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旅游景点 >> 维古今也纳未来奥地利笔记
人鱼泡泡
坐标香港,香港中文大学PhD在读,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和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曾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交换留学。
(一)缘起:WhyAustria?
博士二年级的时候,一次机缘巧合,跟老板说要去交换,老板帮我在学校网站查了一下,说现在这个项目可以申请(*项目介绍和留学费用在文末备注),如果我想去正好有认识的教授在维也纳。尽管我想去的其实是美国,但当时觉得就先试试吧,也并不一定能成功。当时离申请截止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就匆匆准备了材料。后来又在一个睡眼惺忪的早晨接到疑似诈骗的面试电话,让我从新界两小时内赶到港岛参加了面试。
也许不是我选择了奥地利,而是奥地利选择了我。
(二)这里:DoyoulikeVienna?
维也纳(英文Vienna,德语Wien),光听这个城市的名字就让人沉醉,总觉得这是一个很遥远的国度。
城市之光GloryoftheCity
粉色的天空,映出云的涟漪,拨动夜的弦,诉说着昔日帝国的荣耀。
五月的第一天,从香港经过十二小时的飞行,晚上七点半到达维也纳机场,天还是亮的。回去的路上正好是夕阳西下,合作导师Stephan热情地跟我介绍着维也纳,从城市公园到博物馆区,说着说着自己还呵呵地笑,大眼镜后面的眼睛变成了一条缝,特别和蔼可亲。他说今年的五月是格外的冷,非常反常。长途飞行中的疲惫与不适,在清凉的空气里,渐渐舒缓了许多。
开车从机场高速进入城市,粉红的晚霞把一切都染上了一层光泽。第一次来到欧洲,我完全被与中式建筑天差地别的欧式建筑吸引了,这繁复有致的雕刻与脉络,在粉色霞光的映照下,更像是一场古典的西洋梦。
(PhotoinViennabyXiaoyang)
维也纳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都城,在哈布斯堡王朝最鼎盛的时候,这座城市一定曾经光芒万丈,集万千荣耀于一身。她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坐落多瑙河边,相望阿尔卑斯山,繁华了几个世纪。然而,天下大势,合久必分,随着帝国的分崩离析,城市的光芒也渐渐陨灭。
如今,维也纳只是一个低调的中欧首都,一个与世无争的中立国,一个在宜居排行榜上成绩不俗的城市。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IA)年的全球城市宜居性报告(TheGlobalLiveabilityReport),维也纳仅次于墨尔本排名第二。
来到住处的时候,夜幕刚刚降临。窗外传来悠扬的乐声,不知是什么曲子,但是让人觉得平静。
音乐之声TheSoundofMusic
音乐的种子,在午夜的月光里生根发芽。
维也纳有“音乐之都”的美誉。以至于我自己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来进修音乐的。这里的人们对于音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和崇尚。系里有一位教授,每天都穿着一身黑色的西装,十足的绅士,据说每天都要去歌剧院欣赏演出,我还专门跟他请教了如何买票的事情。
维也纳城里的歌剧院非常多,最官方最宏伟的却并不是国人熟知的“金色大厅”,而是国家歌剧院(StateOpera),位于环形主街(Ring)的大道上,离霍夫堡皇宫(Hofburg)以及圣史蒂夫大教堂(St.Stephan’sCathedral)不远。国家歌剧院的建筑非常漂亮,建筑顶上有两匹奔腾的骏马,气势恢宏,晚上加上灯光效果,更加赏心悦目。国家歌剧院的演出可以说是一票难求,有的演出入场券需要提前几个月预定,并且价格不菲。但也有几欧的站票,但需要当场排几个小时的队去购买。
至于国内名气非常大的“金色大厅”,其实是另外一个歌剧院(Musikverein)里的一个金色色调的主大厅。金色大厅还有专门面向游客的演出,但是当地人一般都是嫌弃游客多的地方,而金色大厅因为一些商业外包演出而有影响不好的传闻。我曾经也慕名去金色大厅听音乐会(其实是为了接待朋友),结果买票的时候不懂,买了旁边小厅的票,但是也实实在在感受了一把现场音乐会的氛围,跟着大伙儿把手都拍疼了。
(FotoinWien)
我觉得歌剧院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他的建筑设计适合声音的传播,所以在还没有发明电子音响设备的年代,演员就直接用嗓子发声,而偌大的歌剧院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
维也纳纬度高,冬天很冷,夜长日短;而夏天温度适宜,日长夜短。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夏天会进入夏令时,时间会提前一个小时。夏天伊始,维也纳的人们就开始活跃起来,各种各样的音乐会、音乐节接踵而至。
夏季音乐会
May25thSummerNightConcert
PalaceSch?nbrunn在茜茜公主的美泉宫前举行,乐队现场表演,最后还有灯光秀或者烟花。我和一个澳大利亚姑娘,一个伊朗姑娘一起去的。5月底的天气,晚上非常冷,后悔没穿羽绒服。虽然冻成狗,但是小山坡上的风景和音效都不错。
多瑙岛音乐节
JuneDonauinselMusicFestival
六月底的一周时间。沿着多瑙岛搭了很多舞台,许多歌手和乐队演出,是年轻人喜欢的摇滚、爵士等流行乐,像是一个露天大派对。觉得他们外国人永远的派对主题就是喝酒、聊天和跳舞。Drunkpeopleeverywhere。
维也纳电影节
JulyFilmFestival
市政厅(Rathaus)前面搭了一个巨大的屏幕,在夏天每一个晚上都上映不同的歌剧、舞蹈、音乐会等。这是我最喜欢的,虽然不是现场表演,但是高质量的视频能让人看得更清楚。除了大屏幕,市政厅前面还成为了一个美食广场,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在维城冷清的大环境下,我特别喜欢这个热闹的地方。
(FotoinWien)
小巷深处EndoftheGasse
小巷深处人家,是友好的微笑,还是空城的寂寞?
