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奥地利 >> 行政区划 >> 从欧洲最脏的下水道到全球最宜居城市,
V
IENNA
维也纳下水道
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逢雨必涝的消息不绝于耳。同时,国人对多年前德国人在青岛修建的下水管道系统亦推崇备至。同是日耳曼民族国家的奥地利,特别是维也纳,她的城市排水系统情况如何呢?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维也纳下水管道系统。
欧洲有十分悠久的下水管道建造历史。早在年前罗马人就设计建造了发达的下水管道,保证了城市的健康与卫生标准。直到今天,古罗马时期建造的下水管道仍在罗马城的地下正常运转。
公元年前后,罗马帝国在维也纳建立了一个叫文都博纳的军事基地,同时也在此建造了完善的下水管道,从下图可以略窥一二。
▲Michael广场罗马军事基地遗址
随着日耳曼人的入侵,罗马帝国于公元年灭亡,“野蛮的”日耳曼人占领了维也纳,他们没有认识到下水管道的重要性,不仅丢弃了古罗马人修建下水管道的技术,还将城市垃圾随意丢弃,或堆在街边,或倒入河中,由此导致了城市卫生状况恶化,瘟疫横行。
年,奥地利大公费迪南德一世下令修建开放式的下水管道沟渠。然而城市居民不仅将污水排入其中,还将生活垃圾倒进去,导致堵塞,臭气熏天,曾被称为“欧洲最脏的下水道”。这种沟渠对于改善城市的污水排放能力,提高城市的卫生标准,以及加强城市的泄洪能力几乎不起作用。
年,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的推动下,维也纳建成了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处于欧洲领先地位。英、法在几十年之后才修建了同等规格的地下下水管道。
维也纳下水管道修建的高潮时期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年,维也纳及周边地区大雨,由于城市下水管道系统落后,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进而引发了大规模的霍乱瘟疫,导致多人丧生。这让当时的执政者下决心彻底改造维也纳的排水系统。
其中一项重大工程就是将分隔维也纳老城与新城的维也纳河进行彻底整顿,将“锁链桥”至“城市公园”河段进行封顶,使其成为地下暗渠。竣工后,不仅大大改善了维也纳的排水系统,提高了维也纳的防洪泄汛能力,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也从此联通。现今,著名的旅游景点纳旭市场(Naschmarkt)就“坐落”在维也纳河之上,得益于这项伟大的工程。
▲年之前卡尔广场远眺
▲-年卡尔教堂前的维也纳河封顶工程
▲年以后卡尔广场俯视
维也纳下水管道的扩建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下面几幅图展示了这段时期的施工情况。
二战中,维也纳遭受了近枚炸弹的轰炸,下水管道毁坏严重。战后10年,维也纳被英、法、美、俄4国占领,整个城市满目疮痍,一片萧条,城市重建遥遥无期。年拍摄的英国谍战影片《第三人》(TheThirdMan)多处以维也纳的下水道为故事背景,反映了二战结束不久,维也纳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时的混乱、神秘、阴暗气氛。该片曾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谍战影片《第三人》片段
▲进入地下城的入口
奥地利于年重新获得独立与自治,维也纳下水管道的重建与扩建工程也自此开始。
年,位于维也纳11区的废水处理站建成,标志着下水管道系统重建及扩建工程达到顶峰。年,Simmering污水处理厂扩建完工,标志着维也纳下水管道扩建工程结束。扩建后的污水处理厂采用世界一流的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每天可处理污水50万立方米,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排入蓝色多瑙河。
▲Simmering污水处理厂
如今,维也纳的下水管道能够处理98%的城市污水,已成为全世界最为先进的下水道系统之一,也是中欧下水道的典范。维也纳的下水道博物馆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来参观。他们把下水道旅游的行程设计与电影《第三人》紧密结合,充分开发这种文化资源,带领游客进入维也纳的下水道系统,体验真正的下水道风景、声音和气味。整个活动持续2~2.5小时,其中1.5小时是在下水道和沿着维也纳河的地下河穿行。这趟旅程,实际上仅仅是污水管网很小的一部分。里面还有关于下水道的多媒体播放介绍,可以营造特殊的灯光效果,还可以播放视频投影。
维也纳下水道系统由6条汇聚在一起的总管道组成,在维也纳的下水道中,有很多分支管道和管道尽头的小空间,即使下雨时也保持干燥。在维也纳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无家可归的人曾栖身下水道。以下是近期更新的下水道系统的几项具体数据:
总长公里
个竖井
83个泵站
个维护员工
非汛期的排水量:约5亿升
汛期的排水量:约16亿升
维也纳的下水管道秉承历史,既往开来,为维也纳连续8年赢得“全球生活质量最高城市”的美誉默默地奉献。维也纳的“面子”和“里子”,都有无与伦比的美。
(本文由欧华传媒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