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历史沿革 >> 天哪我在地图上看到了伪基站小车移动路线
最近,A国B区发生了一起绑架案,为了破案,名侦探宅宅苦思冥想,把被绑架者、他的家庭、朋友等各类社交关系做成图片贴在在白板上,差不多就是这样把:
然后,激动人心的BGM响起,宅宅拉开窗帘,对着朝阳深吸了一口气:妈蛋,哪部电视剧又在骗人?这些线索图我越看越混乱,现在脑子一团浆糊。
你说,骗人的是不是你:
▲美剧《丑闻》里公关小组疯狂地贴线索
又或者是你:
▲综艺节目《潜行追踪》寻找“被抓捕人”的线索分析现场
警察可能要骂人:我们真的还蛮电子化的呢。
比如:
这张图你一定很熟悉,看着很像北京的某高速线路。
事实上,上述闪着荧光的小点拼成的路线是伪基站的移动路线图。
这里说的伪基站并不是下面这种散热双肩背包:
也许是生意越做越大,背着这种伪基站双肩背包的小哥已经坐上了小汽车,他的车上就是一个大型移动伪基站,散播着全世界都有他们信号的梦想。
相关部门监测到这种伪基站信号数据后,用一些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然后,就自动形成了这条路线图。
根据这张路线图,警察蜀黍大致可以知道应该在哪里部署警力,在哪个高速路口拦下这一辆载着伪基站的车辆成功率最高。
在这种现代化工具的辅助下,年,警察蜀黍成功地端掉了窝在北京市昌平区的一些电信诈骗窝点。
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这种技术就称为可视化技术。
你看得一脸懵X,它却可能是科学家的“量尺”
你可以这么理解,在一片浩渺的数据里,人类挣扎其中,就快被大量数据淹没,突然,所有数据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律自动“勾搭”,最后按照一定模型在你眼前形成了色彩斑斓却有迹可循的图像,让双眼和大脑从混乱中抽离出来,一切似乎清晰可见。
比如,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可视化技术应用的场景:热力图。在这张热力图上,也许你知道这个节假日哪里人最多,哪里气温更高,从而作出一个出行决策。
你也可能看到一个新浪微博热搜词热力图,随时把握潮流动态(最重要的是,像宅宅这种媒体狗知道什么时候要跟新闻了)。
更多时候,你也许看不懂可视化技术像魔术一样把数据抽丝剥茧做成的图像。
你不信?我们来试试:
▲上述图片摘选自北大可视化实验室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lsyg/13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