我住的学生公寓位于第八区Pfeilgasse这条小街,靠近市政厅(Rathaus)和国会大厦(Parliament),算是市中心很便利的位置。
看到很多gasse后缀的地方,查了一下是德语小巷的意思。家乡湖州以前也有许多小巷,这让我觉得亲切。
其实想学习一下德语的,但是总没有时间(其实是太懒)。因为这里的地名都是德语,日常说话也是德语,如果不开口问,就什么都看不懂也听不懂。这个时候英语虽不流利,但无疑是救命稻草。
初来的一个礼拜,觉得大街上的人实在太少了,和我天朝大街的热闹比起来,只有用“门可罗雀”来描述,和香港沙田节假日的人山人海相比,就更加像是一个“空城”。
不知是不是因为人太少的缘故,这里的人都很友好,会对你微笑,愿意帮助别人。奥地利人似乎更随和一些,因为在法国读书的朋友过来玩的时候羡慕不已,说法国人实在有点高冷,他们会用纯正的英语告诉你,我不说英语(Idon’tspeakenglish)。
维也纳虽然属于德语区,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愿意讲英语。我们在火车上跟不会讲英语的一对老夫妇问路,他们非常热情地试图理解和沟通,到了站还特地跑过来提醒我们,让我们受宠若惊。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有时候买的少,手里就拿着一瓶酸奶,然后排在你前面的老太太就很热情地让你先买单,觉得自己买的东西多耽误你的时间了(这逻辑)。
奥地利不是移民国家,亚洲人不多,物以稀为贵。学校同事也说我几乎是系里来的第一个亚洲学生。想起Louis,我的加拿大同事和我说起他去印尼动物园的趣事,大家从和动物合影变成了和他合影。
远离尘嚣FarfromtheMaddingCrow
这里的花,让我想起了家乡。
奥地利的乡村,是比城市更美的地方。那广阔的草地,田野和森林,那童话故事里一般多彩的乡村小屋,那样美好而恬淡。城市里那些精心雕琢的欧式石头比不上这里原木的温暖质感,那些雄伟壮观的楼宇建筑却没有乡村的轻松自由。突然间,我只想远离那些电车铁轨的喧嚣,生活在这片绿色的宁静中。
在城市行走的时候,我已经注意到草地上有着伞型种子的蒲公英,还有有着心形种子的荠菜,这可是我在家乡最爱的小植物。我蹲在路边,拿着微距相机拍了很久,在大风天里才拍到满意的照片。
(FotoinWien)
而来到乡村的大道上,我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开满了蒲公英黄色的小花儿,和它们可爱的种子,更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金黄灿灿的,无比美丽。
维也纳的天气像青岛,而又有许多家乡湖州的草本植物,这真的很奇妙。
(Fotoin?sterreich)
FotosinAdmont(Peatlandexcursion)
FotosinNeusiedlerSee(LTERconference)
InMaitterbachamErlaufsee(Alps,HolidayhouseofChrista)
FotoinSchneeberg(HikingwithOEAD)
(FotoinSalzburg)
(三)一路向西:AlltheWaytotheWest
一路向西,是否会幸福?
朋友笑说维也纳人保持有帝国的荣耀的自尊心,素质还是挺高的。在我看来,这里的人外表看似有德国人的高冷,却保持着内心的朴实和热情,遵循着欧洲人悠闲的生活方式,但也认真地工作着。
我愿意相信大多数人是这样好的。
其实我遇到很多人,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奥地利人,都是新移民。我的外导Stephan就是因为喜欢维也纳从德国汉堡举家搬到这里工作生活,我的同事有德国、波兰、意大利、葡萄牙、巴西等等,我的宿舍伙伴则几乎都是外来人口,除了奥地利邻近的阿尔巴尼亚、斯洛伐克、土耳其,还有伊朗和阿富汗的。这个城市有着强大的包容力。
新移民这个话题,也是和我们的生活紧紧相关,我身处频繁的地域变迁之中,也是深有感触。总是和大Kate谈起这个话题,每每交谈,都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和发展成熟的西方社会相比,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出的财富和成绩非常惊人,同时急速的转变和转型也是整个社会沉重的压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所付出,有所回报。我不敢说自己能看清大局,我也并不是很关心政治和社会,甚至从不看新闻,但是我觉得理性地分析问题,看到现象后面的本质,是古往今来有效的方法论。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位置而蒙上自己的眼睛,做自欺欺人的阿Q,永远保持最大的优越感,这是夜郎自大;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处境妄自菲薄,抱怨滔天,却永无行动要去改变,这是一个没有出口的死循环。
和逻辑思维提到的鄙视链一样,新的移民链也在悄然诞生。我们的父辈从大山里出走到小城,我们又从小城出走到大城,再从大城出走向大洲。我们向往和憧憬的生活,似乎总是在远方。
但是逃离北上广,和坚守北上广,到底哪个会更快乐?一路向西,是否会幸福?这是一个很模糊很难有定论的问题,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虽然可以努力去预见,但是谁也不确定未来真正的样子。
这也许就是选择的奇妙,未来的有趣。
维也纳,维古今也纳未来,维系着古今中外,也包纳着未来天机。我想以这样中式的拆字法来赋予维也纳这个音译的名字更有趣的意义。我喜欢汉语的唯美和精深,也喜欢在这个城市遇见自己的未来。
*参加项目:
欧亚太平洋项目(Eurasia-PacificUninetprojects)
白癜风专科医院电话白癜风初期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lyjd/14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