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

经济学笔记No167奥地利学派看经济

发布时间:2018/1/6 6:08:56   点击数:

今天和明天我给你讲奥地利学派是怎么看经济周期的。

我们说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起源,是由于大家都对经济周期的问题感兴趣,从问题出发刺激了这门学问的发展。面对同样的经济问题、同样的经济周期,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一个学派跟着一个学派,层出不穷,好戏连场。

我们接下来就一个学派一个学派地介绍,他们对经济周期的不同看法,而首先要介绍的是奥地利学派。

1.三个经济学派

在各种经济学派当中,给我自己经济学的体系影响最深的是三个学派:

第一是芝加哥学派,前面我们在讲反垄断法的时候,我们比较深入地介绍过芝加哥学派的看法。

第二是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学的贡献非常大,由它发展的一些基本概念,已经变成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至于没有人再去归功,说这是奥地利学派的东西了,因为它就属于经济学内在不可以切割的最重要内容了。

第三是公共选择学派,我们在后面再讨论那些非市场的组织,包括政府、包括非营利组织、包括科研机构等等,他们在做决策的过程中所遵循的经济规律的时候,我们会详细地讨论公共选择学派的贡献。

2.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兴起

而今天我先给大家介绍奥地利学派的核心理论。

我们前面在讲利息理论的时候,在第19周的问答中,已经略微提到过奥地利学派的兴起。我们说奥地利学派最早是两位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CarlMenger)和他的学生庞巴维克(EugenBohm-Bawerk)共同创立的。

而奥地利学派这个标签,是由他们的理论对手提出来的。他们的对手是当时德国的历史学派——经济学当中的一个学派。他们主张的是,在经济现象当中不存在普适的规律,每一个经济事件都有它发生的独特环境,我们只能就事论事,一件事情和另外一件事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背后没有客观的、普适的经济规律。

但是门格尔和庞巴维克却认为,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有一般性的规律。比方说,由门格尔总结的边际的概念,这就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当时的历史学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里面占上风,他们就把门格尔和庞巴维克戏称为奥地利学派,是带有讥讽成分的。

而事实上,奥地利学派就没有继续在奥地利发展了,他们的研究方式、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思想转移到了欧洲,转移到了英国,其他不同国籍的学者也加入了这个阵营。

所以今天我们在讲奥地利学派的时候,我们指的不仅仅是门格尔、庞巴维克、哈耶克(FriedrichHayek)、米塞斯(LudwigvonMises),我们把英国的经济学者亚当·斯密(AdamSmith)和大卫·休谟(DavidHume)也能加进去;把美国的学者欧文·费雪(IrvingFisher),甚至是布坎南(JamesM.Buchanan,Jr.),甚至是科斯(RonaldH.Coase),甚至是德姆塞茨(HaroldDemsetz)和图洛克(GordonTullock)都能够加进去。

奥地利学派指的不再是学者的国籍,而是一种特有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3.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基本主张

奥地利学派有什么基本的主张呢?

第一,只有个人才能做出选择。在今天我们看,这个主张觉得很理所当然,但是在当年或者在没有上过我们这门课的同学那里,这并不是那么清晰的。因为我们经常会讲一个国家怎么样、一个集体怎么样,甚至一个部门怎么样,仿佛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部门都是一个能够思考的个体。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真正能够思考、能够行动的只有个人。这一点我们的课程其实是强调了的。我们前面有一讲,叫做《个人主义的主观价值论》,我们就专门讲到了这一点。只有个人才会有感受、才会有意图,才会采取行动,这一点我们在做经济学研究的时候要贯彻。

第二,研究交易所在的市场,是我们研究经济学的焦点所在。世界上没有抽象的交易,所有的交易都是在某个市场里面完成的、是在某个平台里面完成的。在这个平台里面,有不同的规则、有不同的约束、有不同的前提条件。不去看这些具体的情况,我们没办法理解交易的本质。这一点也是贯穿始终的。

我们从来不喜欢讲一条曲线什么形状,怎么旋转、怎么相切,每当我们讲一个原理的时候,总是尽可能多地把它跟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

第三,研究经济现象要研究人的动机,得有人文背景。我的一位经济学导师,奥地利学派的专家彼得·贝奇(PeterBoettke)就经常举一个例子,他说:

如果你看美国纽约中央汽车站,你看里面的人群不断地从车里面走出来,又走进去。你仅仅去分析这些数据,你可能可以得出一些规律,说人们每到7点钟,就会走进一个盒子里,这些盒子把人从城市的一头运到另一头;到了下午5点钟,这些盒子又把人从城市的一头运到另一头,人又从盒子里面走出来。

但你却没办法解释,为什么到了礼拜六、礼拜天,这种现象就变得非常不明显了。你只有明白人们周一到周五要工作,周六、周日是休息的这个人文背景,你才能充分地理解经济的现象。

4.奥派看经济周期的特别之处

而具体的奥地利学派关于经济周期的看法,它和别的学派有几个不同的地方,有几个特别具有个性的地方:

第一,它主张货币不是中性的。我们前面讲过货币像水也像蜜,货币从长远来看它像水,它能铺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结果我们每个人的存款都加一个零的话,真实的经济体,人与人之间真实的相对关系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但这个过程却是漫长的。

在货币蔓延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的过程当中,货币像蜜,它对人的行为会产生引导的作用。如果政府发行货币的数量和过程不得当的话,它对人们的行为就会有误导的作用。货币不是中性的。

第二,奥地利学派认为资本是异质的,不是同质的。也就是说,资本有它独特的使用方式。一种资本形成了,它就只能用在具体的用途上面,不能随时地转到其他用途上面去。

我们砌积木,我们的原料是沙子的话,那沙子就是同质的,相同质地的意思。哪儿要多一块、哪儿要少一块都不要紧,你只要有沙子,沙子随时就可以填补形成你所需要的形状。

但现实生活当中,资本不像沙子,而更像乐高玩具,大的模块就不能替代小的模块。而其实现实生活当中的资本,连乐高都不像,有很多生产设备,比方说炼钢炉,它做成了以后它就只能用来炼钢,它不能用来生产玻璃,也不能用来生产烤鸭。

奥地利学派的这个主张是说,错误的投资决策一旦做出,要修改就得花费很大的工夫,就得付出代价,它为后面的政策建议埋下了重要的伏线。

第三,奥地利学派认为,社会机制是人们行动的结果,而不是事前计划的结果。

最好的例子,是新建的校园里面草地上的小路,设计师如果要做一个计划铺好一条路,人们未必会走那条路。比较好的办法是先让子弹飞一会,让人们先走一会,人们走出来那条路,你再去铺石头、再去铺水泥。

我们一开始讲课的时候,就强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我们理解社会上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机制的时候,我们要明白,这不是谁、不是哪个单个人的设计,这是人们共同行动、自然形成的结果。当然,奥地利学派对这种现象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就是自发秩序(SpontaneousOrder)。

课堂小结

今天我给你介绍了奥地利学派的兴起以及它的基本观点,包括只有个人才能做选择;研究市场上的各种约束条件,应该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交易总是在市场当中完成的,而市场当中的各种具体约束条件,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人的动机是我们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重要内涵。

同时,我们也讲了,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周期的一些独特看法,那就是货币不是中性的,资本是异质的,不是同质的;而且各种社会机构和安排,是人们共同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计划的结果。

课后思考

今天我留给你的思考题是,在一个荒岛上,根本就没有尺子,那么,人们要做尺子的话,到底怎么做才能确保这尺子的精确度永远不变呢?

回复关键字“经济学42”,即可查看第42周所有笔记内容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zhicai.com/lyjd/1469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