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历史沿革 >> 崔永元王小帅点赞两位年轻的神级古乐演奏
左起:云浩、乔月、蔡雅艺、赵九杰
4月9日,下午。
厦门同安区汀溪镇顶上村的慧观书院,突然响起了优雅的古琴与南音。
这座人迹罕至的偏僻小山村,似乎时光倒流,回到了千年以前,那个文人雅客聚集纵情声乐的时代。
两位“80后”卓越的非遗文化传承者——古琴广陵派十二代传人乔月、当代知名青年南音传承人蔡雅艺,结伴于此。
一人抚琴,一人吹箫。古琴的声音沧古、深沉。洞箫声苍凉、悠远。琴箫合奏,有如“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时间,万物生长、韵律渐生。
这一幕,便来自慧观书院举办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该活动由慧观书院院长、厦门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赵九杰,特邀国内知名艺术批评家、有“中国文化枢纽”之称的云浩共同策划举办。他们邀请了乔月、蔡雅艺等知名非遗文化传承人齐聚于此,进行乐器和文化的双重对话。
本次活动由云浩主持。
云浩
云浩说,他不是第一次来厦门了,他觉得厦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存留之地,这里经济发达,对于闽南文化也有一定的保留和传承。同时,云浩也喜欢这座位于高山之上的慧观书院,因为远离市区,人迹罕至,显得十分幽静。“在这里,我总能闻见空气里的花香果香,还有一种淡淡的类似于龙涎香的味道。当然,这里更是一个山明水秀,能给人一种生命动力的地方。”
云浩表示,这次邀请乔月和蔡雅艺来慧观书院,希望能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赵九杰
随后,赵九杰也分享了他的想法。
“我喜欢山水,喜欢安静,有修行的习惯。”赵九杰说,“画画实际上不需要太多交流,尤其是我们写意绘画,是写心的一部分,我想把自己的事业放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这是我的方向。同时,我也相信,在未来,空气和水是最昂贵的,这是我最需求的。我请云浩来这里,也是想一起合作些有意义的事,有文化含量的事。”
乔月(左)和蔡雅艺琴箫合奏
开场之后,云浩开始介绍此次参与活动演出的乔月和蔡雅艺。她们都是“80后”,却都已有所成就,分别是古琴和南音在当代的卓越的文化传播者。
其中,乔月是广陵琴人十二代,师承上海音乐学院林友仁,也曾受教于南京艺术学院成公亮,是传统琴脉代表性琴人之一,被誉为是当代造诣最高的青年古琴演奏家之一,也被诸多中国当代文化名流认可。词坛泰斗叶嘉莹评价乔月的古琴“颇具古意”;大名士阿城曾向乔月请教古琴,并评价称:乔月弹的才是真正的古琴;大音乐家刘索拉认为,“乔月的古琴超越了性别,是最正的琴声”。此外,乔月的弟子中也有不少文化名人,一些地方级的古琴非遗传承人都在跟随她学习,“体操王子”李宁更是专程向她求教古琴。
蔡雅艺则出生于南音世家,自幼跟随多位著名民间南音艺人学习传统南音,现为泉州市南音雅艺文化馆创办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代表性传承人。她被誉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青年南音传承人之一。年,她曾作为首位受邀进入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南音艺术家,把南音唱进了世界音乐殿堂。年,蔡雅艺参加了张艺谋导演在国家大剧院的《对话·寓言》的演出。
在慧观书院举办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活动
这次是两人首次在厦门“合体”演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两大非遗项目年轻传承人的一次火花碰撞。值得注意的是,崔永元、刘索拉、王小帅等国内文化名流看完她们的演出视频后,都纷纷点赞。
“现场欣赏完两位的演出,我很感动,也觉得很震撼。”慧观书院院长赵九杰说,福建是中华文脉的珍存之地,他创立“慧观书院”的目的之一,便是广交四方好友,共同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掘、保护文脉遗存。创立以来,慧观书院已进行过写意油画的培训、养生禅修等活动,受到业界欢迎。此次举办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他希望能将古琴、南音等非遗项目落地于此,成立研习基地,更好地推广这两门传统文化。
活动之后,
让我们走近这两位年轻非遗传承人,
进一步了解她们的艺术之路。
人物故事
乔月
广陵琴人十二代,北京古琴协会理事、济南市古琴协会副会长,师承上海音乐学院林友仁先生,也曾受教于南京艺术学院成公亮先生,乃传统琴脉代表性琴人之一。琴之高古化为天真日常,不随众亦不逐流。师承正统,亦擅长以自然之法传授琴之真谛,不教条崇造化。尤善于因材施教,创始人、发起人。
乔月是江苏南京人,出生于音乐世家。父亲曾是江苏省歌舞团的职业小提琴,因此,她从小就对音乐耳濡目染。谈及与古琴的缘分,乔月说,这里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之所以会选择古琴,是因为所有的弹拨类乐器中,都需要用到小指,但我的小指特别短。”乔月笑着说,后来她发现,只有古琴不需要用到小指,于是就选择了这门乐器。
