经济承受能力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
在Kufstein要塞上就建立了拘留营地。
由于大规模地逮捕来自敌方国平民,
在林茨的Katzenau的一个拘留营地最多达到了人。
成为拘留中心的瓦尔德威尔特尔营地
变得越来越重要。
超过一万外国人被拘留在这里。
政府甚至租用了空置的大型建筑,
如城堡,庄园或粮仓,
来作为拘留营地的运作。
瓦尔德威尔特尔(Waldviertel)
作为奥地利拘留营地的中心绝非巧合。
这个地区远离前线,远离主要铁路干线,
远离君主制的城市中心和工业区的独特
地理位置起了很大的作用。
对负责运作拘留营区建造的人来说,
选择一个对国家相对忠诚的地区是非常重要的。
当营地建成时,每个人都认为战争将在几个月后结束。
然而战争显示了不同的发展结局,
在瓦尔德威尔特尔被拘留者很快
就无望地看到自己漫长的囚徒似的生活。
意大利于年加入战争,
囚犯的人数突然增加。
在Drosendorf,Gro?au和Markl区的
拘留营被扩建成更大的临时木制营房。
年仅在Drosendorf就增加了多人,
对所需的营地基础设施提出了挑战。
医院就是当时新建的。
在拘留营地里有农民,工人和手工业者,
还有商人,艺术家,画家,艺术家,
公务员,教师和记者。
他们是阿尔巴尼亚人,英国人,法国人,
意大利人,前南斯拉夫人,波兰人,
罗马尼亚人,俄罗斯人和塞尔维亚人,
也有反对政府的奥地利人。
营地的囚犯们特别被派往农田劳作,并享有工钱的待遇。
随着战争的肆虐,瓦尔德威尔特尔拘留营地
也和其他营地一样,无论是食品还是取暖
燃料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生活供应变差。
在年出现了第一次供应短缺,
同时出现了斑疹伤寒流行病。
特别是年的初夏这种糟糕状况达到了一个高点。
Drosendorf和Markl两个拘留营都发生了骚乱。
一封从营地被偷带出的信交到了
社会主义记者马克斯·温特手里,
此人被认为是德国社会新闻报道的先驱者,
营地的不满投诉从而得以在“工人报”上发表引起北京白癜风医院排名中科白癜风名医会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dlwz/15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