乔月从10岁开始学古琴,并且很快就爱上了这门乐器。“我觉得它很有‘个性’,可以自由发挥,没有节奏的限制,有点像摇滚乐,能让每个弹奏者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乔月觉得这很酷,因此学起来也很有热情。尤其是在拜师古琴名家林友仁后,在林老师的教导下,她更深刻地发现了古琴带来的快乐之意,觉得弹古琴是“全世界最快乐的事”。
学成之后,乔月来到北京发展,同时开始了长期的古琴教学、演出历程。她通过现场及网络APP对外授课,受到了许多粉丝的欢迎。她曾登陆过央视演出,担任古琴独奏;也曾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南京周”,给世界带来中国的千古德音。她还加入了由中国最顶级听友和音乐家组成的“音乐之友”,在此担当古琴演奏嘉宾。
乔月去过世界各地,却是第一次来厦门。刚下飞机,就直奔这方僻静之地的慧观书院。她酷爱这个“世外桃源”。在这里,她遇到了蔡雅艺。蔡雅艺也是“80后”,对南音推广有着执着和使命感。有一次,乔月在北京偶然听到蔡雅艺唱南音,就被这门古老的艺术深深吸引。随后,两人成为了朋友。
乔月说,古琴有弦歌,她曾用昆曲的强调唱过弦歌,后来接触到南音后,觉得用南音来表现更合适。于是,她萌发了学习南音的想法。乔月说,这次来厦门,一方面是希望有机会更深入地探寻和学习“南音”,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能在厦门推广古琴文化。
蔡雅艺
蔡雅艺,福建晋江人,出生于南音世家,自幼跟随多位著名民间南音艺人学习传统南音。年就读于泉州艺术学校南音班,毕业后受聘于新加坡湘灵音乐社,担任音乐指导。年回国,以专业第一名被福建省泉州师院艺术学院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录取。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年再次赴新加坡湘灵音乐社任音乐总监;年赴英国参加北威尔斯“兰格冷国际音乐比赛,获民族独唱独奏组冠军;年受聘于新加坡城隍艺术学院任艺术总监。年受聘为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南音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同年发起南音雅艺小众南音传播平台,年获厦门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南音在福建泉州一带流传千年,虽起源于宫廷音乐,却早已走入日常,具有乡会群聚娱乐的性质。
六岁时,蔡雅艺就在母亲的“连哄带骗”下开始拿起琵琶,学习南音,那时的她觉得这仅仅是个爱好而已,就像应付大多数母亲必须要让孩子上的钢琴兴趣班一样。
直到蔡雅艺二十岁时,她才真正明白了南音的内在精髓,并爱上了陪伴她十几年的南音。她觉得,南音就是她这一辈子的事业。
“我常常想,为什么离不开南音,都说我们是在保护传统文化,但换个思路来讲,何尝不是传统文化在保护我们呢?”蔡雅艺说。
近年来,蔡雅艺曾多次参加国际音乐学术会议及国际艺术节,把南音带到了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国家。
年7月,蔡雅艺受邀赴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为CHIME会议呈献个人南音专场表演;同月,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执教“中国南音夏令营”,全程英语授课;年起致力于推广“南音雅艺”,传承中华古乐之精髓,走小众文化传播之渠道,并专致于“南音公益课程”分享。
年5月,蔡雅艺创建“南音雅艺文化馆”。在从事民间推广的同时,还受邀到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福州大学等高校举办南音讲座与示范。年底受邀率团赴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联合国总部等做南音交流与音乐会分享深受好评。
年,蔡雅艺作为首位受邀进入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南音艺术家,与维也纳大学爱乐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共同演出大型交响曲《长安门》,并担任第三乐章《出汉关》(南音)的独唱,把南音唱进了世界音乐殿堂,成为南音传承与传播史上具代表性意义的重要事件。
蔡雅艺一直坚信,每一颗南音的种子,都会飞向每一个属于它的角落,在世界各地发芽生长。
小贴士古琴
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它以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如今,古琴文化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南音
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汉族音乐。年9月30日,南音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
—nd—
作者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